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一生的事业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公益慈善等,仅经济方面而言,又包括了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水利、金融、贸易等。他的事业不仅在南通,也延伸到南通之外,他是近代中国东南实业界之领袖,在全国各地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事业的痕迹。他的经济思想和主张不仅对近代南通,同时也对近代中国社会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1题:
传媒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等单位一样,属于()。其属性要求传媒能反映政治、表达政治、服务政治和参与政治。
第2题: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是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
第3题:
材料一:近代自由主义思潮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和大革命中,自由主义在欧洲大陆得到迅速传播。自由主义在西方政治思想家那里有很多解释,从抽象的理念角度,自由主要是指个人不受任何约束(法律除外)的发展和人格独立,个人的独立选择等。个人的自由发展既包括经济的自由发展,也包括个性及其他方面的自由发展,并强调这种发展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是不受任何机构或个人的限制和约束的……到了18世纪中叶,特别是在英国,随着政治自由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政治自由在现实生活中的逐步实现,以及英国工业经济的成长和自由贸易的需要,经济自由被提到日程上来…… 古典经济学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在西欧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学思想和理论体系,它始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斯密坚信自然秩序——市场的自发作用……他的结论是:政府干预、管制、授予垄断和特需补贴都会误导资本并会减少资本对经济福利的贡献;政府的行为会制约市场从而降低资本积累率和劳动分工程度,并相应降低社会生产水平。 ——摘自马世力、滕海键《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材料二:1902年梁启超认为,“政府之义务虽千端万绪,要可括以两言,一曰助人民自营力所不逮,二曰防人民自由权之被侵而已。”因此他主张将“凡事业之性质,不能委诸个人者”、“凡事业为公益起见,不宜委诸个人者”、“凡国人所不欲办之公益事业”三类企业交由政府举办。1910年他又提出,“今日政府之弊,在宜干涉者而放任,宜放任者而干涉”,他举例说到,“当局者与民争利,侵入私人营业区域”、“当局者别怀私意而以国帑谋其私益”。 ——据梁启超《论政府与人民之权限》等整理 据材料一,概括亚当·斯密理论的核心内容及其诞生的历史背景。
第4题:
近代化是指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变化。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大体上依次经过()
第5题:
近代以来,传统的消费等级观念被打破,形成了“等威不能辨,贵贱不能别”的局面。道学之士惊叹当时的社会“凡事任意僭越。各处皆然,沪上尤胜”。造成上述变化的因素包括()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②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③近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运动的变革④近代中国社会中的等级观念被消除
第6题:
斯密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实行(),由此,他也成为最先明确提出()贸易思想的经济学家。
第7题:
近代中国社会不同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也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其自身表现出许多特点。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对这些特点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他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第8题:
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近代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企业,1899年晚清状元张謇在“设厂自救”浪潮推动下,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开工生产。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第9题:
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
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水平
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状况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第10题:
传统中国社会与经济
工业经济
近代中国社会与经济
农业经济
现代中国社会与经济
第11题: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慈善事业
公益事业
第12题:
体育
经济
文化艺术
第13题:
网络社会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使得我国的社会管理事业面临全新的挑战。
第14题:
甲午战败,国难方殷,民生日蹙,状元及第的张謇却毅然走上了实业、教育、慈善三结合的救国之路。他于1896年在通州开始创办大生纱厂,……在实业蓬勃发展之时,张謇仍用企业的部分盈余以及他个人的捐资在南通等地相继创办了通州师范、女子师范、幼稚园等十余所慈善教育机构,以及海门溥善堂、南通养老院、贫民工场、盲哑学校、残废院、公园等慈善公益设施。材料表明民族资产阶级对中国近代慈善事业发展的贡献,但从理论上最先提出近代中国慈善构想的却是()
第15题:
材料一:近代自由主义思潮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和大革命中,自由主义在欧洲大陆得到迅速传播。自由主义在西方政治思想家那里有很多解释,从抽象的理念角度,自由主要是指个人不受任何约束(法律除外)的发展和人格独立,个人的独立选择等。个人的自由发展既包括经济的自由发展,也包括个性及其他方面的自由发展,并强调这种发展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是不受任何机构或个人的限制和约束的……到了18世纪中叶,特别是在英国,随着政治自由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政治自由在现实生活中的逐步实现,以及英国工业经济的成长和自由贸易的需要,经济自由被提到日程上来…… 古典经济学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在西欧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学思想和理论体系,它始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斯密坚信自然秩序——市场的自发作用……他的结论是:政府干预、管制、授予垄断和特需补贴都会误导资本并会减少资本对经济福利的贡献;政府的行为会制约市场从而降低资本积累率和劳动分工程度,并相应降低社会生产水平。 ——摘自马世力、滕海键《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材料二:1902年梁启超认为,“政府之义务虽千端万绪,要可括以两言,一曰助人民自营力所不逮,二曰防人民自由权之被侵而已。”因此他主张将“凡事业之性质,不能委诸个人者”、“凡事业为公益起见,不宜委诸个人者”、“凡国人所不欲办之公益事业”三类企业交由政府举办。1910年他又提出,“今日政府之弊,在宜干涉者而放任,宜放任者而干涉”,他举例说到,“当局者与民争利,侵入私人营业区域”、“当局者别怀私意而以国帑谋其私益”。 ——据梁启超《论政府与人民之权限》等整理 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第16题:
“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并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来往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资政新篇》的这些改革建议,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说明()
第17题:
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这取决于()
第18题: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构成主要是()
第19题: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孵化了新闻事业”这一说法反映了()。
第20题: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主要是指().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的步伐加快
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较为广泛
有利于中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第23题:
第24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