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前人告诉我们: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我用楷体把它写在下边的田字格里,与同学们共勉。
第1题:
课外阅读与理解(20分)
温暖的书
然诺
窗外是久违的春天,明媚而和煦;案上是我喜欢的书,《诗经》《楚辞》《论语》《史记》……
春天和我和书,在一起,真好。于是,我再次想了关于书关于读书的一些问题。进而追问那个虽则浅近但却无法准确定义的问题——书是什么,读书是什么。我想,即使与书真诚地相处了那么多的光阴,直到现在,我觉得我还是说不好书与读书到底是什么,只是觉得她很美,读她很美。
1857年的某一天,一位叫福楼拜的法国作家说了这样一句话:“读书是为了活着”。这话平实得像个不识字的长者轻捻须髯的脱口而出,但却一直触动着我内心深处的那片柔软。这话说得真是风雅极了――它涵养着的深意与智慧,我想也许读书人是可以参得到的――因为“活着还是死去”以及由此引发的如何活着如何死去,确是一个问题。一个大问题。
中国人也说得好。印象深刻的,比如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真乃一语动魄;宋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读来可谓如芒在背;苏轼有“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豪迈;清人郑板桥则另有妙句:“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培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怪人”言“怪语”,却是惊人不浅。当然还有很多,诸如“黄金屋”“颜如玉”“头悬梁、锥刺股”之类。好是好,却有标榜、功利和挑逗之嫌;清代江南才子金缨的一则联语“古今来多少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倒是让人觉得很温暖。
毕竟,书也许就是温暖的;读书也许就是享受这温暖;读书的人也许就是为了获取这样的温暖――这算是我的一点体会。有了书,有了书的温暖,我想,我也就大约活在春天里了。因为,春天和温暖,其实比黄金与货币更稀缺更珍贵更美好更具价值,这个世界上高于金钱与物质的存在也还是有的,比如爱,比如情,比如健康、幸福与尊严。所以,我就常常感到我也是幸运的――多少还是拥有着这样一些“稀缺”的东西――也尝想,生命与春天和温暖相融相伴,那一定是充盈丰富、快乐安详的罢。
据我所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纪念伟大的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而发起“世界读书日”的时候(每年4月23日),倡议“我们这个星球上所有的人,不管年轻还是老去,健康还是疾病,富贵还是贫穷…… 都要把书作为自己一生的朋友(大意)…… ”在我看来,这不啻为全人类最温暖的节日。不知道别人怎么考量,我确是这么感受的。
所以我想,我们应该感谢书,是书给予了我们这样的美好;所以我也想,我们应该把书作为一生的朋友,把读书作为一生的任务;把读书作为生命的一部分,把读书作为生命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而把读书作为我们接近伟大著作,接近伟大心灵,进而解读伟大心灵,进而获取伟大心灵的滋养以壮大和塑造我们的心灵,再进而在伟大心灵光芒照耀引领之下,走出属于我们的价值人生。至少是涵养我们温厚的文化气质、一种优雅的谈吐和风度……
那就让我们融入到书里去罢。也许我们不能伟大,但我们却不能拒绝温暖。
(选自《散文百家》2010年第12期,略有改动)
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第2题:
你好,我想问下,如果我因为是一个残疾人,目前连工作都没有,现在才19岁,想在本地的一个职业学校读书,但是因为外表烧伤的关系,所以校长怕我影响到学校而不允许我报名在校读书,我的生活各方面都能自己自理.我想:我就因为自己是个残疾人就没权利在学校学到我该学的知识了吗?难道就因为我自己是一名残疾人就没有资格读书吗?难道残疾人就不是人吗?如果校长因为这样而不允许我在校读书,我有权利找律师起诉他吗?
第3题:
2009年4月23日,第十四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为庆祝这一文化节日,学校开展“书香校园,期待你我”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到这次活动中来。
大家为了激励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决定搜集几则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并把它作为座右铭以自勉。
班长说:“我打笋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做自己的座右铭。”那么,你打算用什么名言做自已的座右铭呢?(要求名言中必须出现“书”字。)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又称“世界读书日”。
第7题:
“世界读书日”是()月()日。
第8题:
199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每年的()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简称为“世界读书日”。
第9题:
一个父亲不让上初一的女儿继续读书,叫她帮助妈妈看商店,老师来劝女孩的父亲,希望他能让女孩继续读书,父亲说:“女儿是我生的,我有权利不让她读书。”这位父亲违反了哪些规定?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①②③
②③④
①②④
①③④
第12题:
读书就是只看课本
读书要有选择
读书要看热闹
要多看书
第13题:
A.物质丰富
B.接受前人的遗产
C.读更多的书
D.解决困难
第14题: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读书可以让人拥有比现实世界更加丰富的世界
B.阅读是一件让人感到幸福的事
C.丧失阅读能力的人是不幸的
D.读书人是幸福的
第15题:
:太平之世读书,易;马乱兵荒年,也能读书,难。静穆的乡村读书,易;在城市闹中取静,也能读书,难。明窗净几读书,易;败屋茅檐也能读书,难。于教室、图书馆读书,易;于车上、船上、旅途中,也能读书背书,难。闲时读书,易;忙时放下事立刻能读书,难。这段话告诉我们( )
A.读书有难有易,但能坚持读书难能可贵
B.读书易中有苦,难中有乐
C.读书的难易唯有自己明白
D.读书的难易连自己也不明白
第16题:
第17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确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读书日”。
第18题:
2013年4月23日是第18个世界读书日,某学校开展了以“读书,让我们的人生更精彩”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这一主题体现出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优秀文化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②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第19题:
世界读书日是4月20日。
第20题:
一个父亲不让上初一的女儿继续读书,叫她帮助妈妈看商店,老师来劝女孩的父亲,希望他能让女孩继续读书,父亲说:“女儿是我生的,我有权利不让她读书。”这位父亲的说法正确吗?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读书很好玩
读书可以知道很多东西
读书可以丰富生活
为什么要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