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老子下的定义。
第1题:
《周易》提出观乎(),化成天下。
第2题:
以下出自《周易·观卦》的是()
第3题:
中国哲学肇端的形式是()
第4题:
《易•贲卦》说:“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和人文分别指的是()规律和现象。
第5题:
“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出自于()。
第6题:
谈到“文化”,人们常常引用“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语出自()
第7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指的是()
第8题:
第9题:
老子
孟子
孔子
荀子
第10题:
第11题:
自然现象和规律
人伦社会规律
人体花纹
人的文化水平
第12题:
老子
大学
周易
中庸
第13题:
()是指社会价值倾向于对人个性的关怀、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注重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的一种哲学思潮和世界观,中国人将其译为人文,是取自《易经》中“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第一个意识到“人文主义”价值的人是古罗马作家西赛罗,西塞罗也是“人文主义”一词的最早使用者
第14题:
老子认为天下有道的情景是()。
第15题:
《易·贲·彖辞》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以化成天下。”
第16题:
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是谁讲的?()
第17题:
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出自()
第18题:
“圣人观乎天文,以査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这句话出自()。
第19题:
《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夫氏,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对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第20题:
观国之光
关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化成天下
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第21题:
水文
天文
地文
人文
第22题:
孔子
老子
孟子
荀子
第23题:
战争夺权
神话传奇
关乎天文,关乎人文
以上都不对
第24题:
《论语》
《易》
《荀子》
《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