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可忽略溶质势(渗透势)、压力势及温度势,而仅考虑重力势和基质势
第1题:
饱水带水运动的特点是()。
第2题:
土水势主要包括()、压力势、()和重力势。
第3题:
土壤水饱和流的推动力主要是()。
第4题:
下列引起土壤水自由能降低的土水势分势为()。
第5题:
在不饱和的条件下,一般土水势的最主要分势是()
第6题:
土壤水分饱和时,基质势为()。
第7题:
对
错
第8题:
压力势和基质势
重力势和压力势
基质势和溶质势
只有基质势
第9题:
同时存在重力势与毛细势
压力水头则是含水量的函数
渗透系数随着含水量的降低而变小
只存在重力势
第10题:
饱和流主要是重力水运动
饱和流和非饱和流都满足达西定律
非饱和流主要是毛管水和膜状水运动
水分运动仅取决于基质势梯度
第11题:
重力势
压力势
溶质势
基质势
第12题:
基质势
重力势
压力势
温度势
第13题:
张力计主要由陶土头、连通管和压力计组成。当陶土头与土壤水接触达到水势平衡时,从张力计读到的数值就是土壤水(陶土头处)的吸力值,也即为忽略()后的基质势的值,然后根据土壤含水量与基质势之间的关系(土壤水特征曲线)就可以确定出土壤的含水量。
第14题:
土壤水分运动表述有问题的是()
第15题:
农田土壤水分存在的基本形式可分固态、液态和汽态三种形态。液态水按其运动特性又可分为()3类。
第16题:
土壤中所有的大小孔隙都充满水时,水分流动的推动力是()。
第17题:
土壤饱和水的运动在()推动力作用下进行。
第18题:
由于()的存在而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叫做溶质势。溶质势表示溶液中水分潜在的渗透能力的大小,因此,溶质势又可称为()。溶质势也可按范特霍夫公式Ψs=Ψπ=()来计算。
第19题:
第20题:
吸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田间持水量、毛管断裂点和凋萎系数
汽态水、吸湿水、薄膜水
重力势、压力势、基质势
第21题:
重力势
渗透势
压力势
电动势
第22题:
渗透势
压力势
衬质势
压力势和渗透势
第23题:
第24题:
A基质势Ψm
B压力势ψp
C重力势ψg
D渗透势ψ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