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一)资料根据审计项目计划,2003年4月2日,某市审计局经贸审计处几名同志组成审计组,对该市重点国有企业甲公司2002年度财务收支进行审计。鉴于经贸审计处审计人员A刚刚从甲公司财务部调入审计局,熟悉情况,审计局领导决定由A担任该项目主审,由经贸审计处的处长担任审计组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在审计实施阶段,负责应收账款审计的审计人员B为提高审计效率,让甲公司财务部编制了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由甲公司签字盖章后作为应收账款的审计证据。他本人集中精力设计并实施对应收账款的函证。其中一个函证事项是2002年1

题目

案例一

(一)资料

根据审计项目计划,2003年4月2日,某市审计局经贸审计处几名同志组成审计组,对该市重点国有企业甲公司2002年度财务收支进行审计。鉴于经贸审计处审计人员A刚刚从甲公司财务部调入审计局,熟悉情况,审计局领导决定由A担任该项目主审,由经贸审计处的处长担任审计组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

在审计实施阶段,负责应收账款审计的审计人员B为提高审计效率,让甲公司财务部编制了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由甲公司签字盖章后作为应收账款的审计证据。他本人集中精力设计并实施对应收账款的函证。其中一个函证事项是2002年12月3日甲公司记录的一笔应收乙公司货款64万元,甲公司同时确认了主营业务收入64万元。乙公司回函表明,乙公司于12月10日收到甲公司委托代销货物64万元,但至今尚未售出。审计人员B根据乙公司回函确认了该项应收账款。

进入审计终结阶段后,审计人员A安排审计组成员C收集审计组各成员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由审计人员C仅就审计定性和处理处罚是否准确适当进行复核,并签署复核意见,然后交给A起草审计报告。

(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从下列问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

51.你认为由审计人员A担任主审的做法:

A.正确

B.错误,违背了我国《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

C.错误,违背了我国《审计机关项目计划管理办法》

D.错误,违背了我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


相似考题

2.(一)资料2018年1月,某审计组对甲公司2017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有关情况和资料如下:1.审计人员在对销售与收款业务内部控制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1)销售部经理负责销售和赊销信用的审查和批准(2)货物发出后,由销售人员负责催收货款(3)出纳员期末向客户寄送应收账款对账单,并针对不符事项进行调查(4)发生销售退回或折让需要编制汇款通知书2.审计人员运用如下审计方法对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进行了测试:(1)向有关人员询问销售与收款业务情况(2)观察销售与收款业务执行情况(3)检查是否编制销售单、发运单和销售发票(4)对营业收入实施截止测试3.甲公司某主要产品的销售毛利率为26%,审计人员经调查了解,发现该类产品的行业平均毛利率为10%。4.审计人员在审查应收账款明细账时,发现一笔应收账款金额较大且账龄已超过2年。5.审计人员对甲公司的应收账款进行了积极式函证。发现债务单位丁公司在回函上注明,仅欠甲公司150万元,而非原函证金额180万元。(二)针上述资料,为下列问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针对“资料4”,为查明该笔应收账款是否真实存在,审计人员可实施的审计程序有( ) A.向债务单位函证该笔应收账款B.查阅与该笔应收账款有关的销售单、发运单和销售发票C.计算该笔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百分比D.要求被审计单位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更多“案例一(一)资料根据审计项目计划,2003年4月2日,某市审计局经贸审计处几名同志组成审计组,对该市重点国有企业甲公司2002年度财务收支进行审计。鉴于经贸审计处审计人员A刚刚从甲公司财务部调入审计局,熟悉情况,审计局领导决定由A担任该项目主审,由经贸审计处的处长担任审计组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在审计实施阶段,负责应收账款审计的审计人员B为提高审计效率,让甲公司财务部编制了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由甲公司签字盖章后作为应收账款的审计证据。他本人集中精力设计并实施对应收账款的函证。其中一个函证事项是2002年1”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审计证据中,属于亲历证据的是( )

    A.审计人员编制的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
    B.审计人员从被审计单位获得的采购合同
    C.审计人员取得的银行对账单
    D.审计人员函证应收账款时收到的债务单位回函

    答案:A
    解析:
    审计人员编制的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属于亲历证据。

  • 第2题:

    A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2011年度财务报表。甲公司2011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3 000万元。A注册会计师认为应收账款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决定选取金额较大以及风险较高的应收账款明细账户实施函证程序,其选取的应收账款明细账户余额合计为 1 800万元。 相关事项如下: (1)审计项目组成员要求被询证的甲公司客户将回函直接寄至会计师事务所,但甲公司客户X公司将回函寄至甲公司财务部,审计项目组成员取得了该回函,将其归入审计工作底稿。 (2)对于审计项目组以传真件方式收到的回函,审计项目组成员与被询证方取得了电话联系,确认回函信息,并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电话内容与时间、对方姓名与职位,以及实施该程序的审计项目组成员姓名。 (3)审计项目组成员根据甲公司财务人员提供的电子邮箱地址,向甲公司境外客户Y公司发送了电子邮件,询证应收账款余额,并收到了电子邮件回复。Y公司确认余额准确无误。审计项目组成员将电子邮件打印后归入审计工作底稿。 (4)甲公司客户Z公司的回函确认金额比甲公司账面余额少150万元。甲公司销售部人员解释,甲公司于 2011年12月末销售给Z公司的一批产品,在2011年末尚未开具销售发票,Z公司因此未入账。A注册会计师认为该解释合理,未实施其他审计程序。 (5)实施函证的1 800万元应收账款余额中,审计项目组未收到回函的余额合计950万元,审计项目组对此实施了替代程序:对其中的500万元查看了期后收款凭证;对没有期后收款记录的450万元,检查了与这些余额相关的销售合同和发票,未发现例外事项。 (6)鉴于对60%应收账款余额实施函证程序未发现错报,A注册会计师推断其余40%的应收账款余额也不存在错报,无须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要求: 针对上述第(1)至(6)项,逐项指出甲公司审计项目组的做法是否恰当。如不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事项(1)
    不恰当
    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函证的全过程保持控制/可靠性不足。
    事项(2)
    恰当
    事项(3)
    不恰当
    注册会计师应当核实被询证者的信息/电子回函的可靠性存在风险,注册会计师和回函者要采用一定的程序创造安全环境。
    事项(4)
    不恰当
    函证的差异不能仅以口头解释为证据/应实施其他审计程序核实不符事项。
    事项(5)
    不恰当
    获取的销售合同和发票为内部证据/应检查能够证明交易实际发生的证据。
    事项(6)
    不恰当
    选取特定项目的方法不能以样本的测试结果推断至总体/仍然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 第3题:

    ABC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审计甲公司2018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中与函证程序相关的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审计项目组经评估认为甲公司应收账款的重大错报风险较低,对甲公司2018年12月15日的应收账款余额实施了函证程序,结果满意。鉴于剩余期间较短,且未发生重大变动。审计项目组据此认为已对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存在认定获取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2)审计项目组发现管理层的采购交易有串通舞弊的迹象,于是向相关供应商寄发了积极式询证函来获取有关采购交易的审计证据,但是一直未收到回函。于是实施了替代程序,检查了相关的凭证和账簿记录,结果满意。
      (3)甲公司客户A公司将询证函回函直接寄至了甲公司财务部,由财务部员工转交给审计项目组成员。询问其原因,A公司员工解释是考虑到项目组正在甲公司进行现场审计,这样的操作更简便。审计项目组成员取得了该回函,结果满意。
      (4)甲公司客户B公司的回函确认金额比甲公司账面余额少100万元。甲公司销售部人员解释,甲公司于2018年12月末销售给B公司的一批产品,价值100万元,在2018年年末尚未开具销售发票,B公司因此未入账。审计项目组检查了与该交易相关的原始凭证,结果满意。
      (5)审计项目组对选取的若干项大额应收账款实施了函证,均未发现错报。已知这些大额应收账款占到总额的80%,鉴于80%应收账款余额实施函证程序未发现错报,审计项目组推断其余20%的应收账款余额也不存在错报,无须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要求:针对上述第(1)至(5)项,逐项指出审计项目组的做法是否恰当。如不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不恰当。应对剩余期间应收账款的变动情况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2)不恰当。此时取得积极式函证回函是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必要程序,在这种情况下,未获取回函,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其对审计工作和审计意见的影响。
      (3)不恰当。注册会计师未对询证函的收回保持控制/回函不能视为可靠的审计证据。
      (4)恰当。
      (5)不恰当。选取特定项目的方法不能以样本的测试结果推断至总体。其余20%的应收账款余额仍然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 第4题:

    A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2019年度财务报表。甲公司2019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3000万元。A注册会计师认为应收账款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决定选取金额较大以及风险较高的应收账款明细账户实施函证程序,相关事项如下:
      (1)审计项目组成员要求被询证的甲公司客户将回函直接寄至会计师事务所,但甲公司客户X公司将回函寄至甲公司财务部,审计项目组成员取得了该回函,将其归入审计工作底稿。
      (2)对于审计项目组以传真件方式收到的回函,审计项目组成员与被询证方取得了电话联系,确认回函信息,并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电话内容与时间、对方姓名与职位,以及实施该程序的审计项目组成员姓名。
      (3)审计项目组成员根据甲公司财务人员提供的电子邮箱地址,向甲公司境外客户Y公司发送了电子邮件,询证应收账款余额,并收到了电子邮件回复。Y公司确认余额准确无误。审计项目组成员将电子邮件打印后归入审计工作底稿。


    答案:
    解析:
    (1)不恰当。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函证的全过程保持控制/可靠性不足。
      (2)恰当。
      (3)不恰当。注册会计师应当核实被询证者的信息;/电子回函的可靠性存在风险,注册会计师和回函者要采用一定的程序创造安全环境。

  • 第5题:

    共用题干
    A注册会计师负责对甲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在设计审计程序时,A注册会计师遇到下列事项,请代为作出正确的专业判断。

    A注册会计师在对应收账款实施函证程序时,针对下列方面通常难以获取有效审计证据的是()。
    A:应收账款的存在性
    B:应收账款的可变现净值
    C:应收账款金额的准确性
    D:应收账款是否归属于甲公司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审计程序”知识点。从题目所提供的选项来看,选项A不正确,对于重大错报风险是不能被消除的;选项B不正确,在应对评估的风险时,合理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是最重要的,这是因为不同的审计程序应对特定认定错报风险的效力不同;选项C不正确,实质性程序是必须的;选项D为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的是“审计程序所提供审计证据可靠程度”知识点。选项D审计程序“重新执行”虽然效率较低。通常只有当询问、观察和检查程序结合在一起仍无法获得充分的证据时,重新执行会获取更可靠的证据,注册会计师才考虑通过重新执行来证实控制是否有效运行。我们通常一般会认为书面证据比其他形式的证据可靠性更高,因此会很容易错选B,但是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审计程序,而非审计证据,所以选项B不正确。
    本题考查的是“应收账款函证”知识点。选项B应收账款的可变现净值依据注册会计师对该应收账款可收回性的判断,函证是难以获取该方面的证据的,选项B为正确答案。与应收账款函证相关的认定包括存在、准确性以及权利和义务,因此相对应选项ACD很容易排除。
    本题考查的是“管理层声明”知识点。对于选项A并非注册会计师审计所涉及的内容,因此注册会计师并不需要在战略目标的可实现性方面获取甲公司管理层声明。选项BCD均符合获取管理层声明的情况。对于某些对财务报表具有重大影响的事项而言,比如涉及管理层的判断、意图以及仅限于管理层知悉事实的事项,可以合理预期除实施询问程序获得的证据外,不存在其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询问的结果取得管理层的签字确认,获取书面声明。选项B正确,获取声明以确定管理层对财务报表责任的认可;选项C属于仅限于管理层知悉事实的事项;选项D涉及管理层的意图。
    本题考查的是“实现预计负债的完整性认定所实施的审计程序”知识点。对律师费用、董事会会议纪要、银行函证的分析,均可以为预计负债是否有少记提供一定的证据,而选项D很明显这是一个逆查,逆查是实现存在有效的审计方式,可以证实预计负债的存在认定,因此选项D为正确答案。选项A,通过分析律师费用的异常的变动,可以发现律师费用增加很多,但是预计负债的金额却很少的情况;选项B,通过检查董事会的会议纪要可以获取蛛丝马迹,发现未记录的预计负债;选项C,银行函证可以提供或有事项完整性相关的证据。

  • 第6题:

    资料
    某市审计局派出审计组对本市的红光纺织厂实施2015年度财务收支审计。在现场审计中,审计人员决定重点对应收账款账户实施余额测试。应收账款由100个明细余额构成,其账面总值为1069100.60元,占会计报表流动资产项目账面余额合计的68%,其部分明细账资料如下:

    审计人员拟采用统计抽样法对应收账款账户实施余额测试。
    2.要求

    审计人员应如何运用抽样法选取样本,对红光纺织厂的应收账款账户实施实质性审查?

    答案:
    解析:
    对题目中所给的应收账款明细余额账户加总可知:sum(客户1~15的应收账款)=988603.10元占应收账款总值的比重= 988603.10/1069100.60=92.5 %
    由资料可知,应收账款账户由100个明细余额组成。应收账款总额的92.5%由这15明细余额构成,剩余的7.5%分散在另85个明细户中。根据职业判断,审计人员只要选取这15个明细账户作为样本进行审计即可。因为本例的特殊性,在这里采用的是判断抽样法而不是统计抽样法。

  • 第7题:

    某内部审计师授命对公司的应收账款进行审计,那么在评估应收账款回收的可能性时内部审计师采用哪种审计证据最有效:

    A.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单
    B.积极式函证回函
    C.消极式函证回函
    D.发运凭证

    答案:A
    解析:
    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单反映了应收账款发生时间长短,有多久没有收回,并评估预计到期的应收账款数额,它是内部审计师在与管理层讨论、检查函证回复件后,确认应收账款可回收性所使用的主要文件。选项B,积极式函证在证实应收账款余额的可靠性方面是有效的审计证据,但在证实应收账款回收的可能性方面则不是最有效的;选项C,消极式函证可用来证实应收账款余额的可靠性,但无法获得关于应收账款回收方面的证据;选项D,发运凭证,能够证实发货情况,但不能证实应收账款的可回收性。

  • 第8题:

    2009年4月,某审计组对甲公司2008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相关情况和资料如下:审计人员对财会部门编制的应收账款明细表进行了复算,并与应收账款总账和报表进行了核对。 审计人员使用的审计取证方法有:

    A、检查
    B、(重新)计算
    C、观察
    D、分析

    答案:A,B
    解析:
    检查——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文件、资料进行审查。重新计算——以手工方式或使用信息技术对有关数据计算的正确性进行核对。

  • 第9题:

    A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2014年度财务报表。甲公司2014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3000万元。A注册会计师认为应收账款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决定选取金额较大以及风险较高的应收账款明细账户实施函证程序,选取的应收账款明细账户余额合计为1800万元。 审计项目组成员要求被询证的甲公司客户将回函直接寄至会计师事务所,但甲公司客户X公司将回函寄至甲公司财务部,审计项目组成员取得了该回函,将其归入审计工作底稿。 指出甲公司审计项目组的做法是否恰当。如不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不恰当。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函证的全过程保持控制/可靠性不足。

  • 第10题:

    问答题
    综合题:A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2014年度财务报表。甲公司2014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3000万元。A注册会计师认为应收账款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决定选取金额较大以及风险较高的应收账款明细账户实施函证程序,选取的应收账款明细账户余额合计为1800万元。相关事项如下:(1)审计项目组成员要求被询证的甲公司客户将回函直接寄至会计师事务所,但甲公司客户将回函寄至甲公司财务部,审计项目组成员取得了该回函,将其归入审计工作底稿。 (2)对于审计项目组以传真件方式收到的回函,审计项目组成员与被询证方取得了电话联系,确认回函信息,并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电话内容与时间、对方姓名与职位,以及实施该程序的审计项目组成员姓名。 (3)审计项目组成员根据甲公司财务人员提供的电子邮箱地址,向甲公司境外客户乙公司发送了询证应收账款余额的电子邮件,并收到了电子邮件回复。乙公司确认余额准确无误。审计项目组成员将电子邮件打印后归入审计工作底稿。 (4)甲公司客户丙公司的回函确认金额比甲公司账面余额少150万元。甲公司销售部人员解释,甲公司于2014年12月末销售给丙公司的一批产品,在2014年年末尚未开具销售发票,丙公司因此未入账。A注册会计师认为该解释合理,未实施其他审计程序。 (5)实施函证的1800万元应收账款余额中,审计项目组未收到回函的余额合计950万元,审计项目组对此实施了替代程序:发现其中的500万元存在期后收款凭证;对没有期后收款记录的450万元,检查了与这些余额相关的销售合同和发票,未发现例外事项。 (6)鉴于对60%应收账款余额实施函证程序未发现错报,A注册会计师推断其余40%的应收账款余额也不存在错报,无须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要求:针对上述第(1)至(6)项,逐项指出审计项目组的做法是否恰当。如不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不恰当。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函证的全过程保持控制,回函应当直接寄至会计师事务所。(2)恰当。(3)不恰当。注册会计师应当核实被询证者的信息,而且电子回函的可靠性存在风险,注册会计师和回函者应当采用类似于加密技术或电子数码签名技术等控制手段。(4)不恰当。函证的差异不能仅以口头解释为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实施其他审计程序核实不符事项。(5)不恰当。获取的销售合同和发票为内部证据,应检査更加能够证明交易实际发生的证据。(6)不恰当。A注册会计师采取的是"选取特定项目的测试方法",不是采用审计抽样的方法。在"选取特定项目的测试方法"下,注册会计师不能以样本的测试结果推断至总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ABC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审计甲公司2013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中与函证相关的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2)审计项目组评估认为应收账款的重大错报风险较低,对甲公司2013年11月30日的应收账款余额实施了函证程序,未发现差异。2013年12月31日的应收账款余额较11月30日无重大变动。审计项目组据此认为已对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存在认定获取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3)审计项目组负责填写询证函信息,甲公司业务员负责填写询证函信封,审计项目组取得加盖公章的询证函及业务员填写的信封后,直接到邮局将询证函寄出。 (4)客户丙公司的回函并非询证函原件。甲公司财务人员解释,在催收回函时,由于丙公司财务人员表示未收到询证函,因此将其留存的询证函复印件寄送给了丙公司,并要求丙公司财务人员将回函直接寄回至ABC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认为该解释合理,无需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6)甲公司管理层拒绝审计项目组向客户丁公司寄发询证函。 针对上述第(6)项,指出审计项目组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

    正确答案: 审计项目组应当:
    (1)询问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的原因,并就其原因的合理性/正当性收集证据;
    (2)评价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舞弊风险),以及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影响;
    (3)实施替代程序,以获取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A注册会计师计划对被审计单位甲公司2019年度销售交易中形成的应收账款实施函证,在确定应收账款函证时间时,以下事项中最不恰当的情形是(  )。
    A

    因甲公司财务报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都很低,可以在财务报表日前提前实施函证

    B

    在年终对存货监盘的同时,对应收款项进行函证

    C

    审计项目组进驻甲公司审计现场后,立即进行函证

    D

    为减少函证回函差异,在执行其他审计程序后函证


    正确答案: A
    解析:
    函证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最能够证明应收账款存在认定,一般情况下,是根据函证结果来确定是否需要实施替代程序及是否辅之以其他程序,从审计证据来说也是函证最可靠,因此不能为减少函证回函差异,而在执行其他审计程序后函证。

  • 第13题:

    你认为审计人员B在未经审核情况下便将甲公司编制并签字盖章的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作为审计证据的做法( )

    A.提高了审计效率和效果
    B.增大了审计风险
    C.符合《审计证据准则》
    D.不符合《国家审计准则》

    答案:B,D
    解析:
    审计人员B在未经审核情况下便将甲公司编制并签字盖章的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作为审计证据的做法增大了审计风险;不符合《审计证据准则》;不符合《国家审计准则》。第二节审计质量控制标准

  • 第14题:

    A 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2011年度财务报表。甲公司2011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3 000万元。A注册会计师认为应收账款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决定选取金额较大以及风险较高的应收账款明细账户实施函证程序,选取的应收账款明细账户余额合计为1800万元。相关事项如下:
    (1)审计项目组成员要求被询证的甲公司客户将回函直接寄至会计师事务所,但甲公司客户X 公司将回函寄至甲公司财务部,审计项目组成员取得了该回函,将其归入审计工作底稿。
    (2)对于审计项目组以传真件方式收到的回函,审计项目组成员与被询证方取得了电话联系,确认回函信息,并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电话内容与时间、对方姓名与职位,以及实施该程序的审计项目组成员姓名。
    (3)审计项目组成员根据甲公司财务人员提供的电子邮箱地址,向甲公司境外客户Y 公司发送了电子邮件,询证应收账款余额,并收到了电子邮件回复。Y 公司确认余额准确无误。审计项目组成员将电子邮件打印后归入审计工作底稿。
    (4)甲公司客户Z 公司的回函确认金额比甲公司账面余额少150万元。甲公司销售部人员解释,甲公司于2011年12月末销售给Z 公司的一批产品,在2011年末尚未开具销售发票,Z 公司因此未入账。A 注册会计师认为该解释合理,未实施其他审计程序。
    (5)实施函证的1 800万元应收账款余额中,审计项目组未收到回函的余额合计950万元,审计项目组对此实施了替代程序:对其中的500万元查看了期后收款凭证;对没有期后收款记录的450万元,检查了与这些余额相关的销售合同和发票,未发现例外事项。
    (6)鉴于对60%应收账款余额实施函证程序未发现错报,A 注册会计师推断其余40%的应收账款余额也不存在错报,无须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要求:针对上述第(1)至(6)项,逐项指出甲公司审计项目组的做法是否恰当。如不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不恰当。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函证的全过程保持控制/可靠性不足。
    (2)恰当。
    (3)不恰当。注册会计师应当核实被询证者的信息;/电子回函的可靠性存在风险,注册会计师和回函者要采用一定的程序创造安全环境。
    (4)不恰当。函证的差异不能仅以口头解释为证据,/应实施其他审计程序核实不符事项。
    (5)不恰当。获取的销售合同和发票为内部证据,/应检查能够证明交易实际发生的证据。
    (6)不恰当。选取特定项目的方法不能以样本的测试结果推断至总体/仍然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 第15题:

    A 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 2013 年度财务报表。甲公司 2013 年 12 月 31 日应收账款余额为 5000 万元。A 注册会计师认为应收账款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决定选取金额较大以及风险较高的应收账款明细账户实施函证程序,选取的应收账款明细账户余额合计 3000 万元。相关事项如下:

    (1)审计项目组进驻甲公司后立即对甲公司客户实施函证,由于审计项目组在甲公司时间较长,因此要求被询证者将回函寄至甲公司 A 注册会计师收取。

    (2)对于审计项目组以传真件方式收到的回函,审计项目组成员与被询证方取得了电话联系,确认回函信息,并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电话内容与时间、对方姓名与职位,以及实施该程序的审计项目组成员姓名。

    (3)审计项目组成员 11 月进行预审时,对截止 2013 年 10 月 31 日的应收账款选择大额客户进行函证,拟对 11、12 月应收账款检查相关销售合同、销售发票等原始凭证,确定 12月 31 日的应收账款金额。

    (4)甲公司客户 Z 公司的回函确认金额比甲公司账面余额少 150 万元。甲公司销售部人员解释,甲公司于 2013 年 12 月末销售给 Z 公司的一批产品,在 2013 年末尚未开具销售发票, Z 公司因此未入账。A 注册会计师认为该解释合理,未实施其他审计程序。

    (5)实施函证的 3000 万元应收账款余额中,审计项目组未收到回函的余额合计 950 万元,审计项目组对此实施了替代程序:对其中的 500 万元查看了期后收款凭证;对没有期后收款记录的 450 万元,检查了与这些余额相关的销售合同和发票,未发现例外事项。
    要求:针对上述第(1)至(5)项,逐项指出甲公司审计项目组的做法是否恰当。如不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不恰当。注册会计师应要求被询证者将回函寄至会计师事务所。
    (2)恰当。
    (3)不恰当。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高水平,应以资产负债表日为截止日实施函证程序。
    (4)不恰当。函证的差异不能仅以口头解释为证据,应实施其他审计程序核实不符事项。
    (5)不恰当。获取的销售合同和发票为内部证据,应检查能够证明交易实际发生的证据。

  • 第16题:

    A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2015年度财务报表。甲公司2015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3000万元。A注册会计师认为应收账款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决定选取金额较大以及风险较高的应收账款明细账户实施函证程序,选取的应收账款明细账户余额合计为1800万元。相关事项如下:
      (1)审计项目组成员要求被询证的甲公司客户将回函直接寄至会计师事务所,但甲公司客户X公司将回函寄至甲公司财务部,审计项目组成员取得了该回函,将其归入审计工作底稿。
      (2)对于审计项目组以传真件方式收到的回函,审计项目组成员与被询证方取得了电话联系,确认回函信息,并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电话内容与时间、对方姓名与职位,以及实施该程序的审计项目组成员姓名。
      (3)审计项目组成员根据甲公司财务人员提供的电子邮箱地址,向甲公司境外客户Y公司发送了电子邮件,询证应收账款余额,并收到了电子邮件回复。Y公司确认余额准确无误。审计项目组成员将电子邮件打印后归入审计工作底稿。
      要求:针对上述第(1)至(3)项,逐项指出甲公司审计项目组的做法是否恰当。如不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不恰当。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函证的全过程保持控制/可靠性不足。
      (2)恰当。
      (3)不恰当。注册会计师应当核实被询证者的信息;/电子回函的可靠性存在风险,注册会计师和回函者要采用一定的程序创造安全环境。

  • 第17题:

    (2012 年)A 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 2011 年度财务报表。甲公司 2011 年 12 月 31 日应收账款余额为 3 000 万元。A 注册会计师认为应收账款 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决定选取金额较大以及风险较高的应收账款明细账户实施函证程序,其选取的应收账款明细账户余额合计为1 800 万元。
    相关事项如下:
    (1)审计项目组成员要求被询证的甲公司客户将回函直接寄至会计师事务所,但甲司客户 X 公司将回函寄至甲公司财务部,审计项目组成员取得了该回函,将其归入审计工作底稿。
    (2)对于审计项目组以传真件方式收到的回函,审计项目组成员与被询证方取得了电话联系,确认回函信息,并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电话内容与时间、对方姓名与职位,以及实施该程序的审计项目组成员姓名。
    (3)审计项目组成员根据甲公司财务人员提供的电子邮箱地址,向甲公司境外客户 Y
    公司发送了电子邮件,询证应收账款余额,并收到了电子邮件回复。Y 公司确认余额准确
    无误。审计项目组成员将电子邮件打印后归入审计工作底稿。
    (4)甲公司客户 Z 公司的回函确认金额比甲公司账面余额少 150 万元。甲公司销售部人员解释,甲公司于 2011 年 12 月末销售给 Z 公司的一批产品,在 2011 年末尚未开具销售发票,Z 公司因此未入账。A 注册会计师认为该解释合理,未实施其他审计程序。
    (5)实施函证的 1 800 万元应收账款余额中,审计项目组未收到回函的余额合计 950万元,审计项目组对此实施了替代程序:对其中的 500 万元查看了期后收款凭证;对没有期后收款记录的 450 万元,检查了与这些余额相关的销售合同和发票,未发现例外事项。
    (6)鉴于对 60%应收账款余额实施函证程序未发现错报,A 注册会计师推断其余 40%的应收账款余额也不存在错报,无须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要求:
    针对上述第(1)至(6)项,逐项指出甲公司审计项目组的做法是否恰当。如不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 第18题:

    资料
    某市审计局派出审计组对本市的红光纺织厂实施2015年度财务收支审计。在现场审计中,审计人员决定重点对应收账款账户实施余额测试。应收账款由100个明细余额构成,其账面总值为1069100.60元,占会计报表流动资产项目账面余额合计的68%,其部分明细账资料如下:

    审计人员拟采用统计抽样法对应收账款账户实施余额测试。
    2.要求

    若抽取了一定的应收账款明细账作为样本,审计人员应采取什么方法确认其余额是否正确?

    答案:
    解析:
    因为红光纺织厂应收账款在其会计报表流动资产项目中所占比重较大(达68%),所以审计人员应对抽取的部分应收账款明细余额进行函证,获得直接的审计证据。如果应收账款客户没有对函证进行回复,应采取替代审计手续来获得相关的证据。函证有两种方式:积极函证(或叫肯定式函证)和消极函证(或叫否定式函证)。一般而言,对应收账款余额较大或审计人员认为重要的明细余额应采取积极函证方式;对余额较小或审计人员认为不重要的明细余额可采取消极函证方式。在采用积极函证方式时,如未能收到对方的回函,应继续发函或派专人前往调查,也可采取替代审计手续,通过检查有关应收账款发生的原始凭证来获取审计证据。对于多次函证不回函的情况要分析原因

  • 第19题:

    下列审计证据中,属于亲历证据的是:

    A、审计人员取得的银行对账单
    B、审计人员取得的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
    C、审计人员函证应收账款时收到的回函
    D、审计人员存货实施监盘程序后填制的存货监盘记录表

    答案:D
    解析:
    AC选项为外部证据,B选项为内部证据。

  • 第20题:

    下列审计证据中,属于亲历证据的是:

    A.审计人员取得的银行对账单
    B.审计人员取得的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
    C.审计人员函证应收账款时收到的回函
    D.审计人员存货实施监盘程序后填制的存货监盘记录表

    答案:D
    解析:
    选项AC为外部证据,选项B为内部证据。

  • 第21题:

    A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2011年度财务报表。甲公司2011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3000万元。A注册会计师认为应收账款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决定选取金额较大以及风险较高的应收账款明细账户实施函证程序,选取的应收账款明细账户余额合计为1800万元。相关事项如下: (1)审计项目组成员要求被询证的甲公司客户将回函直接寄至会计师事务所,但甲公司客户X公司将回函寄至甲公司财务部,审计项目组成员取得了该回函,将其归入审计工作底稿。 (2)对于审计项目组以传真件方式收到的回函,审计项目组成员与被询证方取得了电话联系,确认回函信息,并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电话内容与时间、对方姓名与职位,以及实施该程序的审计项目组成员姓名。 (3)审计项目组成员根据甲公司财务人员提供的电子邮箱地址,向甲公司境外客户Y公司发送了电子邮件,询证应收账款余额,并收到了电子邮件回复。Y公司确认余额准确无误。审计项目组成员将电子邮件打印后归入审计工作底稿。 (4)甲公司客户Z公司的回函确认金额比甲公司账面余额少150万元。甲公司销售部人员解释,甲公司于2011年12月末销售给Z公司的一批产品,在2011年末尚未开具销售发票,Z公司因此未入账。A注册会计师认为该解释合理,未实施其他审计程序。 (5)实施函证的1800万元应收账款余额中,审计项目组未收到回函的余额合计950万元,审计项目组对此实施了替代程序:对其中的500万元查看了期后收款凭证:对没有期后收款记录的450万元,检查了与这些余额相关的销售合同和发票,未发现例外事项。 (6)鉴于对60%应收账款余额实施函证程序未发现错报,A注册会计师推断其余40%的应收账款余额也不存在错报,无须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针对上述第(1)至(6)项,逐项指出甲公司审计项目组的做法是否恰当。如不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不恰当。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函证的全过程保持控制/可靠性不足。(2)恰当。
    (3)不恰当。注册会计师应当核实被询证者的信息;/电子回函的可靠性存在风险,注册会计师和回函者要采用一定的程序创造安全环境。
    (4)不恰当。函证的差异不能仅以口头解释为证据,/应实施其他审计程序核实不符事项。
    (5)不恰当。获取的销售合同和发票为内部证据,/应检查能够证明交易实际发生的证据。
    (6)不恰当。选取特定项目的方法不能以样本的测试结果推断至总体/仍然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 第22题:

    问答题
    A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2011年度财务报表。甲公司2011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3000万元。A注册会计师认为应收账款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决定选取金额较大以及风险较高的应收账款明细账户实施函证程序。选取的应收账款明细账余额合计1800万元。相关事项如下:(1)审计项目组成员要求被询证的甲公司客户将回函直接寄至会计师事务所,但甲公司客户X公司将回函寄至甲公司财务部,审计项目组成员取得了该回函,将其归入审计工作底稿。(3)审计项目组成员根据甲公司财务人员提供的电子邮箱地址,向甲公司境外客户Y公司发送了电子邮件,询证应收账款余额,并收到了电子邮件回复。Y公司确认余额准确无误。审计项目组成员将电子邮件打印后归入审计工作底稿。针对上述第(1)、(3)项,逐项指出甲公司审计项目组的做法是否恰当。如不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不恰当。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函证的全过程保持控制/可靠性不足。
    (3)不恰当。注册会计师应当核实被询证者的信息;/电子回函的可靠性存在风险,注册会计师和回函者要采用一定的程序创造安全环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A注册会计师负责对甲公司2019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在对应收账款实施函证程序时,针对下列方面通常难以获取有效审计证据的是(  )。
    A

    应收账款的存在性

    B

    应收账款的可变现净值

    C

    应收账款金额的准确性

    D

    应收账款是否归属于甲公司


    正确答案: A
    解析:
    函证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主要与应收账款的存在认定、计价和分摊认定、权利和义务认定相关。B项,如果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可变现净值的审计证据,则应当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和往来单位的还款信用与还款能力,而函证程序难以确定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