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由于有了持续经营这个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区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 )
A.正确
B.错误
第2题: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第3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其原因是会计分期假设的存在
B.由于有了会计分期假设,才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C.持续经营的前提不存在,企业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方法
D.难以用货币来计量的事项,企业不必在财务报告中补充披露其有关财务信息
第4题:
在四项会计基本假设中,由于( ),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准,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等会计处理方法。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正是由于有了()的划分,才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并进而产生了会计处理方法上对预收、预付、应收和应付等的运用。
第8题: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第9题: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第10题:
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其原因是会计分期假设的存在
由于有了会计分期假设,才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明确持续经营假设,这样会计人员可以相应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
对于难以用货币来计量的事项,如企业经营战略、研发能力等,企业不必在财务报告中补充披露有关非财务信息
第11题: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由于有了( )假没,才产生了本期和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A.会计主体
B.配比原剿
C.会计分期
D.持续经营
第14题:
由于有了持续经营这个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区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
第15题:
形成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所依据的会计基本假设是 ()。
A.货币计量
B.会计年度
C.持续经营
D.会计分期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出现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递延、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是建立在()前提基础之上的。
第19题:
由于持续经营,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递延、预提、待摊这样的会计方法。()
第20题: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第21题:
会计主体
配比原则
会计分期
持续经营
第22题:
货币计量
会计年度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第23题: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