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县城城镇体系规划,处于国家功能区划的限制发展区,南、北均为丘陵及山地,城镇在河谷地带布局。北部为水源地与生态涵养区,现状总人口41 万,城镇化水平32%。县城人口9 万人。东西均为人口为100 万的大城市甲、乙。规划20 年后总人口62 万,城镇化水平62%,县城人口15 万人。布局一个中心城市,6 个重点镇,9 个一般镇。并在中心城市东部规划了20 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问题】论述规划存在哪些问题。

题目
 某地区县城城镇体系规划,处于国家功能区划的限制发展区,南、北均为丘陵及山地,城镇在河谷地带布局。北部为水源地与生态涵养区,现状总人口41 万,城镇化水平32%。县城人口9 万人。东西均为人口为100 万的大城市甲、乙。
  规划20 年后总人口62 万,城镇化水平62%,县城人口15 万人。布局一个中心城市,6 个重点镇,9 个一般镇。并在中心城市东部规划了20 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
  【问题】
  论述规划存在哪些问题。


相似考题
更多“ 某地区县城城镇体系规划,处于国家功能区划的限制发展区,南、北均为丘陵及山地,城镇在河谷地带布局。北部为水源地与生态涵养区,现状总人口41 万,城镇化水平32%。县城人口9 万人。东西均为人口为100 万的大城市甲、乙。 ”相关问题
  • 第1题: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级市,其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山区,山区经济以农林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城镇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带,市域城镇化水平在3 5%左右,市域内现有大城市1个,县城6个,其他建制镇34个。规划为求市域内城镇均衡发展,在北部地区新设3个镇,市域交通规模基本符合发展要求。




    【问题】


    试结合现状和规划示意图,指出该市在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说明理曲。




    答案:
    解析:

    (1)5号镇和3 4号镇不靠近主要交通线,规划为重点镇明显脱离实际。


    (2)现有3 4个镇,为求均衡发展而新增设的3 5号、3 6号两个镇不合理,设置条件不充分。


    (3)重点镇过多,发展重点反而不明确。


    (4)南北向高速公路与中心城市的联系不便。


    【解析】


    本案例主要涉及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城镇等级的设置应考虑到人口规模、职能分工、发展定位、空间布局等条件。重点镇应既能向上承接县城,又能向下辐射一般镇,因此应有较好的交通条件,靠近主要交通线。且题目说明北部为山地,34号镇因地形影响发展会受到限制,也不宜作为重点镇,新设3 5、3 6号镇同样不合理。市域交通设施规划应考虑服务对象,重点联系市域内的高等级城镇,增加通达性。


  • 第2题:

    图1 为西南内陆地区某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该县县域面积1316 平方公里,西北部为丘陵山区,东南部为平原,临近区域中心城市甲,北江是它们共同的水源地。
      2009 年底,该县县域城镇化水平为42%,人均GDP 为21240 元,经济发展水平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规划提出2020 年县城总人口80 万人,其中:县城城市人口30 万人;重点镇5 个,每个镇驻地人口2.6 万人;一般镇13 个,每个镇驻地人口1 万人左右。规划确定城镇主导职能如下:县城为综合服务,重点镇A 为农产品加工,重点镇B 为商贸和旅游,重点镇C 为旅游及建材,重点镇D 为商贸服务,重点镇E 为化工和物流。



    图1 某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
     【问题】
      试对该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评析。


    答案:
    解析:
    ①根据该县的地理区位及地理特征 70%的城镇化率是不切实际的。
      ②镇的规模都一样,太机械,应该结合实际区别对待。
      ③各重点镇直接缺乏必要的交通联系。
      ④部分道路翻越山体是没有必要的,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⑤高速在甲市绕过了北江,增加基础投资,还没必要。
      ⑥一般镇分布过于均匀,应结合地形,在东部自然条件好的位置适当多一点,不但交通方便,而且有利用接受大城市的辐射。
      ⑦A 交通不便,不适合做重点镇。C 位于风景名胜区内,也不适合做重点镇。
      ⑧A 不适合做弄产品加工,丘陵地区的农产品产量不高,原料需要从外地运输,成本高,离中心城市远,市场成问题。
      ⑨C 在风景区内,不适合做建材,有污染,对景观也有影响,对下游城镇用地也有影响。
      ⑩E 离甲太近,且位于甲的上游,距离远远小于取水点的防护距离,有污染,不适合做化工。适合做农产品加工,就地取材,离大城市近,销售方便。

  • 第3题:


    如图所示为某县级城市用地发展布局及省道改线的两个规划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该城市西距人口6 5万的地级城市40km,东距5万人口的县城30km。用地条件较好,西部为山丘坡地,东部较为平坦,水资源充沛,虽现状人口不足1 0万,但近些年国家铁路通车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已确定其为重点发展城市。



    【问题】


    试评析哪一个规划方案对城市今后的发展更为有利?为什么?(注:不考虑人口规模预测及各项用地比例)




    答案:
    解析:

    方案二合理。理由:


    (1)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分析:北部有铁路、基本农田,南部为风景保护区,皆不宜作为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西部为丘陵及少量农田,且距大城市40km,可适度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大,城市辐射效应小),东部场地平整,水资源丰富,距5万人口小城市30km,可作为城市用地的主要发展方向。


    (2)省道改线在两个方案中对西部发展用地影响较大:方案一采用与城市路网斜交,形成不规则用地,且用地面积较小,限制城市向西发展;方案二采用与城市路网平行,且用地面积较大,能为城市向西发展提供有效的空间。


    (3)城市布局:方案一工业仓储用地布置在城市东部(上游),限制城市向东发展(同时对风景区有影响);方案二工业仓储用地沿铁路、省道条形布置,交通便利,易于运输,且为城市向东发展预留了空间。


    【解析】


    从题目及图中信息来看,注意河流、省级风景区基本农田位置,省道改线走向与城市未来发展用地关系,铁路、省道等重要交通资源利用,风玫瑰,各类用地布局关系。


    城市用地拓展不能占用基本农田、风景区。向西受地形限制,作为次要发展方向,向东地形平坦,可做主要发展方向。省道不宜穿越城市,改线走.向应考虑对城市用地发辰规模和布局的影响。各类用地布局考虑常年主导风向因素,利用交通设施便利性,居住尽量靠近环境较好的地段。


  • 第4题:

    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540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35万人,死亡人口966万人。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395万人,同比增加327万人,女性人口66009万人,同比增加342万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71182万人,同比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同比减少1434万人。
      2012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乡村就业人员39602万人。
      2012年末,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22287万人,占总人口的16.5%;15~6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占总人口的69.2%;60周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
      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其中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

    2012年中国男性人口、女性人口、城镇人口的同比增长率按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 城镇人口>女性人口>男性人口
    B. 城镇人口>男性人口>女性人口
    C. 女性人口>男性人口>城镇人口
    D. 女性人口>城镇人口>男性人口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增长率的比较。2012年男性人口的增长率是、女性人口的增长率是、城镇人口的增长率是,结合分数性质即可比较出大小,城镇人口女性人口男性人口。本题选A。

  • 第5题:

    某省的总人口为50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2250万人,则该省的城市化率为()。

    A:30%
    B:45%
    C:50%
    D:55%

    答案:B
    解析:
    城市化水平也称城市化率,是指一个区域的城镇人口占该区域总人口的百分比。该省的城市化率L=U/P*100%=2250/5000=45%。(假定某区域总人口为P,其中城镇人口为U)

  • 第6题:

    (三)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统计公报运用许多重要统计指标和数据反映一年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2017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0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3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2.35%,比上年末提高1.15个百分点。2016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的数量约为( )。

    A.81347万人
    B.79298万人
    C.58870万人
    D.56968万人

    答案:B
    解析:

  • 第7题: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常住人口为()万人,蒙古族()万人,城镇人口1490.6万人,城镇化率为()。


    正确答案:2504.81;458.45;59.5%。

  • 第8题:

    以广西生态功能区划研究成果为依据,广西全区划分为桂东北山地丘陵生态区、桂中岩溶盆地生态区、桂中北岩溶山地生态区、桂西北山地生态区、桂东南丘陵生态区、桂南丘陵台地生态区、桂西南岩溶山地生态区7个生态区。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不定项题
    (三)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统计公报运用许多重要统计指标和数据反映一年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请根据提示的公报内容回答下列问题:2017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0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3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2.35%,比上年末提高1.15个百分点。2016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的数量约为(    )。
    A

    81347万人

    B

    79298万人

    C

    58870万人

    D

    56968万人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以广西生态功能区划研究成果为依据,广西全区划分为桂东北山地丘陵生态区、桂中岩溶盆地生态区、桂中北岩溶山地生态区、桂西北山地生态区、桂东南丘陵生态区、桂南丘陵台地生态区、桂西南岩溶山地生态区7个生态区。()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内容包括()。
    A

    综合评价县域发展条件

    B

    预测县域人口规模,确定城镇化线路

    C

    划定规划区确定县城建设用地的规模

    D

    制定重点城镇与重点区域的发展战略

    E

    确定县域城镇体系布局,明确重点发展的中心镇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某省的总人口为50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2250万人,则该省的城镇化率为()。
    A

    30%

    B

    45%

    C

    50%

    D

    55%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度量。L=城镇人口/某区域总人口×100%=U/P×100%=2250/5000×100%=45%。

  • 第13题: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级市,其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山区,山区经济以农林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城镇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带,市域城镇化水平在35%左右,市域内现有大城市1个,县城6个,其他建制镇34个,规划为求市域内城镇均衡发展,在北部地区新设3个镇,市域交通规模基本符合发展要求。



    试结合该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图(图2-1)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图2-2所示),指出该市在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4号镇和34号镇不靠近主要交通线,规划为重点镇明显脱离实际。

    2.现有34个镇,为求均衡发展而新增设的35号、36号两个镇不合理。

    3.重点镇过多,发展重点反而不明确。

    4.南北向高速公路与中心城市的联系不便。

  • 第14题:

    西部某县,属严重干旱缺水地区,县城生态环境脆弱,东北部山区蕴藏有较为丰富的煤矿资源,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013 年,县域常住人口30 万人,呈现负增长态势,城镇化水平38%,辖9 个乡镇。规划期为2013~2030 年,规划大力发展煤化工业,2030 年县城常住人口55 万人,城镇化水平75%,县域形成1 个中心城区、5 个重点镇、3 个一般乡镇组成的城镇体系结构。规划城镇布局、饮用水源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矿产开采及煤化工业区分布如图所示。



    图1 某县城镇空间布局规划示意图
      【问题】
      试问:根据提供的示意图和文字说明,指出该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该县的城镇化呈负增长状态,至规划期末,城镇化率由规划期初的38%提高到55%,明显脱离实际不合理。
      (2)重点镇设置过多,根据该县的资源条件概述,不具备发展4 个重点镇的条件。
    (3)该县为资源型缺水城市,发展高耗水的煤化工业不合理。
    (4)煤化工业区选址不合理:接近水源一级保护区,造成废气和粉尘污染,影响居民生活的品质,与采矿点没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5)在省级风景区设采矿点不合理,违反《风景名胜区条例》的相关规定。
      (6)高速公路规划选线不合理,对内没有与中心城市、重点镇取得便捷的交通联系。对外没有与周边县区取得联系。
      (7)省级主要道路选线布局不合理,没有与相应的镇村体系构成完善的交通网络,部分线性建议取消。
      (8)铁路选线不合理,没有便捷的联系主要城区,甚至选线穿越东北角重点镇不合理。
      (9)铁路客货运站点距离中心城区太远不合理。

  • 第15题:

    图2-4-1所示为我国东部地区滨江某县城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规划期为2010--2020 年。县域面积480 km2,经济发展水平较为均衡。规划县域总人口 5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30万人左右。规划期末县城城市人口 10万人,重点镇3万人,一般镇1万人左右。带状县域向南北有较强的经济和交通辐射需求。

    请对该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评析。


    答案:
    解析:
    1.等级结构:城镇发展力度不均衡,县域南部地区缺少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规模的城镇, 难以带动相应地区的经济发展。建议在县域南部增加1至2个重点镇,成为城镇体系等级结构中的二级中心。

    2.空间结构:县域为南北狭长的平原地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应着重强调南北向的城镇发 展轴,特别是沿江地段的南北贯通和对外的交通轴线。

    3.交通体系:县域交通系统不完善,东部地区应打通贯穿南北的沿江道路,使城镇之间的 交通联系更为便利和顺畅。

    4.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应统一协调,不应重复建设。污水处理厂不应建在水厂的上游。

  • 第16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2012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540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7118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 52.6%,比上年末提高1.3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为1635万人,出生率为12.10%;死亡人口 为966万人,死亡率为7.15%;自然增长率为4.95%。出生人口性别为117.70(女性=100)。

    2012年我国新出生女性人口是:

    A.751万人
    B.776万人
    C.854万人
    D.884万人

    答案:A
    解析:
    由文字部分最后一句可知,出生人口中女性占比为则2012年全国出生的女性人数为万人,只有A符合。

  • 第17题:

    某省的总人口为50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2250万人,则该省的城镇化率为()。

    A、30%
    B、45%
    C、50%
    D、55%

    答案:B
    解析:
    考察城市化的度量,该省的城镇化率=2250万人÷5000万人=45%。

  • 第18题:

    某地区2009年本区域总人口为10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490万人;2010年本区域总人口为11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550万人。下列关于该地区城镇化率变化的表述,哪项是正确的?( )

    A.增加3%
    B.增加1%
    C.增加6%
    D.增加2.04%

    答案:B
    解析:
    城镇化一般用区域内城镇实体地域的人口数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区域城镇化水平。

  • 第19题:

    下列选项中,()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 A、分析确定县城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预测县城人口规模
    • B、制定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县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 C、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 D、预测县域人口规模,确定城镇化战略
    • E、划定必须制定规划的乡和村庄的区域,确定村庄布局基本原则和分类管理策略

    正确答案:A,B,C,D,E

  • 第20题: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内容包括()。

    • A、综合评价县域发展条件
    • B、预测县域人口规模,确定城镇化线路
    • C、划定规划区确定县城建设用地的规模
    • D、制定重点城镇与重点区域的发展战略
    • E、确定县域城镇体系布局,明确重点发展的中心镇

    正确答案:A,B,E

  • 第21题:

    填空题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城镇人口为1174.81万人,占总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49.68%的平均水平,说明贵州的工业化程度不高,城镇化进程任重道远。

    正确答案: 33.81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级市,其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山区,山区经济以农林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城镇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带,市域城镇化水平在35%左右,市域内现有大城市1个,县城6个,其他建制镇34个,规划为求市域内城镇均衡发展,在北部地区新设3个镇,市域交通规模基本符合发展要求。其规划示意图如图2-12所示。 试结合现状和规划示意图,指出该市在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城镇等级规模:县域城镇体系城镇等级应按4级配置,缺少一般镇。2.布局: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中心镇过多;县城B距中心城市(地级市)过近,地域直接受中心城市辐射力度大,B无法发挥地域中心作用,应并人中心城区;县城D、E位置靠近(北部山区,所辖城镇少)应合并形成北部副中心城。3.对外交通:高速公路横向选线不合理,与产业空间布局矛盾,造成基础设施浪费,建议取消;高速公路出入口距中心城市及县城D、E太远,造成区域中心利用率低;铁路穿越县城E,造成城市分隔;公路穿越中心城市,分隔城市。
    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下列选项中,()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A

    分析确定县城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预测县城人口规模

    B

    制定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县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C

    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D

    预测县域人口规模,确定城镇化战略

    E

    划定必须制定规划的乡和村庄的区域,确定村庄布局基本原则和分类管理策略


    正确答案: D,E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县城关镇区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即:分析确定县城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预测县城人口规模;划定规划区,确定县城建设用地的规模;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制定空间管制措施;确定各类用地空间布局;确定绿地系统、河湖水系、历史文化、地方传统特色等的保护内容、要求,划定各类保护范围,提出保护措施;确定交通、给水、排水、供电、邮政、通信、燃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目标和总体布局;确定综合防灾和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的规划原则、建设方针和措施;确定空间发展时序,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政策建议。重点掌握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规划编制的内容,具体应掌握的是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县城关镇区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