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能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人类社会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
B.精神不是万能的,它的作用是时有时无的
C.精神力量往往是具有决定作用的力量
D.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的
第1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2题:
日本只有正视历史,才能获得亚洲和世界人民的谅解,从而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并有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这表明( )。
A.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B.意识活动虽然有很大差异,但任何意识都根源于物质
C.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发展
D.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行的
第3题:
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产和精神生活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对这一段话的正确理解有( )
A.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和精神活动的前提
B.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不可能进行政治活动,也不可能有精神活动
C.社会历史活动可以脱离人类意识而存在
D.人们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对社会物质生活过程的反映
第4题:
让千万华夏儿女感受爱心力量,让全社会感受正能量。1月12日,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正式揭晓了最美乡村医生名单。回答题。 “正能量,有力量”,给全社会带来向善的信心和希望。这说明() ①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②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却万万不能 ③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积极作用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作用
第5题:
关于出版物的属性,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第6题:
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是()。
第7题:
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
第8题:
是精神产品,不是物质产品
是物质产品,不是精神产品
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
有的出版物是精神产品,有的出版物是物质产品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只要积极努力,办任何事情都能取得成功
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人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第11题: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
自然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没有规律的
社会活动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
第12题:
精神症状的表现与正常精神活动相比只有质的区别
精神症状的表现与正常精神活动相比只有量的区别
精神症状的表现与正常精神活动相比没有质的区别
精神症状的表现与正常精神活动相比没有量的区别
精神症状的表现与正常精神活动相比有质的差别,但有时只有量的区别
第13题:
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有多种形式,其中首要的和基本的形式是( )。
A.精神活动
B.宗教活动
C.物质生产活动
D.政治活动
第14题:
古语云:“画饼不能充饥。”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A.精神的东西是不重要的
B.精神不能代替物质
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精神是物质的主观映象
第15题:
有人说“金钱不是万能的”,有人说“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谈谈看法。
第16题:
杨叔子院士讲过一句话: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垮;没有民族精神,不打就垮。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
第17题:
有人说“金钱不是万能的”,有人说“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第18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9题:
运动
实践
精神生产
物质生产
第20题:
运动
实践
精神生产
物质生产
第21题:
第22题:
人类社会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
精神不是万能的,它的作用是时有时无的
精神力量往往是具有决定作用的力量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的
第23题: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是相互决定
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的精神状态十分重要
必须重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