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各题。 生存的秘密 最近翻看一本新出的书,专门讲性格和命运的关系,倒是把历史上成功人物的好性格一一罗列了出来。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汉高祖刘邦的性格。在作者看来,刘邦的性格就像太极拳的招数,刚柔相济,阴阳变幻,说有都有,说无都无。这种性格让刘邦根据形势的需要,随时彰显某一方面的统帅面孔,使自己经常处于有利的地位。有时礼贤下士到唯唯诺诺,(1);有时儒雅到彻夜倾谈安邦治国大计,(2)。我想,这大约就算是达到“大道无形”的境界了吧。 那是讲大人物的,一般草民学不像,学了也大体没用,搞不好,还被人认为疯疯癫癫的不正常。那么,对我们凡夫俗子,如何培养有益于安身立命的好性格呢? 我把话题先扯开一会儿。宗教不管搞得如何高妙,归根结底,是为了解决人的心理需要而产生的,它较多地反映出民族的精神取向。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后来,佛教由印度东传,到隋唐之际,已经把道教冲得七零八落…… 外来的佛学很快取代本土的道学,一般研究者,主要从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方面进行解释。我不反对这种分析。我还想指出另外一个原因。佛教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核心思想,与中华民族宽容平和的精神追求合拍,与俗世儒学的仁爱中庸也是互补的关系。至于道教,则相对勇猛威武了些(顺便说一句,道教的思想与老庄之学基本不相干)。写《西游记》的吴承恩,很明白其中的区别。大闹天宫的孙猴子被擒拿归案,代表道教权威的太上老君是将它放进八卦炉里烧了七七四十九天,非要毁尸灭迹不成;代表佛教的西方如来则是轻轻一翻巴掌,将猴哥压在五行山下,让他反省了五百年,在派个唐僧去超度他。金庸他们写武侠小说,也注意到其解的微妙区别,少林的人大体比较忠厚老实,武当里面则常常出现像靠武力独步天下的悲剧人物。至于武当的张三丰,当然也是宽厚长者的代表,但他从小与少林关系密切,有佛家根底,自然不足为奇。 我兜了个大圈子,回到本题上,对一般人而言,宽容随和的性格,是比较有益于在人世间逍遥的。莎士比亚的奥赛罗,如果对自己的爱人宽容些,就不会有来不及解释的天大误会,那场赢得千百万男女眼泪的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麦克白的问题是野心勃勃,但按现代心理学的分析,在他成长过程中,在他少年时代,肯定有心理毛病,那症状必然是偏狭偏激,容不得旁人比他强,要把世界上好事独占了。 写到此处,我相信,有的读者在明白了我的立场后,要笑我迂腐了。眼下是市场经济,到处都是欺诈争斗,拼得像乌眼鸡似的,谁对谁宽容啊?我承认此话千真万确。不过,不妨去看看成功者的资料,特别是那些并非过眼云烟的成功者,政界、商界、文艺界、科技界,大大小小的成功人士,毕竟多数具备宽容大度的气质。反之,即使一代英才如东吴周郎,亏就亏在气量狭小,害的自己早早吐血而亡。 宽容,首先不是对他人方便,给别人好处,(3)。这个道理想通了,才宽容得起来。有人捐钱帮助穷人,旁人夸他乐善好施,他说是自己快乐,换得心如明镜清水。两者是一样的道理。人生在世,生老病死,生离死别,本来苦恼烦恼就多,若能求得在家里和社会上都快快乐乐,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么? 在作者看来,“外来的佛学很快取代本土的道学”,原因何在?
根据语境,把括号内省去的句子补出来。 (1) (2) (3)
通读全文,概括作者所揭示的“生存的秘密”的具体内容。
下面是对全文的解说,选出不恰当的两项。
A.从“最有意思”、“算是达到了‘大道无形’的境界”等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刘邦是很欣赏的。
B.作者在探讨生存的秘密时,将话题扯到宗教上,而且充分地展开。在肯定了佛教的同时也否定了道教。
C.我们知道,著名学者房龙在上个世纪初就高扬“宽容”的大旗。但是,时过境迁,在如今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还竭力提倡宽容,就连作者也觉得是不合时宜的做法。
D.奥赛罗的悲剧发源于它的多义和嫉妒,麦克白的毁灭则是他沉醉于贪欲和野心的结果。莎士比亚以如椽之品,对我们寻求生存的秘密是很有益处的。 E.本文旁征博引,古今中外尽在视野之中,通篇充满辩证的哲学思考,给读者以启迪。
作者认为少林的人比起武当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是指()
第4题:
()(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在叙事艺术作品中都不是静止的。在环境(人物关系)的变动下,驱动着人物按照其自身的性格轨迹向前发展,显示人物性格的特征;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和变化,反过来,又展示出由人物关系所构成的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它们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5题:
下面关于九型人格的描述错误的有()。
第6题:
哈代的“性格和环境小说”表现出作者对造成威塞克斯社会和威塞克斯人悲剧命运的探讨,经历了从命运悲剧到性格悲剧,到社会悲剧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什么?
第7题:
.能使下列语意顺畅、连贯的一组短语是:()实施素质教育有赖于、或者说根本受制于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有人说,孩子们的心就像一块奇妙的大地,播下①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②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下③的种子,就会获得性格的收获,播下④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工作者确实是主宰每一个学生命运的人。
第8题:
主张根据理智、情绪、意志等三种心理机能在性格结构中所占的优势地位来确定性格类型的性格理论是()。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第11题:
从气质和性格各自的特点说,气质更多地体现神经系统类型的自然影响
在性格形成过程中,气质影响着性格的表现方式
性格可以影响气质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和动态
性格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着和改造着气质
不同气质类型的人也可以形成同样的性格特征
第12题:
人的习惯化行为决定了事情成败
性格有好坏之分所以可以决策
好的性格会吸引好人
好的性格做事情会更高效
第13题:
第14题:
“性格决定命运”的机制是什么?()
第15题:
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又说“艺术是创造性格的工作”。可见,创造人物,实际上指的又是创造()。因此,我们说要以创造人物为核心,实际上也就是要以()为核心。所以,作家应将自己的全副精力和笔力放到()的创造上,就像莱辛所说:“一切与()无关的东西,作家都可以置之不顾。对于作家来说,只有()是神圣的,加强性格,鲜明地表现性格,是作家在表现人物特征的过程中最当着力用笔之处。”而创造人物性格,其关键又必须要掌握好(),也有人称为“()”。
第16题:
人们一般都向往有好的气质,喜欢好性格的人,气质和性格都有好坏之分。
第17题:
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是()
第18题:
属于性格决定命运的本质阐述的观点的是:()
第19题:
金圣叹说《水浒传》“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性格,都写出来”,他注重的是人物的()
第20题:
性格分类的坏处是形成了一个可怕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当我们陷入性格分类的泥潭时,我们就会对所有人进行分类,指导他们身上的性格特征放大,从而让这种性格更加明显
我们要解读性格类型,并不是为了把性格放到一边,就是为了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从而按照性格类型的要求来塑造自己
研究性格类型最重要的原因不是为了让你能够指出他人的性格特征,而是为了减少你自己的苦恼和麻烦
第21题:
机能类型说
向性说
独立-顺从说
特质分析说
第22题: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