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施工放样中(已知两控制点A、B和设计点位P)极坐标法是用()放样出P点的位置。”相关问题
  • 第1题:

    当待放样点与两控制点能通视,但两控制点中有一点不便于到达时,可采用()。

    • A、前方交会法放样点位
    • B、后方交会法放样点位
    • C、交会法放样点位
    • D、都可以

    正确答案:C

  • 第2题:

    直接放样法是根据放样点的坐标计算放样元素,用()把放样点的位置在实地标定下来。

    • A、交会法
    • B、直角丈量法
    • C、极坐标法
    • D、逐渐趋近法

    正确答案:D

  • 第3题:

    在施工测量中,根据地形条件和施工控制点的布设,点位的放样方法可采用()方法

    • A、极坐标法
    • B、全站仪坐标法
    • C、距离交会法
    • D、角度交会法
    • E、GPS RTK法

    正确答案:A,B,C,D,E

  • 第4题:

    施工放样中采用的检核手段有()

    • A、对已知控制点进行检核
    • B、置镜不同的控制点对放样点进行检核
    • C、换人或换仪器对放样点进行检核
    • D、检核放样点之间的几何尺寸

    正确答案:A,B,C,D

  • 第5题:

    知两控制点A、B,放样点为P,现有放样数据DAP和DBP,可采用()放样P点。

    • A、距离交会法
    • B、角度交会法
    • C、极坐标法
    • D、直角坐标法

    正确答案:A

  • 第6题:

    设A,B两点为控制点,XA=57.24m,YA=87.38m,αAB=58°15’24",现欲测设出P点,XP点的设计坐标为:XP=88.33m,YP=72.76m,试计算在A点用极坐标法测设P点的放样数据,并简述操作的步骤。


    正确答案: DAP=[(88.33-57.24)2+(72.76-87.38)2]1/2=34.36m
    αAP=arctan(72.76一87.38)/(88.33一57.24)
    =arctan(-14.62/31.09)
    =360°-25°10’24"
    =334°49’36"
    β=αAP-AB=334°49’36"一58°15’24"=276°34’12"
    测设时在A点安置经纬仪,正镜以0°0’00"瞄准B点,顺时针转276°34’12",定出AP方向,在AP方向量水平距离34.36m,定出P点。倒镜同法再定出P点,取其平均点位即可。

  • 第7题:

    单选题
    极坐标法放样P点的步骤是:将仪器安置在已知点A上,对中整平后,后视另一已知点B,并以B点为零方向,放样AB与AP的夹角β,得AP方向,沿AP方向放样()距离,得P点。
    A

    B到P的长度

    B

    A到B的长度

    C

    P到B的长度

    D

    A到P的长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当待放样点与两控制点能通视,但两控制点中有一点不便于到达时,可采用()。
    A

    前方交会法放样点位

    B

    后方交会法放样点位

    C

    交会法放样点位

    D

    都可以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直接放样法是根据放样点的坐标计算放样元素,用()把放样点的位置在实地标定下来。
    A

    交会法

    B

    直角丈量法

    C

    极坐标法

    D

    逐渐趋近法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在施工测量中,根据地形条件和施工控制点的布设,点位的放样方法可采用()方法
    A

    极坐标法

    B

    全站仪坐标法

    C

    距离交会法

    D

    角度交会法

    E

    GPS RTK法


    正确答案: E,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放样点位时应有两个以上的控制点,且放样点的坐标是已知的,通过()来放样待定点。
    A

    角度和高差

    B

    距离和高差

    C

    距离和角度

    D

    水平角和立角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极坐标法放样中的极轴是()。
    A

    放样点与控制点的连线

    B

    两个控制点的连线

    C

    施工坐标系统的横轴

    D

    平行与施工坐标系统横轴的一条控制线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放样点位时应有两个以上的控制点,且放样点的坐标是已知的,通过()来放样待定点。

    • A、角度和高差
    • B、距离和高差
    • C、距离和角度
    • D、水平角和立角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在极坐标法放样中,放样数据的计算就是()。

    • A、求取放样点在施工坐标系中的坐标
    • B、求取放样点与两个控制点的间距
    • C、求取放样点的极距和极角
    • D、求取放样点在两套坐标系中的坐标差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极坐标法放样点位,适用于(),并且放样点位离控制点较近,又便于测量距离。其计算和操作都比较简单灵活。

    • A、平坦地带
    • B、丘陵地区
    • C、多山地区
    • D、高原地带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施工测量是指通过对已知()与()进行反算,从而得到了放样所需要的()、()、()数据,然后根据放样数据用测量仪器标定出设计点的实地位置,并埋设标志,作为施工的依据。


    正确答案:设计点的坐标、高程、角度、距离和高差

  • 第17题:

    在施工测量中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根据地形条件和施工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直角坐标、极坐标、角度交会、距离交会等方法放样。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交会法放样点位包括:前方交会法放样点位、后方交会法放样点位和()。

    • A、边角联合后方交会放样点位
    • B、角度后方交会法放样点位
    • C、侧方交会法放样点位
    • D、上方交会法放样点位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单选题
    交会法放样点位包括:前方交会法放样点位、后方交会法放样点位和()。
    A

    边角联合后方交会放样点位

    B

    角度后方交会法放样点位

    C

    侧方交会法放样点位

    D

    上方交会法放样点位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当放样点能通视2~3个已知控制点,但该点对控制点较远或不便于量距时,可采用()。
    A

    前方交会法放样点位

    B

    后方交会法放样点位

    C

    侧方交会法放样点位

    D

    都可以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设A,B两点为控制点,XA=57.24m,YA=87.38m,αAB=58°15’24",现欲测设出P点,XP点的设计坐标为:XP=88.33m,YP=72.76m,试计算在A点用极坐标法测设P点的放样数据,并简述操作的步骤。

    正确答案: DAP=[(88.33-57.24)2+(72.76-87.38)2]1/2=34.36m
    αAP=arctan(72.76一87.38)/(88.33一57.24)
    =arctan(-14.62/31.09)
    =360°-25°10’24"
    =334°49’36"
    β=αAP-AB=334°49’36"一58°15’24"=276°34’12"
    测设时在A点安置经纬仪,正镜以0°0’00"瞄准B点,顺时针转276°34’12",定出AP方向,在AP方向量水平距离34.36m,定出P点。倒镜同法再定出P点,取其平均点位即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施工放样中(已知两控制点A、B和设计点位P)极坐标法是用()放样出P点的位置。
    A

    方位角

    B

    水平角

    C

    坐标

    D

    水平距离

    E

    竖直角


    正确答案: E,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极坐标法放样点位,适用于(),并且放样点位离控制点较近,又便于测量距离。其计算和操作都比较简单灵活。
    A

    平坦地带

    B

    丘陵地区

    C

    多山地区

    D

    高原地带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