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场地土液化有以下几个描述: (1)土层的地质年代; (2)土层土粒的组成和密实程度; (3)含水量和孔隙比; (4)地震烈度和地震持续时间。 其中是影响场地土液化的主要因素的是:()
A.(1)(3);
B.(1)(2)(3);
C.(1)(2)(3)(4);
D.(1)(2)(4)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在地震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不包含下列哪项内容()
第6题: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场地土液化的因素()。
第7题:
土层剪切波速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可用于()。
第8题:
当水工建筑物场地由下列()土层组成时,可判定为无液化可能性。()
第9题:
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设防烈度为9度,判为不液化
8度烈度区中粉土的黏粒含量为12%时,应判为液化
7度烈度区中粉土的黏粒含量为12%时,应判为不液化
8度烈度时粉土场地的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为6.0m,地下水位埋深为2.0m,基础埋深为1.5m,该场地应考虑液化影响
第10题:
砂土的密实程度是影响土层液化的重要因素,如Dr<50%的砂土普遍发生液化,而
土层的埋深越大,侧压力越大,土层越易发生液化
地震烈度越高,地面运动强度就越大,土层越容易发生液化,一般在6度烈度及其以下地区可不考虑液化问题
震动作用的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液化,因此某场地在遭受到相同烈度的远震比近震更容易液化,因为前者对应的大震持续时间比后者对应的中等地震持续时间要长
第11题:
场地类别为Ⅳ类,场地震害效应大
场地类别为Ⅰ类,说明土层密实坚硬
分层土的剪切波速越大,说明土层越密实坚硬
覆盖层越厚,震害效应越小
第12题:
黏性土
砂土
饱和砂土
粉土
淤泥性土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在地震区“岩土工程勘查报告”中不包括:()。
第18题:
工程勘察报告《地震》中应包括:按照地震规范划分场地土和建筑场地类别,场地中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根据地震烈度,判定饱和砂土和粉土在地震作用下的()。
第19题:
下列关于场地识别的阐述中,正确的是()。
第20题:
土层的地质年代
土的组成
土层的埋深和地下水位
场地土的类型
第21题:
场地土类型
建筑场地类型
土层中是否含有液化层
地基土抗震承载力数值
第22题:
小于0.6
大于0.6
小于1.0
大于0.9
第23题:
变化方向
液化趋势
活动情况
变化趋势
第24题:
土层饱和
土层为砂土、粉土、少黏性土
孔隙水压力增大
有效应力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