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意识是指()。
第3题:
经过人类劳动,从自然界中生产出来被当做劳动对象的物资我们称之为原料。
第4题:
马克思指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说明()
第5题:
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城郊的分离。
第6题:
人类在长期()中产生了劳动分工,职业由此产生和发展。
第7题:
对
错
第8题:
是劳动创造了人,使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人不可能完全脱离自然
劳动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
劳动具有社会性
第9题:
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第10题:
第11题: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社会劳动的产物
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大脑分泌出来的特殊物质
第12题:
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生产发展和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生产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第13题:
在讨论劳动分工关系的过程中,马克思看到了()与()的分工。
第14题:
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
第15题:
经过人类劳动,从自然界中生产出来被当作劳动对象的物资是()。
第16题:
城市是()的产物。
第17题:
人类在长期生产活动中产生了劳动分工,()由此产生和发展。
第18题:
是劳动创造了人,使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
劳动是联结人类社会与作为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基础的自然界的中介
劳动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
劳动具有社会性
第19题:
抽象思维
手足分工
创造劳动工具
直立行走
第20题:
分工有“自然分工”和“真实分工”之别
在“自然分工”出现的同时,产生了产品的不平等分配和私有制
从“自然分工”到“真实分工”是一个质的飞跃
分工的发展导致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分离
分工的发展具有矛盾的性质
第21题: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技术劳动
物质劳动
精神劳动
情感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