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防治荒漠化成就最卓越的国家。经过新中国68年的治理,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双缩减”,提前实现了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实现退化土地零增长目标。

题目

302、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防治荒漠化成就最卓越的国家。经过新中国68年的治理,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双缩减”,提前实现了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实现退化土地零增长目标。


相似考题
更多“302、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防治荒漠化成就最卓越的国家。经过新中国68年的治理,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双缩减”,提前实现了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实现退化土地零增长目标。”相关问题
  • 第1题:

    探究下面材料,把你得出的结论写在横线上。(2分)

    我国现在荒漠化土地263.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7.50,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北等地,其荒漠化面积占全国荒漠化总面积的98.5%。在全国的荒漠化土地中,土壤类型以沙为主的有l73.97万平方千米。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沙漠化面积或沙化面积,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l8.1%,或者全部荒漠化面积的66%,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我国土地荒漠化非常严重
    解析:通过阅读所给的材料,可知这则材料的关键词是“荒漠化土地”,从列举的一系列数字来看,“土地荒漠化”现象已十分严重。回答时,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 第2题:

    在教学《荒漠化的治理》时,郝老师将“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性目标

    D.情感性目标

    答案:D
    解析: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维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目标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相当于传统的“双基教学”,是课程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起积极的态度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题干目标是形成观念和正确的环境观,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要求。

  • 第3题:

    我国荒漠化影响的地区超过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我国是世界上茶园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所产茶类最多的国家。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在中国各类型荒漠化土地中面积最大的是()


    正确答案:风蚀荒漠化

  • 第6题:

    第三次长江源考察结果显示,长江源区自2000年至今,水土流失面积呈递增趋势,出现了冻土及冻土环境退化、植被退化、冻融侵蚀和土地荒漠化等四大生态环境问题。下列关于生态环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冻土区是世界中、低纬度地带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冻土区
    • B、热带雨林是热带雨林气候及热带海洋性气候的典型植被
    • C、冻融作用表现形式主要为冰融风化、冻融扰动和融冻泥流等
    • D、我国土地荒漠化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土壤盐渍化这三种类型

    正确答案:D

  • 第7题:

    盐渍荒漠化属于()造成的土地退化,是一种重要的荒漠化类型。


    正确答案:化学作用

  • 第8题:

    从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的分布情况来看( )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正确答案:亚洲

  • 第9题:

    填空题
    从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的分布情况来看( )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正确答案: 亚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在中国各类型荒漠化土地中面积最大的是()

    正确答案: 风蚀荒漠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论述我国土地荒漠化的类型、面积及分布

    正确答案: 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盐渍荒漠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我国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已经超过现有耕地面积的总和。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防治土地荒漠化

    【背景链接】

    “土地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中,由于过度地人为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景观,造成了土地生产力下降的环境退化过程。沙漠化是当前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地质问题。严重的问题是“全球沙漠化仍在蔓延”。

    2019年6月17日是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宣传的主题是“防治土地荒漠化,推动绿色发展”,旨在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全社会参与防治荒漠化的浓厚氛围,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将防治荒漠化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加以推进,成功遏制了荒漠化扩展的态势。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沙区经济持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提前实现了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新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成功实践,不仅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荒漠生态系统治理和民生改善相结合的道路,而且塑造了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治沙精神,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提出观点】

    土地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防治土地荒漠化,必须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格遵循生态系统内在的机理和规律,自然恢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全面加快荒漠化防治步伐,打造多元共生的荒漠生态系统。

    【综合分析】

    自然因素:土地荒漠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它是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异为荒漠化形成、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其过程缓慢,人类活动则激发和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成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容易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因而干旱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全球变暖、北半球日益严重的干旱、半干旱化趋势等都造成荒漠化加剧。

    气候因素:赤道地区的上升空气在高空向两极方向流动,由于地球旋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南北纬30°附近,大部分空气不再前进,而在高空积聚,并辐射冷却下沉,近地面气层常年保持高气压,气象学上称之为“副热带高压”。这一地带除亚欧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区外,其他地区气候干燥,云雨少见,而成为主要的沙漠分布区。

    人类活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使土地承受的压力过重,过度开垦、过度放纵、乱砍滥伐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使土地严重退化,森林被毁,气候逐渐干燥,最终形成沙漠。土地沙漠化沙漠是干旱气候的产物,早在人类出现以前地球上就有沙漠。但是,荒凉的沙漠和丰腴的草原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界线。有了水,沙漠上可以长起茂盛的植物,成为生机盎然的绿洲;而绿地如果没有了水和植物,也可以很快退化为一片沙砾。而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不管气候、土地条件如何,随便开荒种地、过度放牧;为了解决燃料问题,不管后果如何,肆意砍树割草。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本来就缺水多风,现在土地被蹂躏、植被遭破坏,降水量更少了,风却更大更多了,大风强劲地侵蚀表土,沙子越来越多,慢慢地沙丘发育。这就使可耕牧的土地,变成不宜放牧和耕种的沙漠化土地。

    【影响危害】

    荒漠化威胁人类生存。据统计,世界上有21亿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40%)居住在沙漠或者干旱地区之中,因为沙漠和旱地也有它的经济价值,世界上50%的牲畜生长在沙漠和干旱地区的牧场中,44%的可耕地为旱地,而且干旱地固存了全球46%的碳。

    荒漠化正影响着世界上36亿公顷的土地(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5%)。每年消失的土地可生产2000万吨的粮食,威胁着大约100个国家的10亿多人的生活;每年由于土地荒漠化和土地退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420亿美元。

    绿色关系人类福祉,关系全球未来。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经济、改善生态的任务十分繁重。总体上看,我国仍然缺林少绿、生态脆弱,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4;沙化土地面积达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近1/5。全国近40%的贫困县、近25%的贫困人口分布在西北沙区。土地荒漠化已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制约因素,必须强化问题导向,坚持久久为功,不断推动荒漠化防治事业取得新的成效。

    【参考对策】

    一要全面保护。保护好沙区天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第一要务。要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以自然恢复为主,全面落实荒漠生态保护红线,对大江大河源头、风沙源区、草原退化沙化重点区域实行严格的沙化土地封禁保护措施,逐步把沙区自然生态系统全面保护起来,促进自然植被休养生息。全面落实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奖、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等制度,严厉打击沙区毁林开垦、违规采矿及建设等活动,对破坏沙区植被和生态的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加大查处力度,切实保护好沙区的每一寸绿色。

    二要科学治理。荒漠化治理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坚持用科技手段,让自然演化过程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与修复,农林水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立足沙区实际,大力发展雨养林业、节水型林业,坚持以水定林、以水定绿。科学营造林草植被,大力推广乔灌草结合、混交造林、低覆盖度治沙等模式,着力增强荒漠化治理的科学性、多样性。

    三要绿色惠民。绿色发展必须有生态资源作支撑,沙区的林草资源既是生态之基,也是财富之源。防沙治沙要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主动承担起生态利民、生态惠民、生态富民的历史使命,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充分利用沙区光热资源充足、物种资源多样、土地资源广阔等优势,积极发展以灌草饲料、中药材、经济林果等为重点的沙区特色种植业、精深加工业,以及生物质能源、沙漠旅游业等绿色产业,让沙区群众在治沙中致富、在致富中治沙,促进治沙兴林惠民。

    四要全民参与。多年的实践证明,荒漠化防治最大的力量在于人民群众的创造和奉献。必须动员广大群众参与荒漠化治理,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坚持“建设人人参与,成果人人共享”,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积极搭建平台、提供服务、探索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荒漠化治理,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治理体系。加大治沙精神、典型人物和事迹的宣传力度,凝聚社会力量爱绿植绿护绿,让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和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五要全球共治。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唯有携手合作,我们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全球生态治理、维护全球生态安全。要积极履行国际公约,主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完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金、两个技术”,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借鉴分享各种先进技术与治理模式,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周边国家沙源治理,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打造合作新亮点,推动全球荒漠化防治事业共同发展。


    答案:
    解析:
    无解析,请查看标题题目及内容 瑞牛题库考试软件 www.niutk.com

  • 第14题:

    我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占国土陆地面积的()

    • A、13.4%
    • B、34.2%
    • C、21.6%
    • D、27.9%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我国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已经超过现有耕地面积的总和。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500亿元。为治理国土荒漠化“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的生态原理是()

    • A、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 B、增加生产者的数量
    • C、增加食物链中的营养级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根据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都保持了可喜的“双缩减”态势,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781万公顷,沙化土地面积减少451万公顷。

    • A、青海、西藏、内蒙古
    • B、宁夏、甘肃、内蒙古
    • C、河北、山西、内蒙古
    • D、宁夏、四川、贵州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论述我国土地荒漠化的类型、面积及分布


    正确答案: 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盐渍荒漠化。

  • 第19题:

    从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的分布情况来看,()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 A、亚洲
    • B、非洲
    • C、大洋洲
    • D、南美洲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单选题
    我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占国土陆地面积的()
    A

    13.4%

    B

    34.2%

    C

    21.6%

    D

    27.9%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中国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41亿人民币。回答问题。我国近些年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

    与中亚干旱地区距离近

    B

    过度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C

    全球变暖导致植被退化严重

    D

    温带地区气温较高,蒸发旺盛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目前全球荒漠化面积已占陆地总面积的1/4,遍及110多个国家,并且以每年5万~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联合国提出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的目标,而中国是目前唯一做到“人进沙退”的国家。中国政府宣布,2020年治理一半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如果我们的这一承诺实现,将会()
    A

    使中国赢得国际社会的赞赏

    B

    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C

    削弱新干涉主义威胁的上升势头

    D

    发挥联合国在解决地区冲突方面的作用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盐渍荒漠化属于()造成的土地退化,是一种重要的荒漠化类型。

    正确答案: 化学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中国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41亿人民币。回答问题。 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 ①大量外迁人口,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②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③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④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育草固沙 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 ⑥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