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善达克沙地是距北京最近的大沙地,距北京不足200公里。对北京影响最大的系列风沙灾害的沙源地就是它。它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北京、天津和整个华东地区的生态安全。 说起浑善达克沙地的治理,首先要弄清生态退化的原因。在支持生态系统的6大环境因 子中,这里的光照没有变化,温度正常波动,氧气含量也没有变化,二氧化碳稍有增加,总体雨量正常,部分年份还偏高。 我们都知道在温带以及寒带地区,雨、热、光是同期的,既然适合植物生长的气象条件仍存在,为什么草地的生长一年不如一年?原因存在于土壤和矿物质的巨大变化,草地生态系统的

题目
浑善达克沙地是距北京最近的大沙地,距北京不足200公里。对北京影响最大的系列风沙灾害的沙源地就是它。它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北京、天津和整个华东地区的生态安全。
说起浑善达克沙地的治理,首先要弄清生态退化的原因。在支持生态系统的6大环境因
子中,这里的光照没有变化,温度正常波动,氧气含量也没有变化,二氧化碳稍有增加,总体雨量正常,部分年份还偏高。
我们都知道在温带以及寒带地区,雨、热、光是同期的,既然适合植物生长的气象条件仍存在,为什么草地的生长一年不如一年?原因存在于土壤和矿物质的巨大变化,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被人为中断了,土壤损失严重;在日益减少草地覆盖的条件下,疏松的土壤在冬春季被风吹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元素不能循环使生态系统的运转失去了一个“轮子”。例如,锡林郭勒某牧场因常年出售牲畜及其产品和燃烧牛粪,造成氮素严重损失,损失的氮相当于78?600吨硫酸氨。欲维持该牧场的氮平衡需要每年输入560吨纯氮,但遗憾的是这部分输入几乎为零,这对土壤系统的破坏是致命的。
人口增加是最主要的原因。随着人对生活追求的增加,牲畜数量更是急剧增加,50年内,当地净增加牲畜1?700倍,草地的压力急剧加大,超过了极限。社区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由于这种变化而实行的政策导向也是重要的原因。由游牧而定居,且追求现代化的生活目标,更加重了草地的退化。
实际上,在元代以前,浑善达克沙地基本没有太大的人为/i力.人很少,天然放牧;元忽必烈时代开始对这片土地利用;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定居开始出现;清朝初年(1616~1644)招徕大批汉民佣种,并开放牧场,但清中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使这里的土地稳定了200年。1912年垦务总局成立,使这里草地退化开始起步。但是,最大的几次生态破坏出现在20世纪的50年代和70年代——两次草地垦殖高潮,“以粮为纲”,“牧民不吃亏心粮”等政策,鼓励了对天然草地的掠取。最致命的破坏还是最近的十年,飞速发展的畜牧业使草场到了崩溃的边缘。
我国历史上曾有过成功的草地恢复模式。例如,清朝统一全国后,出现了连续200年的政策稳定,将草场范围划区固定(皇家禁地),分区轮牧,灾年赈济。对草地利用的核心是让草地能够“休养生息”。

浑善达克沙地生态退化的根本原因是( )

A.草地生态循环系统遭到破坏
B.人口和牲畜数量的急剧增加
C.人们由游牧而定居,且追求现代化的生活目标
D.“以粮为纲”,“牧民不吃亏心粮”等政策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
解析: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把握说明文重点内容的能力。
应试指导:由原文第三段可知土壤和矿物质的一巨大变化,即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被人为中断是浑善达克沙地退化的根本原因。B、C为主要原因,D项为具体原因之一。
更多“浑善达克沙地是距北京最近的大沙地,距北京不足200公里。对北京影响最大的系列风沙灾害的沙源地就是它。它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北京、天津和整个华东地区的生态安全。 ”相关问题
  • 第1题:

    天气是晴的有( )。

    A.北京和青岛

    B.北京和天津

    C.青岛和哈尔滨

    D.北京和哈尔滨


    正确答案:B
    93.  B  [解题思路] 本题可直接从表中得出答案。
      

  • 第2题:

    浑善达克沙地是距北京最近的大沙地,距北京不足200公里。对北京影响最大的系列风沙灾害的沙源地就是它。它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北京、天津和整个华东地区的生态安全。
    说起浑善达克沙地的治理,首先要弄清生态退化的原因。在支持生态系统的6大环境因
    子中,这里的光照没有变化,温度正常波动,氧气含量也没有变化,二氧化碳稍有增加,总体雨量正常,部分年份还偏高。
    我们都知道在温带以及寒带地区,雨、热、光是同期的,既然适合植物生长的气象条件仍存在,为什么草地的生长一年不如一年?原因存在于土壤和矿物质的巨大变化,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被人为中断了,土壤损失严重;在日益减少草地覆盖的条件下,疏松的土壤在冬春季被风吹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元素不能循环使生态系统的运转失去了一个“轮子”。例如,锡林郭勒某牧场因常年出售牲畜及其产品和燃烧牛粪,造成氮素严重损失,损失的氮相当于78?600吨硫酸氨。欲维持该牧场的氮平衡需要每年输入560吨纯氮,但遗憾的是这部分输入几乎为零,这对土壤系统的破坏是致命的。
    人口增加是最主要的原因。随着人对生活追求的增加,牲畜数量更是急剧增加,50年内,当地净增加牲畜1?700倍,草地的压力急剧加大,超过了极限。社区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由于这种变化而实行的政策导向也是重要的原因。由游牧而定居,且追求现代化的生活目标,更加重了草地的退化。
    实际上,在元代以前,浑善达克沙地基本没有太大的人为/i力.人很少,天然放牧;元忽必烈时代开始对这片土地利用;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定居开始出现;清朝初年(1616~1644)招徕大批汉民佣种,并开放牧场,但清中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使这里的土地稳定了200年。1912年垦务总局成立,使这里草地退化开始起步。但是,最大的几次生态破坏出现在20世纪的50年代和70年代——两次草地垦殖高潮,“以粮为纲”,“牧民不吃亏心粮”等政策,鼓励了对天然草地的掠取。最致命的破坏还是最近的十年,飞速发展的畜牧业使草场到了崩溃的边缘。
    我国历史上曾有过成功的草地恢复模式。例如,清朝统一全国后,出现了连续200年的政策稳定,将草场范围划区固定(皇家禁地),分区轮牧,灾年赈济。对草地利用的核心是让草地能够“休养生息”。

    根据文章,浑善达克生态恢复该从何人手(??)

    A.从控制该地区人口增加入手
    B.从解决“人为问题”入手
    C.从弄清该地区生态退化的原因入手
    D.从解决维持该地区的氮平衡入手

    答案:B
    解析: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在文章中捕捉重点信息的能力。应试指导:浑善达克的生态问题主要是人为的破坏,加速了对天然草地的掠取。因此,浑善达克生态的恢复要从解决“人为问题”入手。

  • 第3题:

    维新变法运动的四大中心是()

    A.北京、上海、广东、湖南
    B.上海、天津、广东、湖南
    C.湖南、北京、上海、天津
    D.北京、东京、广东、上海

    答案:C
    解析:

  • 第4题:

    黄河中下游及海河流域华夏生态文化区包括()

    • A、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北京、天津
    • B、陕西、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北京、天津
    • C、陕西、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天津
    • D、陕西、河北、河南、山西、北京、天津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天津条约》是《北京条约》的继续和扩大,它确认了《北京条约》继续有效。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风沙地貌是干旱地区由于强劲风力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的总称。风沙地貌主要包括沙丘、鸣沙和雅丹地貌。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中国矿业大学校址迁移顺序正确的是()

    • A、焦作——天津——北京——四川——徐州
    • B、天津——焦作——北京——四川——徐州
    • C、焦作——北京——天津——四川——徐州
    • D、北京——焦作——天津——四川——徐州

    正确答案:A

  • 第8题:

    以下对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描述正确的有()。

    • A、是目前北京地区最大的城市公园
    • B、是北京城市中轴线的北端终点
    • C、是离北京市民最近的森林公园
    • D、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正确答案:A,B,C,D

  • 第9题:

    《沙燕》是典型的()风筝。

    • A、北京
    • B、山东
    • C、天津
    • D、南京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单选题
    黄河中下游及海河流域华夏生态文化区包括()
    A

    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北京、天津

    B

    陕西、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北京、天津

    C

    陕西、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天津

    D

    陕西、河北、河南、山西、北京、天津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内蒙古的沙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东部,较为著名的沙地有(  )。
    A

    乌兰布沙地

    B

    毛乌素沙地

    C

    科尔沁沙地

    D

    浑善达克沙地


    正确答案: A,B
    解析:
    BCD都是内蒙古较为著名的沙地。毛乌素,蒙古语意为“坏水”,毛乌素沙地又称鄂尔多斯沙地,地名起源于陕北靖边县海则滩乡毛乌素村,降水较多,有利植物生长,原是畜牧业比较发达地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面积较大。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部的西辽河中下游通辽市附近,面积大约5.06万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沙地,也是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浑善达克沙地是我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草原南端,距北京直线距离180千米,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哪种人的化石距现在的时间最近()。
    A

    云南元谋人

    B

    北京猿人

    C

    广东马坝人

    D

    北京山顶洞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浑善达克沙地是距北京最近的大沙地,距北京不足200公里。对北京影响最大的系列风沙灾害的沙源地就是它。它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北京、天津和整个华东地区的生态安全。
    说起浑善达克沙地的治理,首先要弄清生态退化的原因。在支持生态系统的6大环境因
    子中,这里的光照没有变化,温度正常波动,氧气含量也没有变化,二氧化碳稍有增加,总体雨量正常,部分年份还偏高。
    我们都知道在温带以及寒带地区,雨、热、光是同期的,既然适合植物生长的气象条件仍存在,为什么草地的生长一年不如一年?原因存在于土壤和矿物质的巨大变化,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被人为中断了,土壤损失严重;在日益减少草地覆盖的条件下,疏松的土壤在冬春季被风吹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元素不能循环使生态系统的运转失去了一个“轮子”。例如,锡林郭勒某牧场因常年出售牲畜及其产品和燃烧牛粪,造成氮素严重损失,损失的氮相当于78?600吨硫酸氨。欲维持该牧场的氮平衡需要每年输入560吨纯氮,但遗憾的是这部分输入几乎为零,这对土壤系统的破坏是致命的。
    人口增加是最主要的原因。随着人对生活追求的增加,牲畜数量更是急剧增加,50年内,当地净增加牲畜1?700倍,草地的压力急剧加大,超过了极限。社区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由于这种变化而实行的政策导向也是重要的原因。由游牧而定居,且追求现代化的生活目标,更加重了草地的退化。
    实际上,在元代以前,浑善达克沙地基本没有太大的人为/i力.人很少,天然放牧;元忽必烈时代开始对这片土地利用;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定居开始出现;清朝初年(1616~1644)招徕大批汉民佣种,并开放牧场,但清中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使这里的土地稳定了200年。1912年垦务总局成立,使这里草地退化开始起步。但是,最大的几次生态破坏出现在20世纪的50年代和70年代——两次草地垦殖高潮,“以粮为纲”,“牧民不吃亏心粮”等政策,鼓励了对天然草地的掠取。最致命的破坏还是最近的十年,飞速发展的畜牧业使草场到了崩溃的边缘。
    我国历史上曾有过成功的草地恢复模式。例如,清朝统一全国后,出现了连续200年的政策稳定,将草场范围划区固定(皇家禁地),分区轮牧,灾年赈济。对草地利用的核心是让草地能够“休养生息”。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为”因素是造成浑善达克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
    B.北京、天津和整个华东地区的生态安全已岌岌可危
    C.恢复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就可以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D.欲治理沙地和沙尘暴,必须让草地“休养生息”

    答案:B
    解析: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根据选文判断正误的能力。
    应试指导:浑善达克沙地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北京、天津和整个华东地区的生态安全,但并不是北京、天津和整个华东地区的生态安全已岌岌可危。所以B项说法不准确。

  • 第14题:

    浑善达克沙地是距北京最近的大沙地,距北京不足200公里。对北京影响最大的系列风沙灾害的沙源地就是它。它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北京、天津和整个华东地区的生态安全。
    说起浑善达克沙地的治理,首先要弄清生态退化的原因。在支持生态系统的6大环境因
    子中,这里的光照没有变化,温度正常波动,氧气含量也没有变化,二氧化碳稍有增加,总体雨量正常,部分年份还偏高。
    我们都知道在温带以及寒带地区,雨、热、光是同期的,既然适合植物生长的气象条件仍存在,为什么草地的生长一年不如一年?原因存在于土壤和矿物质的巨大变化,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被人为中断了,土壤损失严重;在日益减少草地覆盖的条件下,疏松的土壤在冬春季被风吹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元素不能循环使生态系统的运转失去了一个“轮子”。例如,锡林郭勒某牧场因常年出售牲畜及其产品和燃烧牛粪,造成氮素严重损失,损失的氮相当于78?600吨硫酸氨。欲维持该牧场的氮平衡需要每年输入560吨纯氮,但遗憾的是这部分输入几乎为零,这对土壤系统的破坏是致命的。
    人口增加是最主要的原因。随着人对生活追求的增加,牲畜数量更是急剧增加,50年内,当地净增加牲畜1?700倍,草地的压力急剧加大,超过了极限。社区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由于这种变化而实行的政策导向也是重要的原因。由游牧而定居,且追求现代化的生活目标,更加重了草地的退化。
    实际上,在元代以前,浑善达克沙地基本没有太大的人为/i力.人很少,天然放牧;元忽必烈时代开始对这片土地利用;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定居开始出现;清朝初年(1616~1644)招徕大批汉民佣种,并开放牧场,但清中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使这里的土地稳定了200年。1912年垦务总局成立,使这里草地退化开始起步。但是,最大的几次生态破坏出现在20世纪的50年代和70年代——两次草地垦殖高潮,“以粮为纲”,“牧民不吃亏心粮”等政策,鼓励了对天然草地的掠取。最致命的破坏还是最近的十年,飞速发展的畜牧业使草场到了崩溃的边缘。
    我国历史上曾有过成功的草地恢复模式。例如,清朝统一全国后,出现了连续200年的政策稳定,将草场范围划区固定(皇家禁地),分区轮牧,灾年赈济。对草地利用的核心是让草地能够“休养生息”。

    元素不能循环使生态系统运转失灵的直接后果是( )

    A.疏松的土壤在冬春季被风吹走
    B.草地的生长一年不如一年
    C.草地的压力急剧加大,超过了极限
    D.氮素严重损失而又得不到补充

    答案:B
    解析: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把握说明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应试指导:元素的大量缺失使土地营养不良,直接导致草地的生长一年不如一年。草地的覆盖减少直接导致土壤疏松。C项是人为的过度掠取造成的,D项是元素循环中断的一个方面。

  • 第15题:

    河北省境内距首都北京最近的城市是哪个?


    正确答案: 廊坊

  • 第16题:

    京津冀都市圈的空间布局,将形成()为发展次轴的发展格局。

    • A、北京
    • B、天津
    • C、北京—廊坊—天津滨海新区
    • D、北京—保定—石家庄和北京—唐山—秦皇岛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清西陵位于北京市西南()的永宁山下,距北京市120公里。


    正确答案:河北省易县境内

  • 第18题:

    下列各组城市中,均为我国重要的国际航空港的一组是()

    • A、北京、上海、天津
    • B、上海、天津、广州
    • C、北京、天津、乌鲁木齐
    • D、北京、上海、广州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元朝的首都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它位于现在的()

    • A、南京
    • B、天津
    • C、北京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我国重要的国际航空港是()

    • A、北京、上海、重庆
    • B、北京、上海、天津
    • C、北京、上海、广州
    • D、北京、上海、武汉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判断题
    《天津条约》是《北京条约》的继续和扩大,它确认了《北京条约》继续有效。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京津冀都市圈的空间布局,将形成()为发展次轴的发展格局。
    A

    北京

    B

    天津

    C

    北京—廊坊—天津滨海新区

    D

    北京—保定—石家庄和北京—唐山—秦皇岛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以下对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描述正确的有()。
    A

    是目前北京地区最大的城市公园

    B

    是北京城市中轴线的北端终点

    C

    是离北京市民最近的森林公园

    D

    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