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支性抑制的形成是由于 ( )
A.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
B.轴突末梢去极化
C.兴奋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D.兴奋性递质破坏过多
第1题:
传入侧支性抑制的形成是由于
A.轴突末梢去极化
B.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
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兴奋
D.兴奋性递质破坏过多
第2题:
A、进入突触前末梢Ca2+量减少
B、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量减少
C、抑制-兴奋性中间神经元
D、兴奋-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E、突触后膜去极化程度减小
第3题:
突触前抑制的发生是由于
A.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
B.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C.突触后膜超极化
D.侧支抑制
E.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的结果
18.答案:A
[考点] 突触前抑制
[分析] 突触前抑制是突触抑制的一种形式。是因为在一个兴奋性突触的突触前膜处有一个轴突-轴突突触,当这个轴突-轴突突触先活动时,突触前膜去极化,使突触前神经元的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膜时,Cd2+内流减少,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导致突触后膜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减小,从而降低了兴奋性突触传递的效果。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交互抑制的形成是由于()
第8题:
兴奋性递质释放的量减少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兴奋性中间神经元抑制
以上都不是
第9题:
兴奋性递质释放增多
兴奋性递质破坏过多
兴奋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除极化抑制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第10题:
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
轴突末梢去极化;
兴奋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兴奋递质破坏过多
第11题:
侧支性抑制的形成是由于
A.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
B.轴突末梢去极化
C.兴奋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D.兴奋递质破坏过多
第12题:
突触前抑制产生是由于突触前膜
A.产生超极化
B.递质耗竭
C.释放抑制性递质
D.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
E.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交互抑制的形成是由于()
第17题:
侧枝抑制的形成是由于:()
第18题:
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少
兴奋性递质破坏过多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兴奋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去极化抑制
第19题:
进入突触前末梢Ca2+量减少
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量减少
抑制-兴奋性中间神经元
兴奋-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突触后膜去极化程度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