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婚女性,月经规律,月经周期第26天取子宫内膜检查所见:腺体缩小,内膜水肿消失,螺旋小动脉痉挛性收缩,有坏死,内膜下血肿,该内膜为月经的A.月经期B.增生期C.分泌早期D.分泌期E.月经前期

题目

已婚女性,月经规律,月经周期第26天取子宫内膜检查所见:腺体缩小,内膜水肿消失,螺旋小动脉痉挛性收缩,有坏死,内膜下血肿,该内膜为月经的

A.月经期

B.增生期

C.分泌早期

D.分泌期

E.月经前期


相似考题
更多“已婚女性,月经规律,月经周期第26天取子宫内膜检查所见:腺体缩小,内膜水肿消失,螺旋小动脉痉挛性 ”相关问题
  • 第1题:

    已婚女性,月经规律,月经周期第26天取子宫内膜检查所见:腺体缩小,内膜水肿消失,螺旋小动脉痉挛性收缩,有坏死,内膜下血肿。该内膜为( )。

    A.分泌早期
    B.月经前期
    C.分泌期
    D.增生期
    E.月经期

    答案:E
    解析:
    每个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的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即月经期、增生期和分泌期。螺旋小动脉痉挛性收缩,有坏死,内膜下血肿为月经期的生理特点。

  • 第2题:

    已婚女性,月经规律,月经周期第26天取子宫内膜检查所见:腺体缩小,内膜水肿消失,螺旋小动脉痉挛性收缩,有坏死,内膜下血肿,该内膜为月经的( )。

    A.月经期
    B.增生期
    C.分泌早期
    D.分泌期
    E.月经前期

    答案:A
    解析:
    月经期约在月经周期的第1~4日。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已无孕激素存在。内膜螺旋小动脉开始节段性和阵发性收缩、痉挛,血管远端的管壁及所供应的组织缺血、缺氧,继而发生缺血性局灶性坏死,于是坏死的内膜剥落,表现为月经来潮。

  • 第3题:

    某女士,已婚,月经规律,月经周期第28日取子宫内膜检查所见:腺体缩小,内膜水肿消失,螺旋小动脉痉挛性收缩,有坏死、破裂,内膜下血肿。该内膜的组织形态处于

    A.月经期

    B.增生期

    C.分泌期

    D.月经前期


    月经期

  • 第4题:

    已婚女性,月经规律,月经周期第26天取子宫内膜检查所见:腺体缩小,内膜水肿消失,螺旋小动脉痉挛性收缩,有坏死,内膜下血肿。该内膜为月经的

    A.月经期
    B.增生期
    C.分泌早期
    D.分泌期
    E.月经前期

    答案:A
    解析:
    月经期约在月经周期的第1~4日。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已无孕激素存在。内膜螺旋小动脉开始节段性和阵发性收缩、痉挛,血管远端的管壁及所供应的组织缺血、缺氧,继而发生缺血性局灶性坏死,于是坏死的内膜剥落,表现为月经来潮。

  • 第5题:

    患者,女性,25岁,已婚,月经规律,月经周期第28d取子宫内膜检查所见:腺体缩小,内膜水肿消失,螺旋小动脉痉挛性收缩,有坏死、破裂,内膜下血肿。该内膜为

    A.月经期
    B.增生期
    C.分泌早期
    D.分泌期
    E.月经前期

    答案:E
    解析:
    根据子宫内膜组织学变化将月经周期分为增殖期、分泌期、月经期3个阶段。增殖期,月经周期第5~14d,与卵巢周期中的卵泡期成熟阶段相对应。在雌激素作用下,内膜表面上、腺体、间质、血管均呈增殖性变化,子宫内膜增厚。分泌期,月经周期第15~28d,与卵巢周期中的黄体期相对应。黄体分泌的孕激素、雌激素使增殖内膜继续增厚,腺体更增长弯曲,出现分泌现象;血管迅速增加,更加弯曲;间质疏松并水肿。整个分泌期分为分泌早期、分泌中期及分泌晚期。月经期,月经周期第1~4d,为子宫内膜海绵状功能层从基底层崩解脱落期,这是孕酮和雌激素撤退的结果。经前24h,内膜螺旋动脉节律性收缩及舒张,继而出现逐渐加强的血管痉挛性收缩,导致远端血管及组织缺血坏死、剥脱,脱落的内膜碎片及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即为月经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