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C.使食虫鸟有虫可食D.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题目

2、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

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

C.使食虫鸟有虫可食

D.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相似考题
更多“2、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C.使食虫鸟有虫可食D.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相关问题
  • 第1题:

    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特定基因引入作物,使其能够编码合成Bt毒蛋白,该蛋白能杀死侵袭的害虫。某地广泛种植转基因Bt棉花,有效控制了棉铃虫的危害,但与此同时,另外一种害虫——盲椿象却泛滥成灾。对此,研究人员认为,盲椿象泛滥并非是转基因Bt棉花导致的,而是由于当地气候比较适合盲椿象生长。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研究人员的观点()。

    A、盲椿象一般于6月上中旬从其他寄主迁入棉田,而这段时间正是二代棉铃虫的防治期
    B、转基因Bt棉花大面积种植后,由于棉花本身抗棉铃虫,农药喷洒次数和用量都明显减少,间接导致盲蝽象种群获得生存空间
    C、随着盲椿象从棉田继续向其他寄主迁移,盲椿象也威胁到了当地葡萄、苹果树、桃树和梨树的生长,成为多种作物的新虫害
    D、棉花生长期间该地的气候条件同时也有利于棉蚜、地老虎和红蜘蛛等害虫的生长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削弱论证。论点:盲椿象泛滥不是转基本Bt棉花导致的,而是由于当地气候比较适宜。A项中,没有说明盲椿象泛滥是由转基因Bt棉花导致的,无法削弱;B项中,转基因Bt棉花种植后,农药喷洒次数减少,从而造成盲椿象泛滥,可以削弱;C项中,没有提及是由转基因Bt棉花导致的,无法削弱;D项中,题干没有提及棉蚜、地老虎和红蜘蛛等害虫的生长,无关项,无法削弱。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知识点】削弱论证

  • 第2题: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发展速度较快,1992年只有一个国家种植,到1996年增加到6个,1999年为12个,2003年为18个。1996年种植面积为170万hm2,1999年为1210万hm2,2003年增加到6770万hm2。其中,美国、阿根廷、加拿大、巴西、中国和南非等6个国家的种植面积占全世界种植面积的99%。在转基因作物中,以大豆的种植面积最大,占58%;其次是玉米,占23%;棉花占12%;油菜占6%。其转基因性状,以耐除草剂为主,其次为抗虫性。在1996~2000年的五年间,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占74%,抗虫性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占19%。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机构统计,2003年全世界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民已有700万,比2002年又增加100万。
    我国的转基因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80年代中期生物技术已列入国家的“863”计划。1998年我国开始推广转基因抗虫棉,当年推广24万hm2,到2003年达到307万hm2,已占棉花种植面积的60%,且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逐步占主导地位,到2004年已占近70%。其他作物,比如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花生、大豆等方面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在我国全面展开。
    2003年全世界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民比2002年增加了约( )。

    A.14%
    B.17%
    C.20%
    D.23%

    答案:B
    解析:
    100÷(700-100)×100%≈17%。故选B。

  • 第3题: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发展速度较快,1992年只有一个国家种植,到1996年增加到6个,1999年为12个,2003年为18个。1996年种植面积为170万hm2,1999年为1210万hm2,2003年增加到6770万hm2。其中,美国、阿根廷、加拿大、巴西、中国和南非等6个国家的种植面积占全世界种植面积的99%。在转基因作物中,以大豆的种植面积最大,占58%;其次是玉米,占23%;棉花占12%;油菜占6%。其转基因性状,以耐除草剂为主,其次为抗虫性。在1996~2000年的五年间,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占74%,抗虫性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占19%。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机构统计,2003年全世界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民已有700万,比2002年又增加100万。
    我国的转基因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80年代中期生物技术已列入国家的“863”计划。1998年我国开始推广转基因抗虫棉,当年推广24万hm2,到2003年达到307万hm2,已占棉花种植面积的60%,且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逐步占主导地位,到2004年已占近70%。其他作物,比如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花生、大豆等方面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在我国全面展开。
    在转基因作物中,按世界种植面积从大到小排序,排在第四位的作物是( )。

    A.水稻
    B.棉花
    C.油菜
    D.由上述文字看不出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大豆占58%,居第一;玉米占23%,居第二;棉花占12%,居第三;油菜占6%,居第四。故选C。

  • 第4题:

    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

    A.转基因植物应与传统农业种植区隔离
    B.转基因抗虫棉能抵抗棉铃虫.可减少农药使用
    C.导入的目的基因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病原体基因重组
    D.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不会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中

    答案:D
    解析:
    种植转基因作物(如抗虫棉)应与传统农业(普通棉花)种植区隔离,否则转基因作物中的基因可能扩散到普通作物中.使传统农业种植区的产量受到很大的影响,A项正确。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从而可减少农药使用,B项正确。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或病原体杂交,从而重组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C项正确。转基因植物如果与杂草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种植转基因作物可能通过花粉扩散而使野生植物获得新基因,从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D项错误。

  • 第5题:

    根据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棉铃虫是一种严重危害棉花的害虫。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生活在棉铃虫消化道内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它能分泌一种毒蛋白使棉铃虫致死。而此毒蛋白对人畜无害。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我国已将毒蛋白基因移入棉株细胞内并实现成功表达。由于棉铃虫吃了这种转基因棉花的植株后就会死亡,所以该棉花新品种在1998年推广后,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类型中的 ()。


    正确答案:基因重组

  • 第6题:

    下列叙述支持“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对人类是有利的”观点是()

    • A、转基因农作物会产生毒性蛋白或过敏蛋白
    • B、转基因农作物的扩散会威胁生物的多样性
    • C、推广种植抗虫棉可减少农药使用对环境的污染
    • D、抗虫基因通过基因漂移而造成“基因污染”

    正确答案:C

  • 第7题:

    我国从l997年开始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抗虫棉来防治棉铃虫,其可能引发的生态风险包括哪些?()

    • A、外源基因逃逸到杂草中,产生抗虫杂草
    • B、棉铃虫产生抗性,影响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效果
    • C、其它昆虫受到抗虫棉的毒杀
    • D、F2代棉种产生的植株不具有抗虫性状

    正确答案:A,B,C

  • 第8题:

    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
    • 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
    • C、使食虫鸟有虫可食
    • D、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正确答案:B

  • 第9题:

    下列属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的新品种的是()

    • A、耐寒的小黑麦
    • B、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
    • C、太空椒
    • D、试管牛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20世纪90年代,乌干达薯业遭到了病毒的毁灭性打击。科学家研究其原因发现,是一种新的病毒引发的疾病,而这种新病毒是由两种已知病毒重组产生的,这一事实有力地支持了下列哪一观点()。

    • A、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新的入侵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的生存
    • B、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病菌或病原体杂交,从而组装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
    • C、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中,使杂草成为除不掉的“超级杂草”
    • D、抗虫棉能抵抗棉铃虫,但随着棉铃虫抗性增强,抗虫棉有可能被淘汰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我国转基因抗虫棉是在棉花细胞中转入Bt毒蛋白基因培育出来的,它对棉铃虫具有较强的抗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t毒蛋白基因是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分离的
    • B、Bt毒蛋白基因可借助花粉管通道进入棉花细胞中
    • C、培育的转基因棉花植株需要做抗虫的接种实验
    • D、用DNA聚合酶连接经切割的Bt毒蛋白基因和载体

    正确答案:D

  • 第12题:

    人类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成功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苏云金杆菌的毒蛋白基因与质粒结合后直接进入棉花的叶肉细胞表达
    • B、抗虫基因导入棉花叶肉细胞后,可通过传粉、受精的方法,使抗虫性状遗传下去
    • C、标记基因的作用是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
    • D、种植转基因抗虫棉,棉铃虫不会产生抗性,这样可以有效消灭棉铃虫

    正确答案:C

  • 第13题: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发展速度较快,1992年只有一个国家种植,到1996年增加到6个,1999年为12个,2003年为18个。1996年种植面积为170万hm2,1999年为1210万hm2,2003年增加到6770万hm2。其中,美国、阿根廷、加拿大、巴西、中国和南非等6个国家的种植面积占全世界种植面积的99%。在转基因作物中,以大豆的种植面积最大,占58%;其次是玉米,占23%;棉花占12%;油菜占6%。其转基因性状,以耐除草剂为主,其次为抗虫性。在1996~2000年的五年间,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占74%,抗虫性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占19%。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机构统计,2003年全世界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民已有700万,比2002年又增加100万。
    我国的转基因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80年代中期生物技术已列入国家的“863”计划。1998年我国开始推广转基因抗虫棉,当年推广24万hm2,到2003年达到307万hm2,已占棉花种植面积的60%,且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逐步占主导地位,到2004年已占近70%。其他作物,比如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花生、大豆等方面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在我国全面展开。
    根据上述资料,下列说法肯定错误的是( )。

    A.转基因作物的转基因性状以耐除草剂为主
    B.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发展速度较快
    C.在1996~2000年的五年间,耐除草剂、抗虫性之外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占7%左右
    D.2003年,俄罗斯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约为130万hm2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并未提及俄罗斯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情况,因此,D项是错误的。故选D。

  • 第14题: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发展速度较快,1992年只有一个国家种植,到1996年增加到6个,1999年为12个,2003年为18个。1996年种植面积为170万hm2,1999年为1210万hm2,2003年增加到6770万hm2。其中,美国、阿根廷、加拿大、巴西、中国和南非等6个国家的种植面积占全世界种植面积的99%。在转基因作物中,以大豆的种植面积最大,占58%;其次是玉米,占23%;棉花占12%;油菜占6%。其转基因性状,以耐除草剂为主,其次为抗虫性。在1996~2000年的五年间,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占74%,抗虫性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占19%。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机构统计,2003年全世界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民已有700万,比2002年又增加100万。
    我国的转基因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80年代中期生物技术已列入国家的“863”计划。1998年我国开始推广转基因抗虫棉,当年推广24万hm2,到2003年达到307万hm2,已占棉花种植面积的60%,且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逐步占主导地位,到2004年已占近70%。其他作物,比如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花生、大豆等方面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在我国全面展开。
    1996~1999年,与1999~2003年相比,世界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年增长速度( )。

    A.较快
    B.相当
    C.较慢
    D.快慢不好估算

    答案:A
    解析:
    此题不用详细计算,看各年份的数据,1996年为170万hm2,1999年为1210万hm2,而2003年为6770万hm2,显然1996~1999年与1999~2003年相比,世界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年增长速度较快。故选A。

  • 第15题: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发展速度较快,1992年只有一个国家种植,到1996年增加到6个,1999年为12个,2003年为18个。1996年种植面积为170万hm2,1999年为1210万hm2,2003年增加到6770万hm2。其中,美国、阿根廷、加拿大、巴西、中国和南非等6个国家的种植面积占全世界种植面积的99%。在转基因作物中,以大豆的种植面积最大,占58%;其次是玉米,占23%;棉花占12%;油菜占6%。其转基因性状,以耐除草剂为主,其次为抗虫性。在1996~2000年的五年间,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占74%,抗虫性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占19%。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机构统计,2003年全世界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民已有700万,比2002年又增加100万。
    我国的转基因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80年代中期生物技术已列入国家的“863”计划。1998年我国开始推广转基因抗虫棉,当年推广24万hm2,到2003年达到307万hm2,已占棉花种植面积的60%,且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逐步占主导地位,到2004年已占近70%。其他作物,比如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花生、大豆等方面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在我国全面展开。
    2003年我国的棉花种植面积约为多少万hm2?( )

    A.480
    B.512
    C.580
    D.623

    答案:B
    解析:
    307÷60%≈512万hm2。故选B。

  • 第16题:

    农民种植转基因抗虫棉有哪些直接经济效益?


    正确答案:我国于1997年批准转基因棉花的种植,15年来转基因抗虫棉在我国的种植面积逐年上升,由1998年的不到5%上升到2010年将近70%,14年累计减少农药用量80多万吨,农民纯经济效益超过1200亿元。

  • 第17题:

    目前人类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成功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与质粒结合后直接进入棉花的叶肉细胞表达
    • B、抗虫基因导入棉花叶肉细胞后,可通过传粉、受精的方法,使抗虫性状遗传下去
    • C、标记基因的作用是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
    • D、转基因抗虫棉经过种植,棉铃虫不会产生抗性,这样可以有效消灭棉铃虫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美国农业部指导农民在种植转基因农作物时,要求农民在转基因农作物的行间种植一些普通的非转基因农作物,供害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物种多样性
    • B、保护害虫的天敌
    • C、减缓害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率
    • D、维持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是()。

    • A、转基因玉米
    • B、转基因棉花
    • C、转基因大米
    • D、转基因大豆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棉花全株中存在一种有毒物质棉酚,能防御害虫的吞食,棉铃虫的P450基因合成一种酶,将棉酚的毒性化解,从而肆无忌惮地取食棉花。随着转Bt基因抗虫棉的推广种植,棉田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而棉蚜、棉盲蝽、红蜘蛛等害虫却上升为主要害虫。棉花为人类提供纤维和棉籽油外,棉籽壳含纤维素45%,是理想的天然综合培养基,可用于培养食用菌,生产食用菌后的菌渣,含有大量菌丝体,是优良的饲料和肥料,棉花秸秆含木质纤维60%,可用于沼气发酵。请回答下列问题:针对推广抗虫棉种植后棉田病虫害发生的新情况,农业技术部门应及时掌握害虫种类及种群数量动态变化,适宜的调查方法是();防治棉蚜、棉盲蝽、红蜘蛛等害虫以利用其天敌为主,这是运用生态工程的()原理。


    正确答案:样方法;物种多样性

  • 第21题:

    棉花全株中存在一种有毒物质棉酚,能防御害虫的吞食,棉铃虫的P450基因合成一种酶,将棉酚的毒性化解,从而肆无忌惮地取食棉花。随着转Bt基因抗虫棉的推广种植,棉田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而棉蚜、棉盲蝽、红蜘蛛等害虫却上升为主要害虫。棉花为人类提供纤维和棉籽油外,棉籽壳含纤维素45%,是理想的天然综合培养基,可用于培养食用菌,生产食用菌后的菌渣,含有大量菌丝体,是优良的饲料和肥料,棉花秸秆含木质纤维60%,可用于沼气发酵。请回答下列问题:棉花合成棉酚能防御害虫,棉铃虫能化解棉酚的毒性,从进化的角度分析,植物与害虫之间是()的关系;转Bt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可能会引起()等安全问题。


    正确答案:共同进化;环境、生物

  • 第22题:

    根据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棉铃虫是一种严重危害棉花的害虫。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生活在棉铃虫消化道内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它能分泌一种毒蛋白使棉铃虫致死。而此毒蛋白对人畜无害。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我国已将毒蛋白基因移入棉株细胞内并实现成功表达。由于棉铃虫吃了这种转基因棉花的植株后就会死亡,所以该棉花新品种在1998年推广后,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转基因抗虫棉”抵抗害虫的遗传信息表达过程可以表示为()。


    正确答案:抗虫基因→(转录)mRNA→(翻译)蛋白质

  • 第23题:

    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是()。

    • A、转基因玉米
    • B、转基因棉花
    • C、转基因大米

    正确答案:B

  • 第24题:

    单选题
    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是()。
    A

    转基因玉米

    B

    转基因棉花

    C

    转基因大米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