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下列不属于GPS测量技术总结表述内容的是()。
第5题:
施工控制网又称场区控制,包括()。
第6题:
GPS控制网技术设计的一般内容包括()
第7题:
矿山井下的平面控制网,一般采用( )。
第8题:
勘测定界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一般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包括()。
第9题:
GPS侧量工作包括哪几个阶段?其总的原则是什么?其技术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10题:
第11题:
高空控制网测量
地上控制网测量
地面控制网测量
GRS控制网测量
GPS控制网测量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某市的基础控制网,因受城市建设、自然环境、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测量标志不断损坏、减少。为了保证基础控制网的功能,该市决定对基础控制网进行维护,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控制点的普查、补埋、观测、计算及成果的坐标转换。
现处于技术设计阶段。根据实际情况,控制网采用三等GPS网;拟用1 0台仪器,采用点连式进行观测,布设3 7 个GPS C级点。
【问题】
1.简述三等大地控制网的目的和技术要求。
2.简述技术设计的目的和步骤。
3.计算该网的总基线数、必要基线数独立基线数和多余基线数。
1.三等大地控制网布测的目的是建立和维持省级(或区域)大地控制网,满足国家基本比例尺测图的基本需求;结合水准测量、重力测量技术,精化省级(或区域)似大地水准面。
技术要求:三等大地控制网相邻点间基线水平分量的中误差不应超过±10mm,垂直分量的中误差不应超过±20mm;各控制点的相对精度应不低于1×10-6,其点间平均距离不应超过20km。三等大地控制网点在布设应与省级基础测绘服务、现有技术状况、应用水平及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等目标相一致,并应尽可能布设在三、四等水准路线上。三等大地控制网应根据需要进行复测或更新。
2.技术设计的目的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保证测绘产品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要求,并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般步骤:(1)收集资料;(2)实地踏勘;(3)图上设计;(4)编写技术设计书。
3.计算该网的总基线数、必要基线数、独立基线数和多余基线数。观测总点数3 7个,重复点3个,每点平均设站数为:(37+3)/37=1. 08;观测时段数:C=n·m/N=37*1.08/10=4;总基线数:J总 =C·N·(N-1)/2=4*1 0*9/2 =180;必要基线数:J必=n-1=36;独立基线数:J独=C·(N-1)=4*9=36;多余基线数:J多=C·(N-1)-(n-1)=36-36=0。
第15题:
某省为了满足本省的经济建设、城市规划、环境监测、水利建设—资源开发等需要,计划在全省范围内利用GPS技术建立二等大地控制网。大地控制网的布设包括技术设计—实地选点—建造觇标—埋设标石—外业观测—数据处理—质量检查—成果提交等环节。现处于任务设计阶段。技术设计实施前,承担设计任务的单位或部门的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负责对测绘技术设计进行策划,并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控制。必要时,亦可指定相应的技术人员负责。
【问题】
1.简述测绘技术设计书编写的主要内容。
2.GPS控制点的点位应满足怎样的要求?
3.试述外业观测、数据处理的工作内容。
1.技术设计书的内容通常包括:概述、测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引用文件、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技术设计方案等部分。
2.GPS控制点点位应满足以下要求:
(1)点位应设在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的地方,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 5 °。
(2)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
(3)点位附近不应有大面积水域或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
(4)点位应选在交通方便、有利于其他观测手段扩展与联测的地方。
(5)地面基础稳定,易于标石的长期保存。
(6)应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已有控制点。
3.外业观测包括仪器的选取和检验、制订观测计划、观测作业、数据检验等工作。外业观测结束后应上交外业技术设计、原始观测手簿、观测数据、观测网图、数据检核结果及观测工作技术总结。
数据处理工作内容包括:外业数据质量检核、平差方案的制订、起算数据的分析和确定、平差处理、精度评定、数据处理成果整理、技术总结编写。
第16题:
施工高程控制网一般采用()。
第17题:
工程控制网技术设计包含哪些内容?施工控制网建立的方法及过程步骤?
第18题:
简述GPS技术设计书编写的主要内容。
第19题:
矿山施工测量的特点不包括()。
第20题:
在施工控制网中,高程控制网一般采用()。
第21题:
应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建立的控制网称为GPS控制网(简称GPS网)。因此,根据建立控制网的手段不同,控制网测量分为()。
第22题:
第23题:
控制网应用范围
分级布网方案
测站方向通视
坐标系统与起算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