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调查显示,50%的人在25岁前就出现失眠现象,在30岁前失眠的比例达74%。专家表示,竞争激烈的生存环境、频率过快的生活节奏、工作和学习上的巨大压力.是导致失眠年轻化的主要因素。但是,即使让失眠的人多参加休闲类体育活动,缓解精神压力,并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失眠的现象也没有改善。因此。显然存在其他引起失眠的原因。以下哪项如果正确,最能削弱上述结论?A.通过缓解精神压力来改善青年失眠现象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的,因此,不容易反映出精神压力大与失眠之间的关系B.许多没有失眠现象的人

题目

一项调查显示,50%的人在25岁前就出现失眠现象,在30岁前失眠的比例达74%。专家表示,竞争激烈的生存环境、频率过快的生活节奏、工作和学习上的巨大压力.是导致失眠年轻化的主要因素。但是,即使让失眠的人多参加休闲类体育活动,缓解精神压力,并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失眠的现象也没有改善。因此。显然存在其他引起失眠的原因。以下哪项如果正确,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通过缓解精神压力来改善青年失眠现象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的,因此,不容易反映出精神压力大与失眠之间的关系

B.许多没有失眠现象的人同样存在着生活节奏快、工作和学习压力大的问题

C.精神压力大很少会引起严重的失眠现象,更何况还是出现在身体状况本应很好的青年身上

D.许多人都有熬夜、吸烟、喝酒的不良习惯,并且喜好油腻和辛辣的食物,这样的生活习惯也是导致失眠的原因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削弱型题目。题干论点是“存在其他引起失眠的原因”,论据是“缓解精神压力,并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的失眠现象也没有改善”。
B、C两项是无关项;D项中的不良生活习惯与题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矛盾,也是无关项。A项说明题干中的调节方法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效,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是正常的,削弱了题干论据。故答案选A。
更多“一项调查显示,50%的人在25岁前就出现失眠现象,在30岁前失眠的比例达74%。专家表示,竞争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一项调查显示,50%的人在25岁前就出现失眠现象,在30岁前失眠的比例达74%。专家表示,竞争激烈的生存环境、频率过快的生活节奏、工作和学习上的巨大压力,是导致失眠年轻化的主要因素。但是,即使让失眠的人多参加休闲类体育活动,缓解精神压力,并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失眠的现象也没有改善。因此,显然存在其他引起失眠的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正确,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通过缓解精神压力来改善青年失眠现象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的,因此,不容易反映出精神压力大与失眠之间的关系

    B.许多没有失眠现象的人同样存在着生活节奏快、工作和学习压力大的问题

    C.精神压力大很少会引起严重的失眠现象,更何况还是出现在身体状况本应很好的青年身上

    D.许多人都有熬夜、吸烟、喝酒的不良习惯,并且喜好油腻和辛辣的食物,这样的生活习惯也是导致失眠的原因


    正确答案:A
    [答案] A。[解析]削弱型题目。题干论点是“存在其他引起失眠的原因”,论据是“缓解精神压力。并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的失眠现象也没有改善”。
    B、C两项是无关项;D项中的不良生活习惯与题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矛盾,也是无关项。A项说明题干中的调节方法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效,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是正常的,削弱了题干论据。故答案选A。

  • 第2题:

    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者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兴奋,出现失眠现象。这种失眠属于( )。
    A.假性失眠 B.情境失眠 C.失律性失眠 D.药物失眠


    答案:D
    解析:
    因为喝咖啡、茶或是可乐之类的饮料而失眠,这属于药物性失眠。

  • 第3题:

    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者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精神兴奋,以至久久无法入睡,这种失眠称为()

    A情境性失眠

    B假性失眠

    C失律性失眠

    D药物性失眠


    D

  • 第4题:

    《2017年中国网民失眠地图》在京发布,调研结果显示:80%参与者曾有失眠经历,其中上海、广州比例最高,长沙、北京、深圳紧随其后,有失眠经历的人群中入睡困难是最主要的失眠表现;超过57%调研参与者不能全面了解失眠危害,仅4.5%认为出现失眠应该马上治疗。有失眠经历的人超过57%的人还表示坚决不吃药。
    下列说法与文意相符的是:

    A.工作压力越大越容易导致失眠
    B.一线城市的网民深受失眠的困境
    C.经历失眠困扰的网民对其危害认知度低
    D.大部分的失眠患者拒绝接受治疗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在文段中找不到对应信息,属于无中生有,不符合文意。B项对应“80%参与者曾有失眠经历,其中上海、广州比例最高,长沙、北京、深圳紧随其后”,文中仅说一些一线城市失眠比例高,不等同于一线城市的人都陷入失眠困境,不符合文意。C项对应“超过57%调研参与者不能全面了解失眠危害”,“经历失眠困扰的网民”属于偷换概念,不符合文意。D项对应“有失眠经历的人超过57%的人还表示坚决不吃药”,符合文意。

  • 第5题:

    一个人在考试的前夜出现了失眠现象,这种失眠属于( )。
    A.失律性失眠 B.假性失眠C.药物性失眠 D.情境性失眠


    答案:D
    解析:
    情境性失眠主要是由于生活情境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