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赵翼在《论诗》中,主张诗歌创作贵在创新并激励后辈的句子是“ , ”。
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第1题:
选择性默写。(在下列四句中任选两句默写)
①老骥伏枥,____________。 (曹操《龟虽寿》)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③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④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 (赵翼《论诗》)
第2题:
试述叶燮论诗歌创作中的主、客观关系。
(1)客观事物:“理、事、情”,主观方面“才、胆、识、力”,这两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2)他认为“理”是客观事物的本质、事物发生存在的内在规律。“事”,是客观事物依其自身规律产生,体现为客观存在文学描写表现的具体对象。“情”是客观事物千姿百态的状态风貌和生命情趣。是文学形象表现的客观之源、现实依据。三者概括了事物的内丰本质、客观存在和富于生命活力的形态,表明客观事物是有机完整的统一体,因而叶燮要作家全面掌握它们。他说要对事物进行探究,考察事物客观存在,体察事物的神情外貌,才称得上真正把握了客观事物,才能完美地表现他们,创造文学形象。文学创作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他精辟地以理、事、情阐述了客观事物、论述了作家创作的根本在探求理、事、情,这一理论富于唯物色彩,既鲜明地区别了唯心论,又与机械反映论划清了界线。
(3)作家主观方面他归结出“才胆识力”四个基本要素。才是指用表达作家思想认识和创作的情感内容;胆指敢于思想、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束缚的精神,有些胆略勇气,才能充分施展才华。识指识别能力,包括对客观事物理、事、情的认识能力,对历代诗歌风格流派的鉴别能力,对创作经验与方法的识别能力。他指出才、胆、识、力四者是相关相联,互相作用的。作为内在的识,外现为才,胆又使才得以扩张,最后要作家的笔力来承担展现。在四者交相为济中,他提出识起着主导作用,处于为先的地位,进而提出胸襟是从事创作的基础,因为识与胸襟即思想、抱负最为紧密,缺少以胸襟为基础,创作出来的诗就是浅薄的,无生气的失败之作。
(4)他对作家创作主体方面的四个主观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表现他对文学创作中发挥作家主观能力性的重视,以这种主导创作活动的重要作用的肯定。
略
第3题:
清代诗人赵翼在《题遗山诗》中写到:“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结合这两句诗与杜甫相关作品,谈谈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
第4题:
()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散文传统,掘弃南北朝以来的骄体文,主张文章内容的充实,并“唯陈言之务去”。在诗歌创作上主张“以文为诗”,力求新奇。
A韩愈
B柳宗元
C苏轼
第5题:
试述叶燮论诗歌创作中的思维特点。
他认为一般的事理人人能言,而诗人应表现是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表时他对诗歌创作所表现的独特内容有所认识。他以杜甫等唐代诗人的名句为例,论述诗歌创作的艺术思维,实质上提示了其夸张、虚拟、想象等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
他总结道:“唯不可名言之理,不可施见之事,不可径达之情,则幽渺以为理,想像以为事,惝恍以为情,方为理至事至情至之语”,他对诗歌的艺术特征和创作规律作了精辟的阐述,深刻地涉及到文学创作的形象思维问题。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