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怎样理解这一节诗的寓意? ”相关问题
  • 第1题:

    阅读作品片段,回答问题: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1)“年青的女郎”的比喻意义是什么
    (2)后四行诗揭示了诗人个人什么样的遭际
    (3)怎样理解这一节诗的寓意
    (4)作者借“炉中煤”来抒发内心的感受,这是什么表现方法


    答案:
    解析:
    (1)“年青的女郎”主要比喻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国。 (2)后四行诗揭示了诗人原本是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材,但在五四运动之前的旧中国遭埋没,无法报效祖国。这揭示了旧中国压制人才、窒息人生的现实,反映了诗人个人价值得不到实现的遭际。只有在五四运动之后,诗人才得以“重见天光”,他看到祖国经历了五四运动的革命洗礼后,将要焕发青春活力,将要涤荡这旧的国家,因而他感到自己也获得了新生。
    (3)在这节诗中,作者写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但一直被埋在地下,到今天才得以重见天光。诗中其实蕴涵两层含义:一是象征诗人的爱国感情长期埋藏在心底,直到今天才得以喷发;二是象征被封建主义束缚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在五四运动之后终于焕发了青春活力和生机。
    (4)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

  • 第2题:

    黑格尔是怎样理解戏剧体诗的?
    戏剧应该是史诗的原则和抒情诗的原则经过调解的统一。
    1、戏剧之所以要把史诗和抒情诗结合成一体。正是因为它不能满足于史诗和抒情诗分裂成为两个领域。要达到这两种诗的结合,人的目的,矛盾和命运就必须已经达到自由的自觉性而且受过某种方式的文化教养,而这只有在一个民族的发展的中期或晚期才有可能。因而,戏剧是一个已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品。
    2、史诗将一个民族整体性的客观具体行动和事迹摆在我们面前,主体意志和个别目的与环境的外在情况及其阻力保持平衡。抒情诗则是主体凭借独立的内心活动表现自己。戏剧诗要做到统一就要把内在因素和外在实现过程一起表现出来。
    3、戏剧诗中的史诗原则和抒情诗原则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只有二者结合才能,动作才能成为戏剧的动作,人物才能成为戏剧的人物。

  • 第3题:

    苏轼赞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你对这一评价如何理解?


    A

  • 第4题:

    如何理解陆机诗缘情而绮靡的观点?这一论断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陆机把当时最重要的文体——诗歌的审美特征概括为诗缘情而绮靡,明确地肯定了建安以来诗歌向抒情化发展的方向,比曹丕诗赋欲丽的提法更进了一步,更成为千古名言。
    陆机只讲抒情不讲言志,实际上是起到了使诗歌的抒情不受到‚止乎礼义‛的束缚的巨大作用,它使得诗歌突破了经学的控制,使得诗歌真正回到了它本来的审美面貌,使得诗真正为诗,文学真正为文学。尽管有少数封建正统文人对这一理论命题颇有微词,但是绝大多数诗人和文论家都认同这一深刻而又精辟的著名诗学命题。 ‚绮靡‛并非‚淫艳‛、‚侈丽‛之意,而是指‚精妙之言‛,是没有贬义的。刘勰《文心雕龙》讲‚《九歌》、《九辩》,绮靡以伤情‛以及西晋文学‚结藻清英,流韵绮靡‛等,都没有贬斥含义。可以说陆机重视语言表达的形式问题,儒家只说文辞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可是陆机第一个明确提出形式的重要性,这一首创对于整个六朝文学重视语言艺术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第5题:

    黑格尔是怎样理解诗的民族特性的?
    1、诗的题材是体现于个别具体事物的理性,诗始终要受民族特性的制约,民族内容和表现方式的不同导致诗向许多特殊方面分化。各国诗歌在精神、情感、世界观、表现方式等上各有不同。
    2、在这些民族性中有一些更适合于诗,例如东方的意识方式叫西方更适合于诗。
    3、尽管各民族间有着复杂的差别,但是因为共同的人性和艺术性不同民族的诗可相互理解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