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对台政策.

题目

简述我国对台政策.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我国对台政策.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


    正确答案:
    (1)明确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2)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
    (3)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
    (4)强调和平统一工作也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
    (5)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

  • 第2题:

    简述清政府对台湾的开发。


    参考答案:

    ①在台湾设立府县,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和开发。
    ②大批沿海民众迁往台湾,形成移民高潮。在台湾的移民人数很快增加到二、三十万人,台湾中部和北部的荒野也得到成片的开发。
    ③大陆农业种植技术在台湾广泛使用,大批农田水利设施得以兴建。
    ④与台湾开发、经济发展一起,商品经济也相应发展起来,一些商业口岸发达起来。
    ⑤在文化教育方面,清代设有府县儒学、书院、义学、社学、社学及民学六种,极力推崇儒学,发展儒家教育,特别是在对原住民的教化上成果显著。


  • 第3题:

    简述我国货币政策的框架


    相机抉择

  • 第4题:

    简述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战略。


    正确答案: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主要内容包括:
    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国与国之间应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彼此的纠纷和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
    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该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 第5题:

    简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及清朝对台湾的统一与管辖。


    参考答案:

    郑成功所领导的海上义师,是最后的一支抗清力量。
    郑成功先以南澳为基地,组织抗清力量,很快发展壮大起来。1647年(永历元年)从南澳出兵,两三年间,接连攻占了同安、海澄和泉州等闽南沿海许多地方,又进据金门、厦门,并以金、厦为抗清根据地。郑成功起兵抗清十多年,曾多次人进行北伐和南征(闽、粤)。其中以1659年(顺治十六年)的北伐,声势最大。
    郑成功北伐失败后,清统治者为对付这支抗清力量,下令沿海居民内迁三十里,禁止舟船出海,以切断东南人民同郑成功的联系。
    郑成功在以金、厦为根据地进行抗清斗争中,早就与荷兰殖民者发生了尖锐的对立。
    1661年2月(顺治十八年正月),郑成功在厦门召开军事会议,驳斥了认为台湾荷兰殖民者“炮台利害,水路险恶”,不能攻取的错误意见,决定立即进军,收复台湾。
    1661年3月,郑成功从厦门移驻金门,部署军队,大修船只,积极进行收复台湾的准备工作。4月21日(阴历三月二十三日),郑成功令其子郑经及部分将领留守金门、厦门,自己亲率军队二万五千人、大小战船数百艘进军台湾。
    1662年2月1日,荷兰殖民长官揆一被迫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军民经过九个月的英勇战斗,终于结束了荷兰侵略者在台湾三十八年的殖民统治。
    平定“三藩”为统一台湾开创了条件,郑成功死后,台湾局势混乱不堪,郑克爽鉴于内部人心惶恐,耿精忠也被消灭,提出称臣入贡,永做藩属的要求,但遭到康熙的拒绝。康熙派施琅出海,顺利占领台湾。在对台湾的处理问题上,清政府内部出现分歧,有人主张放弃台湾,施琅认为台湾富庶,在国防上也有重要意义。康熙赞同施琅的意见,在台湾设立台湾府,下设三县,划为福建省管辖,又在台湾、澎湖设置总兵、副将,派兵万人驻防。至此,台湾统一于清朝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