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要介绍有粒白细胞的光镜结构特点和功能。

题目

请简要介绍有粒白细胞的光镜结构特点和功能。


相似考题
更多“请简要介绍有粒白细胞的光镜结构特点和功能。”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简要介绍永宣青花瓷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永宣青花瓷代表了中国青花瓷制作的最高水平,它既不同于元青花瓷的热烈奔放和繁密雄健,又有别于中晚明青花的典雅稚拙,更不同于清前期青花的明艳华美,它异域风格的造型、浓重明艳的呈色、超凡脱俗的纹饰,呈现出浓艳、凝重、古朴、典雅的艺术风采,被后人赞誉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

  • 第2题:

    变速器有哪些形式,请简要介绍一下。


    正确答案: 变速器的型式:
    汽车自动变速器常见的有三种型式:分别是液力自动变速器(AT)、机械无级自动变速器(CVT)、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AMT)。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AT,AT几乎成为自动变速器的代名词。
    AT是由液力变扭器、行星齿轮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实现变速变矩。其中液力变扭器是最重要的部件,它由泵轮、涡轮和导轮等构件组成,兼有传递扭矩和离合的作用。
    与AT相比,CVT省去了复杂而又笨重的齿轮组合变速传动,而是两组带轮进行变速传动。通过改变驱动轮与从动轮传动带的接触半径进行变速。由于取消了齿轮传动,因此其传动比可以随意变化,变速更加平顺,没有换挡的突跳感。
    AMT和液力自动变速器(AT)一样是有级自动变速器。它在普通手动变速器的基础上,通过加装微电脑控制的电动装置,取代原来由人工操作完成的离合器的分离、接合及变速器的选挡、换挡动作,实现自动换挡。

  • 第3题:

    请简要介绍面向过程式语言中的三种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


    正确答案: 顺序结构是指按先后顺序从前到后执行的语句序列。这些语句,也可能有明确的顺序关系,即后一个程序语句依赖于前一个语句,也可能它们之间没有明确有顺序关系,即某些语句的先后顺序并不太重要,一个语句逻辑性并不从属于另一些语句。
    选择结构是指根据判定条件控制一些语句是否执行的语句。选择结构可用if-then,if–then-else或case(或switch)等语句进行描述。当判定条件成立时需要一组语句,且不成立时不需要执行这些语句,那么应采用if-then语句。当判定条件成立时需要执行一组语句,否则需要执行另一组语句,可采用if-thdn-else语句。当根据表达式的取值情况在多个动作中选取其一执行时,可采用case语句。
    循环结构是指可重复执行一组语句(称为循环体)的程序语句。根据重复方式的不同,循环结构可分为while型循环,until型循环和for型循环。While型循环是在指定的条件(称为循环条件)成立时,重复执行循环体,其特点是执行循环体前先判定循环体,直到循环条件成立才结束该重复,其特点是每执行一次循环体后判定循环条件,因此至少执行一次循环体,for型循环将循环体重复执行给定次数,其特点是循环开始前可确定循环次数。

  • 第4题:

    试述三种有粒白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正确答案: 有粒白细胞根据特殊颗粒的染色特性又分为中性粒、嗜酸性粒和嗜碱性粒三种。
    ⑴中性粒细胞呈球形,直径为10~12μm,核呈深染的杆状或分叶状。分叶核可分2~5叶,胞质染成粉红色,含有许多细小、分布均匀、染成浅红色的特殊颗粒和少量浅紫色的嗜天青颗粒。电镜下中性颗粒是一种溶酶体,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特殊颗粒是一种分泌颗粒,内含溶菌酶、吞噬素等。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其吞噬对象以细菌为主。
    ⑵嗜酸性粒细胞呈球形,直径为10~15μm,核多为两叶,(八)字形,胞质内充满粗大、分布均匀、染成橘红色的特殊颗粒。电镜下,嗜酸性颗粒属于溶酶体,除一般溶酶体酶外,还有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等。嗜酸性粒细胞能抑制过敏反应,杀灭寄生虫。
    ⑶嗜碱性粒细胞呈球形,直径为10~12μm,核分叶状,或称“S”形、不规则形,着色较浅,胞质内含有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成蓝紫色的特殊颗粒,可覆盖于核上。嗜碱性粒属于分泌颗粒,内含有组胺、肝素等。嗜碱性粒细胞的功能是参与过敏反应,其颗粒内的肝素还与抗凝有关。

  • 第5题:

    描述壁细胞光镜、电镜下的结构特点与主要功能。


    正确答案: 壁细胞的结构:
    光镜:
    圆锥形,较大,胞质嗜酸性,可有双核;
    电镜:
    胞质内有细胞内分泌小管、微管泡系统;
    功能:
    ①分泌盐酸:
    杀菌及激活胃蛋白酶原;
    ②分泌内因子:
    抗恶性贫血。

  • 第6题:

    简述甲状腺滤泡的光镜结构和功能。


    正确答案: 甲状腺滤泡大小不等,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滤泡由单层立方的滤泡上皮细胞围成,滤泡腔内充满透明的胶质。滤泡的形态随功能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功能活跃时,滤泡上皮细胞增高,腔内胶质减少;反之。细胞变矮,腔内胶质增多。功能:分泌甲状腺素,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生长发育。

  • 第7题:

    巨噬细胞(光镜和电镜结构、功能)


    正确答案:巨噬细胞形态多样,通常有圆钝形突起,胞核小,深染,胞质嗜酸性,含空泡和异物颗粒。电镜下表面有皱褶、微绒毛,胞质内有初级、次级容酶体、吞噬体、吞饮小泡和残余体。
    功能:作趋化性定向运动;吞噬;参与和调节免疫应答,并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 第8题:

    简述肾上腺皮质的光镜结构和功能。


    正确答案: 肾上腺皮质由外向内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三个带。
    (1)球状带:较薄,细胞排列呈球团状,腺细胞较小,呈锥形,核小染色深,胞质较少。球状带细胞分泌盐皮质激素,主要是醛固酮,主要能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Na+、排出K+,使血Na+浓度升高,血K+浓度降低。
    (2)束状带:位于球状带深部,最厚。细胞较大,呈多边形,排列成条索状,胞核圆,着色浅,胞质内含大量脂滴,在常规制片中因脂滴被溶解,故胞质呈泡沫状。束状带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主要为皮质醇,可促进蛋白质及脂肪的分解并转变为糖,抑制免疫应答及减轻炎症反应。
    (3)网状带:位于束状带深部,紧靠髓质。细胞排列成索,索相互吻合成网。该带细胞小,核亦小,色深,胞质嗜酸性。网状带细胞主要分泌雄激素,也分泌少量雌激素和糖皮质激素。

  • 第9题:

    请简要介绍弗洛伊德的“三我”结构。


    正确答案: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
    (1)本我。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具有很强的冲动力量,弗洛伊德将其称为力必多(libido)。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的。它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它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需要。
    (3)超我。朝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了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概念内化而来,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它具有三个作用:一是抑制本我的冲动,二是对自我进行监控,三是追求完善的世界。
    在人格结构里,三我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整体。它们各自代表了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会我,超我是道德理想我。它们各自追求不同的目标,本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超我追求完美。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协调状态;当三者互不相让,产生敌对关系时,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 第10题:

    填空题
    近曲小管光镜下的主要结构特点有()、()和(),与之相应的电镜结构是()、()和()。

    正确答案: 游离面有刷状缘,基底面有基底纵纹,胞界不清,微绒毛,质膜内褶和线粒体,侧面有侧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请简要介绍太和宫和紫霄宫的占地规模及建筑特点

    正确答案: 太和宫:太和宫位于武当山主峰天柱峰的南侧,包括古建筑20余栋,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太和宫主要由紫禁城、古铜殿、金殿等建筑组成。紫禁城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是一组建筑在悬崖峭壁上城墙,环绕于主峰天柱峰的峰顶。古铜殿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位于主峰前的小莲峰上,殿体全部由铜铸构件拼装而成,是中国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
    武当山古建筑群中规模最为宏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道教建筑,位于武当山东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明嘉清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建。主体建筑紫霄殿是武当山最具有代表性的木构建筑,殿内有金柱36根,供奉玉皇大帝塑像,其建筑式样和装饰具有明显的明代特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三种有粒白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正确答案: 有粒白细胞根据特殊颗粒的染色特性又分为中性粒、嗜酸性粒和嗜碱性粒三种。
    ⑴中性粒细胞呈球形,直径为10~12μm,核呈深染的杆状或分叶状。分叶核可分2~5叶,胞质染成粉红色,含有许多细小、分布均匀、染成浅红色的特殊颗粒和少量浅紫色的嗜天青颗粒。电镜下中性颗粒是一种溶酶体,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特殊颗粒是一种分泌颗粒,内含溶菌酶、吞噬素等。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其吞噬对象以细菌为主。
    ⑵嗜酸性粒细胞呈球形,直径为10~15μm,核多为两叶,(八)字形,胞质内充满粗大、分布均匀、染成橘红色的特殊颗粒。电镜下,嗜酸性颗粒属于溶酶体,除一般溶酶体酶外,还有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等。嗜酸性粒细胞能抑制过敏反应,杀灭寄生虫。
    ⑶嗜碱性粒细胞呈球形,直径为10~12μm,核分叶状,或称“S”形、不规则形,着色较浅,胞质内含有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成蓝紫色的特殊颗粒,可覆盖于核上。嗜碱性粒属于分泌颗粒,内含有组胺、肝素等。嗜碱性粒细胞的功能是参与过敏反应,其颗粒内的肝素还与抗凝有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请简要介绍罗伯特·卡茨管理人员培训内容结构模式。


    正确答案:按照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态度技能的培训内容,卡茨认为基层管理人员的比例为50:38:12,应侧重于培训、开发他们的工作技能。中层管理人员的比例为35:42:23,应侧重于员工之间、部门之间及员工与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高层管理人员的比例为18:43:39,应侧重于思想理念和境界的升华、人脉的拓展、驾驭全局的战略意识和领导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商业道德和法律

  • 第14题:

    请简要介绍太和宫和紫霄宫的占地规模及建筑特点。


    正确答案: 太和宫:太和宫位于武当山主峰天柱峰的南侧,包括古建筑20余栋,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太和宫主要由紫禁城、古铜殿、金殿等建筑组成。紫禁城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是一组建筑在悬崖峭壁上城墙,环绕于主峰天柱峰的峰顶。古铜殿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位于主峰前的小莲峰上,殿体全部由铜铸构件拼装而成,是中国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
    武当山古建筑群中规模最为宏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道教建筑,位于武当山东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明嘉清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建。主体建筑紫霄殿是武当山最具有代表性的木构建筑,殿内有金柱36根,供奉玉皇大帝塑像,其建筑式样和装饰具有明显的明代特色。

  • 第15题:

    着丝粒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有何功能?


    正确答案: 着丝粒的DNA序列称为CEN序列,CEN区存在关键的序列信息,即保守序列。核心着丝区由三个功能区组成。中间的元件Ⅱ富含A、T;左侧的元件Ι含有PuTCACPuTG(Pu是嘌呤);右侧的元件是保守区。核心区两侧是核酸酶的高敏感区,而且核心区不和组蛋白结合。其功能是使复制的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可平衡分配到子细胞中。

  • 第16题:

    近曲小管光镜下的主要结构特点有()、()和(),与之相应的电镜结构是()、()和()。


    正确答案:游离面有刷状缘;基底面有基底纵纹;胞界不清;微绒毛;质膜内褶和线粒体;侧面有侧突

  • 第17题:

    试述淋巴结皮质的光镜结构和功能意义。


    正确答案: 淋巴结皮质位于被膜下方,由浅层皮质、副皮质区及皮质淋巴窦构成。
    (1)浅层皮质:含淋巴小结及小结之间的弥散淋巴组织,是皮质的B细胞区。发育良好的淋巴小结可见生发中心及小结帽。
    (2)副皮质区:位于皮质深层,此区又称胸腺依赖区,为较大片的弥散淋巴组织,其淋巴细胞主要为T细胞,还有交错突细胞、巨噬细胞和少量B细胞。此区内有许多高内皮静脉,是淋巴细胞再循环途径的重要部位。
    (3)皮质淋巴窦:包括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窦壁通透性很高,淋巴细胞可以出入,窦腔内迂回曲折,分布着大量巨噬细胞,起到滤过淋巴液的作用。

  • 第18题:

    光镜下三种有粒白细胞最大的区别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中性粒细胞:胞质浅粉色,含紫色的嗜天青颗粒和粉色的特殊颗粒。有趋化和吞噬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核分两叶,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嗜酸性颗粒,有抗过敏和抗寄生虫的功能。
    嗜碱性粒细胞:核分叶,呈S形或不规则形,胞浆内含大小不等的嗜碱性颗粒。参与过敏反应。

  • 第19题:

    简述黄体的光镜结构和功能。


    正确答案: 排卵后,残留在卵巢内的卵泡壁连同血管一同向卵泡腔塌陷,在LH(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分化为一个富含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即黄体。颗粒细胞分化为颗粒黄体细胞,膜细胞分化为膜黄体细胞,这两种细胞具有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结构特征。颗粒黄体细胞数量多,体积大,染色浅,位于黄体中央,主要分泌孕激素。膜黄体细胞数量少,体积小,染色深,位于黄体周边,与颗粒黄体细胞协同作用分泌雌激素。

  • 第20题:

    简述骨骼肌的光镜和电镜结构特点。


    正确答案: (1)光镜:骨骼肌纤维呈长柱形,多核,核呈扁椭圆形,位于肌膜下。肌浆含许多肌原纤维,肌原纤维呈细丝状,沿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有明暗相间的带。明带又称I带,暗带又称A带。明带和暗带排列在同一平面上,构成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暗带中央有一条浅色带,称H带,H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线,称M线。明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线,称Z线。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肌节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电镜:肌原纤维由粗细肌丝构成,沿肌原纤维的长轴排列。粗肌丝中央固定在M线上,两端游离,细肌丝一端附于z线上,另一端伸至粗肌丝之间,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与肌纤维长轴垂直的横小管,位于明暗带交界处。在横小管之间有肌浆网,中部纵行包绕肌原纤维称为纵小管,两端扩大呈扁囊状,称终池,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体。简述三联体:每条横小管和两侧的终池组成

  • 第21题:

    试述浆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和功能.


    正确答案:浆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和功能如下:
    浆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中的一种重要的细胞,其光镜特点是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胞核为圆形,常偏居细胞一侧,异染色质常呈粗块状,呈辐射状排列。胞质丰富,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电镜显示,其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而浅染区内则有高尔基复合体。浆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抗体能于特异性的抗原结合,抑制或杀灭细菌、中和毒素,并能促进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

  • 第22题:

    问答题
    光镜下三种有粒白细胞最大的区别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中性粒细胞:胞质浅粉色,含紫色的嗜天青颗粒和粉色的特殊颗粒。有趋化和吞噬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核分两叶,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嗜酸性颗粒,有抗过敏和抗寄生虫的功能。
    嗜碱性粒细胞:核分叶,呈S形或不规则形,胞浆内含大小不等的嗜碱性颗粒。参与过敏反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黄体的光镜结构和功能。

    正确答案: 排卵后,残留在卵巢内的卵泡壁连同血管一同向卵泡腔塌陷,在LH(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分化为一个富含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即黄体。颗粒细胞分化为颗粒黄体细胞,膜细胞分化为膜黄体细胞,这两种细胞具有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结构特征。颗粒黄体细胞数量多,体积大,染色浅,位于黄体中央,主要分泌孕激素。膜黄体细胞数量少,体积小,染色深,位于黄体周边,与颗粒黄体细胞协同作用分泌雌激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描述壁细胞光镜、电镜下的结构特点与主要功能。

    正确答案: 壁细胞的结构:
    光镜:
    圆锥形,较大,胞质嗜酸性,可有双核;
    电镜:
    胞质内有细胞内分泌小管、微管泡系统;
    功能:
    ①分泌盐酸:
    杀菌及激活胃蛋白酶原;
    ②分泌内因子:
    抗恶性贫血。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