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解释,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对甲法条中的“暴力”作扩大解释时,就不可能同时再作限制解释,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乙法条中的“暴力”也须作扩大解释 B.《刑法》第237条规定的强制猥亵、侮辱罪中的“侮辱”,与《刑法》第246条规定的侮辱罪中的“侮辱”,客观内容相同、主观内容不同 C.当然解释是使刑法条文之间保持协调的解释方法,只要符合当然解释的原理,其解释结论就不会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D.对刑法分则条文的解释,必须同时符合两个要求:一是不能超出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二是必须符合分则条

题目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解释,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对甲法条中的“暴力”作扩大解释时,就不可能同时再作限制解释,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乙法条中的“暴力”也须作扩大解释
B.《刑法》第237条规定的强制猥亵、侮辱罪中的“侮辱”,与《刑法》第246条规定的侮辱罪中的“侮辱”,客观内容相同、主观内容不同
C.当然解释是使刑法条文之间保持协调的解释方法,只要符合当然解释的原理,其解释结论就不会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D.对刑法分则条文的解释,必须同时符合两个要求:一是不能超出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二是必须符合分则条文的目的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D
解析:
本题考查刑法解释。 A项,对同一个法条中的同一个词语在逻辑上只能进行同一方向的解释,即进行扩大解释就不能同时进行缩小解释(限制解释);但是在另一个法条中,就不一定受前一法条的限制必须作出同样方向的解释。根据立法目的的不同,对于不同法条中的同样词汇,可以出现此处扩大解释,彼处限制解释的现象。如侮辱罪中的暴力与劫持航空器罪中的暴力含义并不相同,解释方向也不相同。故A项正确。
B项,由于立法目的不同,侮辱罪保护名誉权,强制侮辱罪保护性权利,所以二罪中的侮辱在客观方面就不相同:侮辱罪中的侮辱必须公然进行,有让第三者知情的背景,并且不以性侵犯为必备内容;强制侮辱罪则可以发生在任何场合,可以秘密进行,并且必须以性侵犯为内容。故B项错误。
C项,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对法条文字的解释:一是不得超出文字的口语含义范围,二是不得违背立法目的。当然解释作为一种解释方法,在逻辑上能够符合法条的文字的要求,但并不必然同时符合立法目的。与立法目的不相符合的当然解释也是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故C项错误。
D项,该项所表达的内容就是罪刑法定原则对解释的最基本要求。故D项正确。
更多“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解释,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第 28 题 下列关于刑法基本原则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是罪刑法定原则的体现

    B.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体现

    C.减刑、假释制度是罪刑法定原则的体现

    D.我国刑法规定的“从旧兼从轻”原则,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体现


    正确答案:AB
    [考点]罪刑法定原则
    [答案及解析] AB。罪刑法定原则实质侧面
    要求刑法必须是良法、善法。禁止残虐的刑罚。A项正确。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的轻重刑罚既要与犯罪性质相适应,又要与犯罪情节相适应,还要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B项即体现了刑罚与人身危险性相适应的原则。B项正确。C项体现的是罪刑相适应原则(在刑罚执行中的体现);D项体现的是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 第2题:

    第 24 题 下列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可以表述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B.罪刑法定原则排斥绝对不定期刑

    C.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条文具有明确性

    D.罪刑法定不排斥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正确答案:ABCD
    本题考查罪刑法定原则及派生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可以概括地表述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罪刑法定原则包括排斥绝对不定期刑、要求刑法条文的明确性、并不排斥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因此ABCD都是正确的。

  • 第3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有:( )

    A.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不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

    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D.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正确答案:BC
    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如下:(1)规定犯罪及法律后果的法律必须是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的法律,行政规章不得规定刑罚,习惯法不得作为刑法的渊源,判例也不应作为刑法的渊源。(2)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禁止溯及既往)。(3)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4)禁止绝对的不定刑与绝对的不定期刑。(5)刑法的处罚范围与处罚程度必须具有合理性:只能将值得科处刑罚的行为规定为犯罪,禁止将轻微危害行为当作犯罪处理;处罚程度必须适应现阶段一般人的价值观念。(6)对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规定必须明确。(7)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

  • 第4题: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罪刑法定原则允许扩大解释,但不允许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但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不在禁止之列
    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习惯法,不允许依据特定的社会习惯解释刑法
    D.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判例法,但允许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指导性案例

    答案:C
    解析:
    扩大解释并未超出条文的文义射程,因而是并不禁止的刑法解释方法。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已经超出条文的文义射程,侵犯了被告人的人权,因而为罪刑法定原则所禁止。从保障人权出发,罪刑法定原则仅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而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则不在禁止之列。在我国,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才有权制定罪刑规范,不允许最高人民法院创设罪刑规范。在此意义上讲,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判例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并未超出条文的文义射程,因而并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ABD的论述都是正确的。罪刑法定原则要求法律必须是成文的,禁止习惯法,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可以根据特定的社会习惯解释刑法。例如,农村很多地区在结婚时习惯于“闹洞房”,因此,只要“闹洞房”不过分出格,对于搂抱、抚摸新娘的行为,不能轻易解释为强制猥亵。C项论述错误,为本题正确选项。

  • 第5题: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犯罪和刑罚必须由立法机关以成文法的形式进行规定,习惯法不得规定刑罚,这体现的是严格的罪刑法定
    B.在解释刑法时,不得采用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这体现的是确定的罪刑法定
    C.刑法应为良法、善法,不得使用酷刑、残虐的刑罚,这体现的是成文的罪刑法定
    D.我国刑法关于时间效力规定了 “从旧兼从轻”原则,体现的是事前的罪刑法定


    答案:D
    解析:
    考点:罪刑法定原则
    讲解: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关于A项。罪刑法定原则所要求的法律主义,是指规定犯罪及其后果的法律必须是成文的法律,法官只能根据成文法律定罪量刑。其具体要求是:规定犯罪及其后果的法律只能由立法机关制定;规定犯罪及其后果的法律必须由本国通用的文字表述;习惯法不得作为刑法的渊源;判例也不得作为刑法的渊源。这体现的是成文的罪刑法定。因此,A项错误,不当选。
    关于B项。类推解释是指,需要判断的具体事实与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基本相似时, 后者的法律效果适用于前者。因为类推解释导致刑法的规定适用于相似的情况,然而,只要两种现象之间存在相似之处,人们就可以说它们具有相似性。于是,任何行为都可能与刑法规定的行为相似,都有被定罪量刑的危险。虽然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禁止类推解释,但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是允许存在的,这体现的是严格的罪刑法定。因此,B项错误,不当选。
    关于C项。禁止不均衡的刑罚,是罪刑法定原则的重要内容。罪刑均衡的朴素表现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但这种表现不能被普遍化。而且,禁止不均衡的刑罚,旨在禁止轻罪重判。由于刑罚的轻重既取决于罪行的轻重,也取决于预防的必要性大小,故重罪也可能被轻判。要禁止不均衡的刑罚,就必然反对残虐的刑罚。残虐的刑罚,是指以不必要的精神、肉体的痛苦为内容,在人道上被认为是残酷的刑罚。既然是不必要的和残酷的,那么,它相对于任何犯罪而言都必然是不均衡的。这体现的是确定的罪刑法定。因此,C项错误,不当选。
    D项,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禁止法律的溯及既往。因为,适用事后法,使刑法溯及既往, 意味着国民必须遵守行为时根本不存在的“法律”,这令人不可思议。由于适用刑法的效果通常导致严厉的刑罚,故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刑法对事后法的禁止极为严格。为此,我国刑 法关于时间效力问题规定了 “从旧兼从轻”原则,这体现的是事前的罪刑法定。因此,D 项正确,当选。
    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 第6题: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刑法的解释,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罪刑法定原则旨在用立法权限制司法权滥用,因此不能约束立法权
    B: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的解释不能超出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禁止扩大解释
    C:刑法的目的在于保护合法权益,所以刑法的解释不能违背保护合法权益的目的
    D:罪刑法定原则不禁止有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和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答案:C,D
    解析:
    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是:(1)禁止溯及既往(事前的罪刑法定)。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2)排斥习惯法(成文的罪刑法定)。(3)禁止类推解释(严格的罪刑法定)。(4)刑罚法规的适当,包含刑法明确性、禁止不确定刑和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三项内容(确定的罪刑法定)。

  • 第7题:

    下列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A.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禁止不定期刑
    B.罪刑法定原则使公民行为具有预测可能性,保障了公民的自由人权
    C.民主主义和人权主义是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
    D.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

    答案:A
    解析:
    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是指在条文中对某种犯罪不规定具体的刑种和刑度,只规定对该种罪处以刑罚,具体如何处罚完全由法官掌握。这样法官的裁量权过大,难以保障公正、合理地适用刑罚,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所以我国刑法禁止绝对不定期刑。现代各国的刑法都规定了相对确定的法定刑,相对确定的法定刑一方面限制了法官的裁量权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实现罪行相适应原则。A项说法不完整。故本题选A。

  • 第8题:

    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是: (1)禁止溯及既往(_____的罪刑法定) (2)排斥习惯(_____的罪刑法定) (3)禁止类推解释(_____的罪刑法定) (4)刑罚法规的适当(______的罪刑法定) 下列哪一选项与题干空格内容相匹配()

    • A、事前——成文——确定——严格
    • B、事前——确定——成文——严格
    • C、事前——严格——成文——确定
    • D、事前——成文——严格——确定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解释的关系,下列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 )

    • A、由于罪刑法定原则包含了有利于被告的思想,因此,将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罪中的“人”限制解释为精神正常的人,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 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因此,被处以治安拘留的违法人员,在拘留期间,主动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 C、罪刑法定原则主要是为了限制司法机关滥用权力,以保障人权,因此,并不排斥立法上的类推解释
    • D、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必须明确,但是,刑法的明确可以由立法和解释共同实现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多选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有:()
    A

    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不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B

    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

    C

    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D

    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本题考查对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解。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如下:(1)规定犯罪及法律后果的法律必须是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的法律,行政规章不得规定刑罚,习惯法不得作为刑法的渊源,判例也不应作为刑法的渊源。(2)禁止不利于行为的人的事后法(禁止溯及既往)。(3)禁止不利于行为的类推解释。(4)禁止绝对的不定刑与绝对的不定期刑。(5)对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规定必须明确。(6)只能将值得科处刑罚的行为规定为犯罪,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据此,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往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在刑事立法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因此A不正确。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无论是谁作出的,都应该禁止,因此B不正确。

  • 第11题:

    多选题
    从中国的司法实践来看,切实贯彻执行罪刑法定原则,必须注意下列哪几个方面?
    A

    要正确地适用类推解释制度

    B

    要树立罪刑法定观念,建立对罪刑法定原则的确信和尊重

    C

    要正确定罪量刑

    D

    要合理地解释刑法


    正确答案: A,C
    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

    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不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B

    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

    C

    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D

    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正确答案: D,C
    解析:
    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如下:①规定犯罪及法律后果的法律必须是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的法律行政规章不得规定刑罚,习惯法不得作为刑法的溯源,判例也不应作为刑法的渊源;②禁止不利于行为的人的事后法(禁止溯及既往);③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④禁止绝对不定刑与绝对不定期刑;⑤对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规定必须明确;⑥只能将值得科处刑罚的行为规定为犯罪,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
    A项,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往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在刑事立法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B项,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无论是谁作出的,都应该禁止。

  • 第13题:

    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是:

    (1)禁止溯及既往(_____的罪刑法定)

    (2)排斥习惯(_____的罪刑法定)

    (3)禁止类推解释(_____的罪刑法定)

    (4)刑罚法规的适当(______的罪刑法定)

    下列哪一选项与题干空格内容相匹配()

    A.事前——成文——确定——严格

    B.事前——确定——成文——严格

    C.事前——严格——成文——确定

    D.事前——成文——严格——确定


    参考答案:D

  • 第14题: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不仅包括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还包括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法

    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司法机关的类推解释,但是不禁止立法机关的类推解释

    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是允许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D、罪刑法定原则禁止扩大解释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下列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罪刑法定原则既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也禁止有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
    B.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禁止残虐的刑罚
    C.罪刑法定原则的核心价值在于惩罚和预防犯罪
    D.罪刑法定原则要求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法律

    答案:A
    解析:
    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是:(1)禁止溯及既往(事前的罪刑法定),是指犯罪及其惩罚必须在行为前预先规定,刑法不得对在其公布、施行前的行为进行追溯适用。这一要求也被称为禁止事后法。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2)排斥习惯法(成文的罪刑法定)。根据预测可能性原理,罪刑规范应当具有明确性、稳定性。刑事司法应当以成文法为准,排斥习惯法。(3)禁止类推解释(严格的罪刑法定)。类推解释,是指对于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适用有类似规定的其他条文予以处罚。类推解释实际上是对事先在法律上没有规定要处罚的行为进行处罚,属于司法恣意地对国民的行动自由进行压制。刑罚是最严厉的制裁措施,因此,对刑法的适用应严格适用,而不能类推适用;对刑法的解释也应当严格解释,而不能类推解释。(4)刑罚法规的适当,包含刑法明确性、禁止不确定刑和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三项内容(确定的罪刑法定)。刑法明确性,是指刑法条文应当清楚明确,使人能够了解什么是犯罪行为,让人具有判断可能性。禁止不确定刑,是指刑罚应当规定得清晰确定。刑罚越不确定,越容易被滥用。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是指由于刑罚是最严厉的制裁措施,刑罚的适用应保持补充性、谦抑性,适用范围应当合理适当。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 第16题:

    下列关于我国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

    A.简单的罪状因缺乏明确性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B.将习惯法视为刑法的渊源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C.罪刑法定原则不允许有利于被告人的新法溯及既往
    D.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不包括行政法规

    答案:D
    解析:
    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法令,通常是行为当时有效的法律;对于已废止的法律,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犯罪行为发生之日起生效的法律,对其生效前发生的犯罪行为,只有在其处罚轻于犯罪行为发生时生效的法律的场合才能适用于该行为。因此D项正确,C项错误。简单罪状虽然简单,但也是明确的,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A项错误。根据法定化和明确化的要求,禁止采用习惯法,因此将习惯法视为刑法的渊源违反罪刑法定原则,B项错误。

  • 第17题: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解释,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坚持事前的罪刑法定,当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相冲突时,应当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B.当刑法解释存在不同观点和学说时,应当按照有利于行为人的角度解释刑法
    C.当然解释是使刑法条文之间保持协调的解释方法,但即使符合当然解释的原理,也有可能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D.在学理解释中属于类推解释的解释结论,即使成为立法解释,也同样属于类推解释

    答案:C,D
    解析:
    ①立法解释效力等同于法律;如果司法解释与立法解释冲突,优先适用立法解释。A 选项错误。②解释刑法应当以公平、合理、合乎正义要求为原则;存疑时有利于行为人的原则适用于案件事实和证据判断存在疑问的场合。B 选项错误。③当然解释是使刑法条文之间保持协调的解释方法,其内容包括“入罪时举轻以明重,出罪时举重以明轻”,其中使用“入罪时举轻以明重”的原则解释某一个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时,该行为还必须符合犯罪的构成要件,也就是要符合现有的刑法条文的文字的表述,若不符合刑法条文的规定,那就是典型的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可能违反罪刑法定原则。C选项正确。④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学理解释虽然法律效力不同,但是运用的解释规则相同。

  • 第18题:

    ①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刑法解释的结论不应该超出国民的预测可能性
    ②扩大解释的结论,必然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③类推解释的结论,必然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④当然解释的结论,必然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关于上述四句话,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第①句话正确,第②③④句话错误
    B.第①②句话正确,第③④句话错误
    C.第①③句话正确,第②④句话错误
    D.第①②③④句话都正确


    答案:A,B,D
    解析:
    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刑法解释的结论不应该超出国民预测的可能性,否则就侵犯了国民的自由,是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因此,第①句话是正确的。
    罪刑法定原则不禁止扩大解释,是就扩大解释的 方法而言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扩大解释的结论都符合 罪刑法定原则。换言之,扩大解释方法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但是其解释结论可能与罪刑法定原则相抵触。因为不合理的扩大解释的结论,也可能超出国民 的预测可能性,侵犯国民的自由,从而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因此,第②句话是错误的。
    类推解释方法为罪刑法定原则所禁止,其解释结论也必然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因此,第③句话是正确的。
    当然解释,是指刑法规定虽然未明示某一事项,但依形式逻辑、规范目的和事物属性的当然道理,将该事项解释为包括在该规定的适用范围之内的解释方法和理由。当然解释中蕴涵在出罪解释时举重以明轻,在入罪时举轻以明重的当然道理。当然解释其实是根据 体系解释的需要所做的一种目的性推论。由于刑法坚 持罪刑法定原则,不得直接采用当然解释认定行为构 成犯罪。换言之,在适用举轻以明重的解释原理进行 当然解释时,也要求案件事实符合刑法条文规定的犯 罪构成要件,而不能简单地以案件事实危害严重为由以犯罪论处。因此,第④句话是错误的。

  • 第19题:

    下列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绝对不定期刑
    • B、罪刑法定原则要求规范犯罪的法律条文必须明确清楚
    • 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处罚不当的行为
    • D、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有:()

    • A、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不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 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
    • 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 D、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正确答案:C,D

  • 第21题:

    单选题
    下列美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罪刑法定原则既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也禁止有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

    B

    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禁止残虐的刑罚

    C

    罪刑法定原则的核心价值在于惩罚和预防犯罪

    D

    罪刑法定原则要求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法律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绝对不定期刑

    B

    罪刑法定原则要求规范犯罪的法律条文必须明确清楚

    C

    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处罚不当的行为

    D

    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正确答案: D
    解析: 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事后法,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则是禁止任何形式的类推解释,不管其是否有利于被告人,故选D。

  • 第23题:

    多选题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罪刑法定原则不允许对刑法进行类推解释,但是允许进行扩大解释

    B

    如果旧法认为是犯罪,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虽然认为是犯罪,但新法比旧法判得更轻,此时允许使用事后法审理旧案,这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C

    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定罪量刑必须以行为时的法律为准,绝不能以审判时的法律为准

    D

    对于实践中组织男性卖淫的行为无法可依,有人建议将组织卖淫罪扩大为组织男性卖淫,因为组织男性卖淫与组织女性卖淫具有同样的社会危害性。这是类推解释,是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


    正确答案: B,C
    解析: 罪刑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第3条明文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如下:
    (1)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必须是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的法律,行政规章不得规定刑罚.习惯法不得作为刑法的渊源,判例也不应作为刑法的渊源。
    (2)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禁止溯及既往)。
    (3)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
    (4)禁止绝对的不定期刑与绝对的不定期刑。
    (5)刑法的处罚范围与处罚程度必须具有合理性:只能将值得科处刑罚的行为规定为犯罪,禁止将轻微危害行为当作犯罪处理;处罚程度必须适应现阶段一般人的价值观念。
    (6)对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规定必须明确:对犯罪构成的规定必须明确;对法律后果的规定必须明确。
    (7)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故C项错误。
    本题中D选项中组织卖淫罪的对象本来包括男性卖淫,不是类推解释,没有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 第24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刑法解释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  )
    A

    在对同一刑法条文中的同一概念进行解释时,可以同时使用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B

    类推解释必然被罪刑法定原则所禁止

    C

    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刑法解释的界限是刑法规定用语的可能语意界限

    D

    当然解释的结论必然被罪刑法定原则所接受


    正确答案: D,C
    解析:
    A项,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二者不是对立关系。文理解释侧重于提供一种解释理由,而论理解释侧重于提供一种解释技巧。文理解释通过刑法用语的可能含义来证明某种解释结论的合理性。论理解释通过各种解释技巧来阐明刑法用语的含义。例如扩大解释、缩小解释及补正解释等。对一个刑法用语,可以通过扩大解释得出某个结论,又可以根据文理解释来论证该结论是否属于这个用语的可能含义,如果属于,则从文理上为该结论提供了一个合理性的理由。
    B项,罪刑法定原则排斥类推解释
    C项,刑法解释的界限超越刑法规定用语的可能语意范围,必然超出国民的预测可能性,侵犯公民的自由,从而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D项,当然解释的结论也不必然被罪刑法定原则所接受,当然解释中蕴含着在出罪解释时举重以明轻、在入罪时举轻以明重的当然道理。当然解释是根据体系解释的需要所做的一种目的性推论。由于刑法坚持罪刑法定原则,不得直接采用当然解释认定行为构成犯罪。换言之,在适用举轻以明重的解释原理进行当然解释时,也要求案件事实符合刑法条文规定的构成要件,而不能简单地以案件事实危害严重为由以犯罪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