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场地土液化有以下几个描述: (1)土层的地质年代; (2)土层土粒的组成和密实程度; (3)含水量和孔隙比; (4)地震烈度和地震持续时间。 其中是影响场地土液化的主要因素的是:()A.(1)(3);B.(1)(2)(3);C.(1)(2)(3)(4);D.(1)(2)(4)

题目

关于场地土液化有以下几个描述: (1)土层的地质年代; (2)土层土粒的组成和密实程度; (3)含水量和孔隙比; (4)地震烈度和地震持续时间。 其中是影响场地土液化的主要因素的是:()

A.(1)(3);

B.(1)(2)(3);

C.(1)(2)(3)(4);

D.(1)(2)(4)


相似考题
更多“关于场地土液化有以下几个描述: (1)土层的地质年代; (2)土层土粒的组成和密实程度; (3)含水量和孔隙比; (4)地震烈度和地震持续时间。 其中是影响场地土液化的主要因素的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公路桥位于砂土场地,基础埋深为2.0m,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为7m,地下水埋深为5.0m,地震烈度为8度,该场地地震液化初步判定结果为(  )。

    A、不液化土
    B、不考虑液化影响
    C、考虑液化影响,需进一步液化判别
    D、条件不足,无法判别

    答案:B
    解析:

  • 第2题:

    地震液化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

    A.土层饱和
    B.土层为砂土、粉土、少黏性土
    C.孔隙水压力增大
    D.有效应力为零

    答案:A,B,C
    解析:
    地震作用导致土层中有效应力为零,但“有效应力为零”不能作为地震液化的条件。

  • 第3题:

    某水库场地由少黏性土组成,土层厚度为4.0 m,γ=1 9.5 kN/m3;Gs=2.70;W=28.0;Wp=19.0;WL=30.o;ρc=18%;地下水位为0.5 m,蓄水后地面位于水位以下,4.0 m以下为强风化泥岩,该场地土的液化性为( )。

    A 液化
    B 不液化
    C 不能判定

    答案:A
    解析:
    IL>0.75;Wu>0.90,少黏性土液化。

  • 第4题:

    某建筑场地位于8度抗震设防区,场地土层分布及土性如图5-18所示,其中粉土的黏粒含量百分率为14,拟建建筑基础埋深为1.5m,已知地面以下30m土层地质年代为第四纪全新世。试问,当地下水位在地表下5m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规定,下述观点何项正确?(  )

    A.粉土层不液化,砂土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B.粉土层液化,砂土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C.粉土层不液化,砂土层需进一步判别液化影响
    D.粉土层、砂土层均需进一步判别液化影响

    答案:A
    解析:

  • 第5题:

    在地震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不包含下列哪项内容()

    • A、场地土类型
    • B、建筑场地类别
    • C、土层中是否有液化层
    • D、地基土抗震承载力数值

    正确答案:D

  • 第6题: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场地土液化的因素()。

    • A、土层的地质年代
    • B、土的组成
    • C、土层的埋深和地下水位
    • D、场地土的类型

    正确答案:D

  • 第7题:

    土层剪切波速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可用于()。

    • A、计算场地的液化指数
    • B、确定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值
    • C、划分场地类别
    • D、确定土的动泊松比

    正确答案:C,D

  • 第8题:

    当水工建筑物场地由下列()土层组成时,可判定为无液化可能性。()

    • A、砾类土
    • B、砂类土及粉土
    • C、少黏性土
    • D、重黏土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单选题
    对饱和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进行初判时,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设防烈度为9度,判为不液化

    B

    8度烈度区中粉土的黏粒含量为12%时,应判为液化

    C

    7度烈度区中粉土的黏粒含量为12%时,应判为不液化

    D

    8度烈度时粉土场地的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为6.0m,地下水位埋深为2.0m,基础埋深为1.5m,该场地应考虑液化影响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影响饱和砂土及粉土液化的因素很多,除规范中列出的地质年代,土中黏粒含量,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外,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砂土的密实程度是影响土层液化的重要因素,如Dr<50%的砂土普遍发生液化,而

    B

    土层的埋深越大,侧压力越大,土层越易发生液化

    C

    地震烈度越高,地面运动强度就越大,土层越容易发生液化,一般在6度烈度及其以下地区可不考虑液化问题

    D

    震动作用的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液化,因此某场地在遭受到相同烈度的远震比近震更容易液化,因为前者对应的大震持续时间比后者对应的中等地震持续时间要长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场地识别的阐述中,正确的是()。
    A

    场地类别为Ⅳ类,场地震害效应大

    B

    场地类别为Ⅰ类,说明土层密实坚硬

    C

    分层土的剪切波速越大,说明土层越密实坚硬

    D

    覆盖层越厚,震害效应越小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工程勘察报告《地震》中应包括:按照地震规范划分场地土和建筑场地类别,场地中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根据地震烈度,判定()在地震作用下的液化势。
    A

    黏性土

    B

    砂土

    C

    饱和砂土

    D

    粉土

    E

    淤泥性土


    正确答案: E,B
    解析: 本题考查工程勘察报告《地震》的内容。

  • 第13题:

    某建筑场地位于地震烈度7度区的冲洪积平原,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地下水位埋深2m,地表以下由4层土层构成(见题表),问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进行液化初判,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


    A、①层粉土不液化
    B、②层粉细砂可能液化
    C、③层粉土不液化
    D、④层粉土可能液化

    答案:C
    解析:

  • 第14题:

    一承重墙条形基础埋深2m,基底以下为6m厚粉土层,粉土黏粒含量为9%,其下为 12m厚粉砂层,粉砂层下为较厚的粉质黏土层,近期内年最高地下水位在地表以下5m,该建筑所在场地地震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勘察工作中为判断土及粉砂层密实程度,在现场沿不同深度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其实测N63.5值如图所示,根据提供的标准贯入试验结果中有关数据,请分析该建筑场地地基土层是否液化,若液化,它的液化指数ILE值是多少。下列与分析结果最接近的是( )。

    A不液化
    B ILE=7.5
    C ILE=12.5
    D ILE=16.0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一2001)第4.3.4条和第4.3.5条计算

    同理Ncr(7)=6.4
    Ncr(10)=14
    Ncr(13)=17
    各测试点所代表土层的厚度di及中点深度hi权函数值Wi
    5m处:
    d1=(5+7)/2-5=5.5m
    h1=5+d1/2=5.5m
    W1=10-(h1-5)=9.5
    7m处:
    d2=8-(5+7)/2=2m
    h2=8-d2/2=7m
    W2=10-(h2-5)=8
    10m处:
    d3=(10+13)/2-8=3.5m
    W3=8+d3/2=9.75m
    W3=10-(h3-5)=5.25
    13m处;
    (17+13)/2=15m
    d4=15-(13+10)/2=13.5m
    h4=15-d4/2=13.25m
    W4=10-(h4-5)=1.75
    液化指数

  • 第15题:

    某水工建筑物场地位于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上,该地区地震烈度为9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40g,蓄水后场地位于水面以下,场地中0~5.0 m为黏性土,5.0~9.0 m为砂土,砂土中大于5 mm的粒组质量百分含量为31%,小于0.005 mm的黏粒含量为13%,砂土层波速测试结果为vs=360 m/s;vs=160 m/s;9.0 m以下为岩石。该水工建筑物场地土的液化性可初步判定为( )。

    A 有液化可能性
    B 不液化
    C 不能判定
    D 不能排除液化可能性

    答案:D
    解析:
    地质年代为全新流Q4,晚于Q3;小于5 mm的颗粒含量大于30%,因此按小于5 mm的颗粒含量进行判别。黏粒含量为13%,换算后为9度烈度,黏粒含量小于20%,不能排除液化。蓄水后土层位于水位以下,不能排除液化。 vs<vst初判不能排除液化可能性。

  • 第16题:

    某建筑场地位于8度抗震设防区,场地土层分布及土性如图所示,其中粉土的黏粒含量百分率为14,拟建建筑基础埋深为1.5m,已知地面以下30m土层地质年代为第四纪全新世。试问,当地下水位在地表下5?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下述观点何项正确?
    (A)粉土层不液化,砂土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B)粉土层液化,砂土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C)粉土层不液化,砂土层需进一步判别液化影响
    (D)粉土层、砂土层均需进一步判别液化影响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3.3条第2款,粉土的黏粒含量百分率在8度时不小于13时可判为不液化土,因为14>13,故粉土层不液化。
    db=1.5m0=8,代入第4.3.2条第3款式(4.3.3-3),
    du+dw=(7.8+5)m=12.8m>1.5d0+2db-4.5=1.5x8+2x2-4.5=11.5(m),故砂土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 第17题:

    在地震区“岩土工程勘查报告”中不包括:()。

    • A、场地土类型
    • B、建筑场地类型
    • C、土层中是否含有液化层
    • D、地基土抗震承载力数值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工程勘察报告《地震》中应包括:按照地震规范划分场地土和建筑场地类别,场地中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根据地震烈度,判定饱和砂土和粉土在地震作用下的()。

    • A、变化方向
    • B、液化趋势
    • C、活动情况
    • D、变化趋势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下列关于场地识别的阐述中,正确的是()。

    • A、场地类别为Ⅳ类,场地震害效应大
    • B、场地类别为Ⅰ类,说明土层密实坚硬
    • C、分层土的剪切波速越大,说明土层越密实坚硬
    • D、覆盖层越厚,震害效应越小

    正确答案:A,B,C

  • 第20题:

    单选题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场地土液化的因素()。
    A

    土层的地质年代

    B

    土的组成

    C

    土层的埋深和地下水位

    D

    场地土的类型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在地震区“岩土工程勘查报告”中不包括:()。
    A

    场地土类型

    B

    建筑场地类型

    C

    土层中是否含有液化层

    D

    地基土抗震承载力数值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土的孔隙比是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反映天然土层的密实程度,一般孔隙比(    )的土是密实的低压缩性土。
    A

    小于0.6

    B

    大于0.6

    C

    小于1.0

    D

    大于0.9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工程勘察报告关于地震的描述中应包括:按照地震规范划分场地土和建筑场地类别,场地中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根据地震烈度,判定饱和砂土和粉土在地震作用下的(  )。
    A

    变化方向

    B

    液化趋势

    C

    活动情况

    D

    变化趋势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下述()不是地震液化必须具备的条件。()
    A

    土层饱和

    B

    土层为砂土、粉土、少黏性土

    C

    孔隙水压力增大

    D

    有效应力为零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