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
目前对地物波谱的测定包括:反射波谱、发射波谱和微波波谱。
更多“目前对地物波谱的测定不包括()”相关问题
  • 第1题:

    激光雷达测量仅适用于陆上测量。地物的的反射波谱特征是遥感技术识别和研究地物的主要手段。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简述不同地物的反射波谱特性?


    正确答案: (1)土壤反射波谱特性: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一般来讲土壤的光谱特性曲线与一下一些因素有关,即土壤类别、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砂、土壤表面的粗糙度、粉砂相对百分含量等。此外费力也对反射率有一定影响。
    (2)植物的反射波谱特性:由于植物均进行光合做用,所以各类绿色职务具有很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其特点是:在可见光波段0.55μm(绿光)有反射率为10%~20%的一个波峰,两侧0.45μm(蓝)和0.67μm(红)则有两个吸收带。这一特征是有于叶绿素的影响造成的,叶绿素对蓝光和共光吸收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在近红外波段0.8~1.0μm间有一个反射的陡坡,致1.1μm附近有一个峰值,形成职务的独有特征。这是由于植被页的细胞构成的影响,处了吸收和投射的部分,形成发哦反射率,在近红外波段(1.3~2.5μm)受到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特别是1.45μm、1.95μm和2.7μm为中心是水的吸收带,形成低估。职务波谱在上述基本特征下仍有细部差别,这种差别于植物类、季节、病虫害影响、含水量多少有关。

  • 第3题:

    什么样是地物的反射波谱曲线?根据图分析雪、沙漠、湿地和小麦的反射波谱特征。


    正确答案: ①雪在0.4~0.6μm波段有一个很强的反射峰,反射率几乎接近100%,因而呈白色。随着波长的增加,反射率逐渐降低,进入近红外波段吸收逐渐增强。
    ②沙漠在橙光波段0.6μm附近有一个强反射峰,因而呈现橙黄色。在波长达到0.8μm以上波长范围时,反射率大于雪。
    ③湿地在整个波长范围内的反射率均较低,当含水量增加时,其反射率下降,因而在黑白相片上其色调常呈深暗色调。
    ④小麦在中心波长为0.45μm的蓝光波段和中心波长为0.65μm的红光波段上有两个吸收带,其反射率较低。在两个吸收带之间,即在0.55μm附近有一个反射峰,处于可见光的绿光波段,因而叶子呈现绿色。约在0.7μm附近,由于绿叶很少吸收该波段辐射能,其反射率骤然上升,至1.1μm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反射率达到高峰。

  • 第4题:

    简述地物波谱的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


    正确答案: (一)时间效应:指同一地点的相同地物,其波谱特征会随时间而产生一定的变化,这种由于时间推移而导致的地物电磁波谱特征的变化,称为地物波谱的时间效应。实际上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几乎所有地面上的物体都会产生时间效应。
    (二)空间效应:在同一时刻,同类地物,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不同,其波谱特征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由于空间位置不同导致的同类地物之间的波谱特征的变化,叫做地物波谱特征的空间效应。

  • 第5题:

    下列不是微波遥感的特点是:()

    • A、全天候、全天时工作
    • B、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征
    • C、分辨率较高,特性明显
    • D、对冰雪、森林、土壤等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多选题
    测量地物反射波谱特性获得地物波谱反射特性曲线,可以用于(    )。
    A

    遥感传感器光谱响应设计

    B

    选择遥感光谱段

    C

    地物分类识别

    D

    选择合适的影像获取时间

    E

    选择影像分辨率


    正确答案: E,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名词解释题
    地物波谱特性

    正确答案: 地物波谱也成为地物光谱。地物波谱特性是指各种地物各自所具有的电磁波特性(发射辐射或反射辐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地物反射波谱曲线在遥感探测中具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正确答案: ①不同的地物具有不同的波谱特征。如:含水量越高的地物其反射率越低,色调更暗,由此可辨别不同地物。
    ②根据区分的地物不同,选择不同波段的遥感影像。根据地物的光谱特征选择最佳波段像片进行判读以得到更好的数据。
    ③卫星监测数据的波普曲线是地物分类的基础。利用地物波谱曲线进行分类是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主要分类方法。
    ④地面地物反射波谱曲线的测定是遥感数据分类的基础。在地面建立标准波谱数据库可供卫星遥感数据对地面监测的波谱曲线进行参照,以保数据准确性。
    ⑤测定地面所有地物波谱特征曲线可供统一建立波谱数据库。
    ⑥地物波谱曲线测量是遥感的重要内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测定地物反射波谱特性曲线的主要作用。

    正确答案: (1)它是选择遥感波普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
    (2)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的基础资料。
    (3)它是有效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是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烧伤患者目前常用的营养检测方法有().
    A

    体重

    B

    减差法脂肪测定

    C

    磁共振波谱测定法

    D

    氮平衡

    E

    免疫球蛋白


    正确答案: D,B
    解析: 体重、氮平衡和免疫球蛋白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尽管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B、C目前尚未普及和完善。

  • 第11题:

    问答题
    地物波谱特性测定的步骤。

    正确答案: 地物波谱特性的测定,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
    (1)架好光谱仪,接通电源并进行预热;
    (2)安置波长位置,调好光线进入仪器的狭缝宽度;
    (3)按照准器分别照准地物和标准板,并测量和记录地物、标准板在波长λ1,λ2,„,λn处的观测值Iλ和I0λ;
    (4)计算λ1,λ2,„,λn处的ρλ;
    (5)根据测量结果,以ρλ为纵坐标轴,λ为横坐标画出地物反射波谱特性曲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物分类、识别的重要依据通常是地物的()波谱特性曲线。
    A

    散射

    B

    反射

    C

    透射

    D

    折射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地物反射波谱曲线在遥感探测中具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正确答案: ①不同的地物具有不同的波谱特征。如:含水量越高的地物其反射率越低,色调更暗,由此可辨别不同地物。
    ②根据区分的地物不同,选择不同波段的遥感影像。根据地物的光谱特征选择最佳波段像片进行判读以得到更好的数据。
    ③卫星监测数据的波普曲线是地物分类的基础。利用地物波谱曲线进行分类是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主要分类方法。
    ④地面地物反射波谱曲线的测定是遥感数据分类的基础。在地面建立标准波谱数据库可供卫星遥感数据对地面监测的波谱曲线进行参照,以保数据准确性。
    ⑤测定地面所有地物波谱特征曲线可供统一建立波谱数据库。
    ⑥地物波谱曲线测量是遥感的重要内容。

  • 第14题:

    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物分类、识别的重要依据通常是地物的()波谱特性曲线。

    • A、散射
    • B、反射
    • C、透射
    • D、折射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简述测定地物反射波谱特性曲线的主要作用。


    正确答案: (1)它是选择遥感波普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
    (2)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的基础资料。
    (3)它是有效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是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

  • 第16题:

    烧伤患者目前常用的营养检测方法有()

    • A、体重
    • B、减差法脂肪测定
    • C、磁共振波谱测定法
    • D、氮平衡
    • E、免疫球蛋白

    正确答案:A,D,E

  • 第17题:

    问答题
    简述地物波谱的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

    正确答案: (一)时间效应:指同一地点的相同地物,其波谱特征会随时间而产生一定的变化,这种由于时间推移而导致的地物电磁波谱特征的变化,称为地物波谱的时间效应。实际上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几乎所有地面上的物体都会产生时间效应。
    (二)空间效应:在同一时刻,同类地物,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不同,其波谱特征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由于空间位置不同导致的同类地物之间的波谱特征的变化,叫做地物波谱特征的空间效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什么样是地物的反射波谱曲线?根据图分析雪、沙漠、湿地和小麦的反射波谱特征。

    正确答案: ①雪在0.4~0.6μm波段有一个很强的反射峰,反射率几乎接近100%,因而呈白色。随着波长的增加,反射率逐渐降低,进入近红外波段吸收逐渐增强。
    ②沙漠在橙光波段0.6μm附近有一个强反射峰,因而呈现橙黄色。在波长达到0.8μm以上波长范围时,反射率大于雪。
    ③湿地在整个波长范围内的反射率均较低,当含水量增加时,其反射率下降,因而在黑白相片上其色调常呈深暗色调。
    ④小麦在中心波长为0.45μm的蓝光波段和中心波长为0.65μm的红光波段上有两个吸收带,其反射率较低。在两个吸收带之间,即在0.55μm附近有一个反射峰,处于可见光的绿光波段,因而叶子呈现绿色。约在0.7μm附近,由于绿叶很少吸收该波段辐射能,其反射率骤然上升,至1.1μm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反射率达到高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不同地物的反射波谱特性?

    正确答案: (1)土壤反射波谱特性: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一般来讲土壤的光谱特性曲线与一下一些因素有关,即土壤类别、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砂、土壤表面的粗糙度、粉砂相对百分含量等。此外费力也对反射率有一定影响。
    (2)植物的反射波谱特性:由于植物均进行光合做用,所以各类绿色职务具有很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其特点是:在可见光波段0.55μm(绿光)有反射率为10%~20%的一个波峰,两侧0.45μm(蓝)和0.67μm(红)则有两个吸收带。这一特征是有于叶绿素的影响造成的,叶绿素对蓝光和共光吸收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在近红外波段0.8~1.0μm间有一个反射的陡坡,致1.1μm附近有一个峰值,形成职务的独有特征。这是由于植被页的细胞构成的影响,处了吸收和投射的部分,形成发哦反射率,在近红外波段(1.3~2.5μm)受到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特别是1.45μm、1.95μm和2.7μm为中心是水的吸收带,形成低估。职务波谱在上述基本特征下仍有细部差别,这种差别于植物类、季节、病虫害影响、含水量多少有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地物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是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物分类、识别的重要依据,它反映了地物的()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A

    发射率

    B

    反射率

    C

    透射率

    D

    辐射功率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地物反射波谱定义,试述植被、水体、雪的反射光谱特点。

    正确答案: 地物的反射波谱指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通常用平面坐标曲线表示,横坐标表示波长,纵坐标表示反射率,同一物体的波谱曲线反映出不同波段的不同反射率,将此与遥感传感器的对应波段接收的辐射数据相对照,可以得到遥感数据与对应地物的识别规律。
    植被反射光谱特点,规律性明显而独特,主要分三段
    (1)可见光波段(0.4um-0.76um)有一个小的反射峰,位置在0.55um(绿)处,两侧0.45um(蓝)和0.67um(红)有两个吸收峰,主要是叶绿素的影响,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光反射作用强。
    (2)在近红外波段(0.7-0.8um)有一个反射陡坡,在1.1um处有一个峰值,这是植被独有的特征,主要是由于植被叶细胞的影响,有高反射率。
    (3)在中红外波段(1.3-2.5um)受到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在1.45um、1.95um、和2.7um为中心是水的吸收带,为波谷。
    水体光谱特性
    (1)水体的反射主要在蓝绿光波段,其他波段吸收都较强,到了近红外波段,吸收率更强,所以,在近红外遥感影像上,水体呈黑色。
    (2)水体含有其他物质时,反射光谱曲线会发生变化,水中含有泥沙时,由于泥沙散射,可见光波段反射率增加,峰值出现在红色区;水中含有叶绿素时,近红外波段明显抬升。
    雪的光谱特征
    (1)反射峰值出现在蓝光处,而后随波长增加反射率下降
    (2)在可见光的红绿蓝波段的反射率都比较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激光雷达测量仅适用于陆上测量。地物的的反射波谱特征是遥感技术识别和研究地物的主要手段。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叙述地物的光谱特性曲线与波谱响应曲线的关系和不同点。

    正确答案: 1.关系:
    1)地物的波谱响应曲线与光谱特性曲线变换趋势是一致的。
    2)不考虑大气影响,波谱响应值域该波段内光谱反射亮度积分值值对应
    2.不同点:光谱特性曲线表示反射率与波长的关系,波谱响应曲线表示密度或亮度值与波段的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