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第1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4.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杂然相许 许: 赞同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 扛
C. 寒暑易节 易: 交换
D. 何苦而不平 苦: 劳苦
第2题:
下列各句中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的是:
A. 项伯亦拔剑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B. 十旬,方杖策而起。
C.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D.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第3题: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除此之外,(那些)祖父和父亲收藏书籍,儿子孙子丢弃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第4题:
文言文阅读(共16分)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友人惭,下车引之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皆以美于徐公
C.河曲智叟亡以应 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
D.惧其不已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第5题:
第6题:
将下面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第7题:
下列各句中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的是()
第8题:
下列各句,有形容词意动用法的句子是()
第9题: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第10题: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第11题: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第12题:
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乡邻之生日蹙
第13题: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第14题:
在古代汉语里,名词经常用作状语表示各种不同的意义。下列句子中表示工具的是:
A、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B、彼秦者……虏使其民。(战国策·赵策)
C、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相遗以水。(韩非子·五蠹)
D、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第15题:
下列甸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A.相与步于中庭
B.苛政猛于虎也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管夷吾举于士
第16题:
阅读《愚公移山》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10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A、 毕力平险
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争高直指《与朱元思书》)
C、 杂然相许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D、 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忱患,死于安乐》)
第17题:
教师在教授蒲松龄《狼》中“其一犬坐于前”一句时,提到词类活用的现象,请学生搜集并积累此类词语或句子。以下适合积累的是()。
第18题:
某教师讲解《陋室铭》中“何陋之有?”时,准备举其他相同句式为例,引导学生进行拓展练习,下列句子不合适的是()。
第19题:
说明下列句中属于名词作状语的是()。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第23题:
范增数目项王
得佳者笼养之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日思高其位,大其禄
第24题: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对曰:“贵天”。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