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以下关于犯罪预备、中止、既遂以及未遂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9题:
甲与一女子有染,其妻乙生怨。某日,乙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甲。因久等未归且又惧怕法律制裁,乙遂打消杀人恶念,将菜倒掉。关于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第10题:
甲有外遇,欲杀其妻乙。某日,甲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乙。因久等乙未归且又惧怕法律制裁,甲遂打消杀人恶念,将菜倒掉。关于甲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第11题:
犯罪未完成形态存在于故意犯罪中,过失犯罪中不存在
预备犯,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第12题:
犯罪预备
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犯罪未遂
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关于犯罪记录封存的适用条件,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第21题:
下列关于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
第22题:
所有的过失犯罪都没有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所有的故意犯罪都有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犯罪预备只存在于故意犯罪的预备阶段
犯罪中止可以存在于故意犯罪的预备阶段
第23题:
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中止是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之发生
是否着手不同
犯罪未遂可有预备未遂,犯罪中止则无
有无犯罪结果不同
自动防止犯罪结果的情况下,既有可能成立犯罪未遂,也有可能成立犯罪中止
第24题:
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实行阶段
犯罪告一段落,归于未遂之后,不可能出现犯罪既遂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免除处罚
对于中止犯,造成损害结果构成犯罪既遂的,应当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