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予使契丹:_______________(2)相去数丈:_______________(3)立涧之东西望:___________(4)逾山而去:_______________”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芳草鲜美 ②陶后鲜有闻

    B.①悉如外人 ②悉以咨之

    C.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D.①设酒杀鸡作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正确答案:
    B【解析】B.意思均为全、都。A.意思分别为:鲜艳;少。C.意思分别为:类;通“嘱”,嘱托、嘱咐。D.意思分别为:食物;通“饲”,喂养。

  • 第2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题。

    阿留传

    (明)陆容

    解释下列画横线词的意思。(4分)

    (1)元素终蓄之 蓄:

    (2)其可笑事率类此 率:

    (3)元素工楷书 工:

    (4)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 断:

    查看材料


    正确答案:
    (1)容留,收养(2)大都,大概(3)擅长(4)砍

  • 第3题: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正确答案:
    .(1)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君主担忧。

  • 第4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9分)

    仁立旷野,苍qiǒng弥漫着难言的静穆;枕石溪畔,水月传达着无尽的幽思;听雨危楼,深巷漂散着淡淡的花香。繁星满天,层林尽染,江水东逝,天地间yùn含的灵气默默不语。仰首星空,独步林蹊,行吟岸侧,人的性情完全可以尽情挥洒。灵气与性情,穿越了时空,亘古以来,二者就是人们歌咏的永恒主题。

    (1)给加点的宇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伫( )立 苍qiǒng( ) yùn ( )含 亘( )古

    (2)文中“ ”一词中有错别字,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听雨危楼”中,“危”的意思是 ,“独步林蹊”中,“步”的意思是 。


    正确答案:
    (1) zhù     穹    蕴   gèn               (共4分,各占1分)
    (2)漂散    顠散                          (1分)
    (3)高的,高耸的。    行,走。            (共2分,各占1分)
    (4)排比                                  (2分)

  • 第5题: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世隶耕( )

    (2)即书诗四句( )

    (3)父异焉( )

    (4)称前时之闻( )


    正确答案:
    (1)属于(2)书写 (3)感到诧异(认为奇怪) (4)相当

  • 第6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参考改编绍兴一中期末调研卷)

    A.然李则郡守,而汤公位开府 骊山北构而西折

    B.而劳父老,乃至于此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又贤于幼几远矣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D.以备异日史官之阙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正确答案:A
    18、A(转折连词,承接连词)(3分)

  • 第7题: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


    正确答案:
    (1)况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2)天下的贤能之士,都吓得转回身去(掉过头去),不敢到越国来,越国再没有治国的贤才了。

  • 第8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属于同一个词的是()(1)形貌昳丽。(2)丽土之毛。(3)将军身被坚执锐。(4)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5)鬼侯有子而好。(6)遂开门纳众。

    A.(1)和(2)
    B.(1)和(5)
    C.(3)和(4)
    D.(1)、(2)和(5)
    E.(4)和(6)

    答案:B,C,E
    解析:

  • 第9题:

    下列句子中不含双宾语的一句是()。

    A高予之爵

    B重予之祿

    C任之以事

    D斷予之令


    C

  • 第10题:

    写出下列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1.ppm() 2.ppb() 3.mg() 4.nm()


    正确答案:浓度单位:百万分之几;浓度单位:十亿分之几;重量单位:毫克;长度单位:10-9m

  • 第11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有()

    • A、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 B、庄公寤生,惊姜氏。
    • C、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
    • D、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正确答案:C

  • 第12题:

    单选题
    从古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语言现象分析下列句子的加点词,不属于联绵词的是:()
    A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B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C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D

    子慕予兮善窈窕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君之力 B.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扶苏以数谏故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 而山不加增 D. 告之于帝

    义不杀少而杀众 皆以美于徐公


    正确答案:C
    C项都是“却、可是”; A项“凭”/“因为”; B项“他”/“的”; D项“向”/“比”)

  • 第14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6分)

    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中,予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①。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⑦。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

    孙彦先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卓帐:竖立帐篷。②绡縠(xiāo hú):一种丝织品。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使 人 过 涧

    (2)盖 夕 虹 也


    正确答案:
    (1)使人/过涧 
    (2)盖/夕虹也

  • 第15题:

    第⑤段中加点词“性灵”的意思是 。 (2分)


    正确答案:

    情感和美感

  • 第16题: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邹忌委婉地劝说(规劝)齐王,齐王接受规劝

  • 第17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太守即遗人随其往

    B.当之郡 无丝竹之乱耳

    C.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D.密愧而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1)雷声轰隆震耳 (2)闪电使人目眩 (3)洗天暴雨骤降 (4)平地积水数丈 (5)军队救灾

    A.1-2-3-4-5 B.1-2-3-4-5 C.2-1-3-4-5 D.3-1-2-4-5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为意动用法的是()

    A.庄公寤生,惊姜氏。
    B.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C.段不弟,故不言弟。
    D.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

    答案:B
    解析:

  • 第20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作一般动词的是()

    A.晋灵公不君。
    B.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
    C.尔欲吴王我乎?
    D.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E.故王不知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答案:A,B
    解析:

  • 第21题:

    下列句子哪个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

    • A、秦师隧东。
    • 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C、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 D、豕人立而啼。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从古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语言现象分析下列句子的加点词,不属于联绵词的是:()

    • A、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 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 C、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 D、子慕予兮善窈窕

    正确答案:B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属于名词用作状语的是(    )。
    A

    秦师遂东()

    B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

    C

    贫穷则父母不子()

    D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正确答案: C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