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B
更多“单侧肺通气低氧血症发生机制主要是哪些()”相关问题
  • 第1题:

    单侧肺通气低氧血症发生机制主要是

    A、通气侧肺V/Q<0.8

    B、非通气侧肺萎缩

    C、麻醉控制非通气侧HPV

    D、通气压力低导致氧供不足

    E、吸入气氧浓度过低


    参考答案:AB

  • 第2题:

    单肺通气期间的低氧血症最常由双腔导管腔内阻塞与分流引起,下列哪些处理正确

    A、吸引分泌物

    B、健侧肺采用PEEP

    C、患侧肺采用CPAP

    D、间断双侧通气

    E、调整双腔气管导管的位置


    参考答案:ABCDE

  • 第3题:

    单肺通气的生理变化包括

    A.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增大
    B.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C.低氧血症
    D.肺内分流增加
    E.单肺通气用于肺手术时,开胸侧肺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比健肺更明显

    答案:A,B,C,D
    解析:

  • 第4题:

    如何预防单肺通气时低氧血症?


    正确答案: (1)如麻醉用了氧化亚氮应即停止使用
    (2)检查有无操作不当,导管位置是否正确,麻醉机有无故障、血流动力学状态是否稳定,对支气管进行吸引清除分泌物
    (3)先改善上肺(非通气肺)的VA/Q比值
    (4)采用通气侧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也可开始就行通气侧PEEP以改善VA/Q比值
    (5)若PaO2明显降低,应通知术者进行双肺通气,至情况好转后再让术侧肺萎陷
    (6)如低氧血症持续存在,术者可压迫或钳夹术侧肺动脉或其分支以改善VA/Q比值

  • 第5题:

    单侧肺通气出现无法改善的低氧血症可采取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1)健侧肺用低压PEEP以提高该侧肺的VA/Q比值,从而提高该侧肺循环的血氧量;
    (2)手术侧总支气管插入细管持续供氧,改善此侧肺血氧合,从而提高氧分压;
    (3)手术侧行高频通气;
    (4)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情况下,每30分钟左右涨肺一次,预防长时间肺萎缩。

  • 第6题:

    单肺通气的生理变化包括()。

    • A、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增大
    • B、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 C、低氧血症
    • D、肺内分流增加
    • E、单肺通气用于肺手术时,开胸侧肺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比健肺更明显

    正确答案:A,B,C,D

  • 第7题:

    肺性脑病发生机制主要是()

    • A、高碳酸血症
    • B、电解质紊乱
    • C、低氧血症
    • D、脑微血栓形成
    • E、脑供血减少

    正确答案:A,C

  • 第8题:

    单选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单纯低氧血症最重要的机制是()。
    A

    肺泡通气量下降

    B

    通气/血流比例失衡

    C

    弥散功能障碍

    D

    肺内分流

    E

    膈肌疲劳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导致发生低氧血症的机制有()。
    A

    低通气

    B

    通气血流比值(V/Q)异常

    C

    肺内分流

    D

    心内左-右分流

    E

    肺泡弥散障碍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肺性脑病发生机制主要是()
    A

    高碳酸血症

    B

    电解质紊乱

    C

    低氧血症

    D

    脑微血栓形成

    E

    脑供血减少


    正确答案: A,C
    解析: 肺性脑病的发生主要与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有关,另外与酸中毒、特别是脑细胞内酸中毒有关。

  • 第11题:

    问答题
    如何预防单肺通气时低氧血症?

    正确答案: (1)如麻醉用了氧化亚氮应即停止使用
    (2)检查有无操作不当,导管位置是否正确,麻醉机有无故障、血流动力学状态是否稳定,对支气管进行吸引清除分泌物
    (3)先改善上肺(非通气肺)的VA/Q比值
    (4)采用通气侧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也可开始就行通气侧PEEP以改善VA/Q比值
    (5)若PaO2明显降低,应通知术者进行双肺通气,至情况好转后再让术侧肺萎陷
    (6)如低氧血症持续存在,术者可压迫或钳夹术侧肺动脉或其分支以改善VA/Q比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配伍题
    间质性肺疾病发生Ⅰ型呼吸衰竭最主要的机制是()|肺疾病发生单纯低氧血症最主要的机制是()
    A

    弥散功能障碍

    B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C

    氧耗量增加

    D

    肺动静脉分流

    E

    肺泡通气量下降


    正确答案: E,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肺性脑病发生机制主要是

    A.高碳酸血症

    B.电解质紊乱

    C.低氧血症

    D.脑微血栓形成

    E.脑供血减少


    正确答案:AC

  • 第14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单纯低氧血症最重要的机制是

    A.肺泡通气量下降

    B.通气/血流比例失衡

    C.弥散功能障碍

    D.肺内分流

    E.膈肌疲劳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单肺通气导致低氧血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麻醉后采用侧卧位,肺血分布为下肺优势,而通气为上肺优势,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可导致低氧血症;
    (2)开胸后肺萎陷,开胸侧通气减少而血流并未相应减少造成肺内分流,非开胸侧肺受腹腔内容物、纵膈和重力的影响通气不良,而血流灌注较多,也可出现肺内分流,导致低氧血症;
    (3)缺氧性肺血管收缩。

  • 第16题:

    导致发生低氧血症的机制有()。

    • A、低通气
    • B、通气血流比值(V/Q)异常
    • C、肺内分流
    • D、心内左-右分流
    • E、肺泡弥散障碍

    正确答案:A,B,C,E

  • 第17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单纯低氧血症最重要的机制是()

    • A、肺内分流
    • B、肺泡通气量下降
    • C、通气/血流比例失衡
    • D、弥散功能障碍
    • E、膈肌疲劳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单侧肺通气时,哪项与预防低氧血症不符()

    • A、保持有效通气
    • B、血氧饱和度维持90%
    • C、吸入50%氧
    • D、约30分钟膨肺一次
    • E、维持足够麻醉镇痛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单肺通气低氧血症发生机制主要是哪些()

    • A、非通气侧肺萎陷
    • B、通气侧肺V/Q小于0.8
    • C、麻醉药抑制非通气侧肺HPV
    • D、通气压力低导致供氧不足
    • E、通气不是纯氧

    正确答案:A,B

  • 第20题:

    多选题
    单肺通气的生理变化包括()。
    A

    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增大

    B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C

    低氧血症

    D

    肺内分流增加

    E

    单肺通气用于肺手术时,开胸侧肺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比健肺更明显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单侧肺通气低氧血症发生机制主要是哪些()
    A

    非通气侧肺萎陷

    B

    通气侧肺V/Q<0.8

    C

    麻醉药控制非通气侧肺HPV

    D

    通气压力低导致氧供不足

    E

    通气不是纯氧


    正确答案: C,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单侧肺通气时,哪项与预防低氧血症不符()
    A

    保持有效通气

    B

    血氧饱和度维持90%

    C

    吸入50%氧

    D

    约30分钟膨肺一次

    E

    维持足够麻醉镇痛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单肺通气低氧血症发生机制主要是哪些()
    A

    非通气侧肺萎陷

    B

    通气侧肺V/Q小于0.8

    C

    麻醉药抑制非通气侧肺HPV

    D

    通气压力低导致供氧不足

    E

    通气不是纯氧


    正确答案: C,E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