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明清时期的“三法司”指()。
第3题:
布政使司
第4题:
明代地方最高监察机构为(),与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并称地方“三司”。
第5题:
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分别位于()
第6题:
明朝地方三司为()。
第7题:
设布政使司始于()代。
第8题:
按察司
布政使司
都指挥使
监察御史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湖南、湖北
湖北、广东
湖南、广东
湖南、江西
第12题:
湖南省、湖北省、江西省
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
湖南省、江西省、湖北省
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
第13题:
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是南昌。
A对
B错
第14题:
明朝时,掌管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机构分别是()。
第15题:
元明清三代基本实行“()”。元代初年,以()为中央政府,直辖京师附近地区,如山西、河北等地,然后将其他地区分为十个行中书省,即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简称“()”。行省之下,设置()。明朝改称“行中书省”为“()”,并将元代的军政合一改为只管民政。明代直辖北京和(),有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十三布政使司。
第16题:
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是南昌。
第17题:
康熙六年七月十二日(1667年8月30日),康熙批准了由吏部汇奏并经御前会议讨论通过的全国性地方行政区划和官制政革意见,其中,江南省正式分为()两省,改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使安徽省三司健全,因此,康熙六年(1667)一般认为是安徽建省标志。
第18题:
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分治,大体以洞庭湖为界,北为湖北布政使司,定为湖北省,省会()。
第19题:
御史中丞
按察司
巡抚
总督
第20题:
户部、转运使
户部、布政司
工部、布政司
吏部、按察司
第21题:
一
二
三
四
第22题:
第23题:
武汉
武昌
汉口
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