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IA分析中标本抗原浓度越高()
第1题:
在用RIA检测某种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时,其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放射性强度越大,表明
A.该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越高
B.游离的标记激素的浓度越高
C.该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越低。
D.对这种激素的特异性抗体浓度越高
E.以上均不对
第2题:
钩状效应是指用ELISA一步法测定标本中待测抗原时,抗原浓度过( ),实测值偏( )的现象,极易造成假阴性
A、低,高
B、高,高
C、高,低
D、低,低
E、高,不变
第3题:
在速率散射比浊分析中,不出现第二峰值信号提示
A、被测定抗原量过高
B、被测定抗原量太低
C、第一峰值信号是由全部待测抗原产生
D、反应液中抗体浓度过高
E、反应液中免疫复合物浓度过高
第4题:
正向间接凝集试验
A、抗体致敏载体,以检验标本中相应抗原
B、用于检测标本中抗原
C、形成肉眼可见凝集块者为阴性
D、临床用于检测HBsAg、AFP等
E、抗原致敏载体,以检测标本中相应的抗体
第5题:
方法比较实验中标本分析物浓度范围:如可能,实验标本的分析物浓度不在参考范围应占()
第6题:
当标本中待测抗原浓度相当高时,过量抗原分别和固相抗体及酶标抗体结合,而不再形成夹心复合物,所得结果将低于实际含量的现象称为()
第7题:
在用RIA检测某种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时,其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放射性强度越大,表明()
第8题:
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非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有()
第9题:
很弱的标记抗原的偏振荧光
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偏振荧光
很弱的标记抗体的偏振荧光
很强的标记抗原的偏振荧光
第10题:
抗体的非特异性交叉反应性
增浊剂浓度过低
反应时间不合适
仪器故障
抗原过剩
第11题:
第12题:
游离的标记抗原越少
形成的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越少
形成的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越多
发出的偏振荧光越强
游离的已知抗体越多
第13题:
与放射免疫分析的灵敏度成正比的是 ( )
A、标记抗原浓度
B、未标记抗原浓度
C、标记抗原的比放射性
D、标记抗体的浓度
E、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
第14题:
庆大霉素血药浓度测定的常用方法是
A、微生物法
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C、放射免疫测定(RIA)法
D、荧光偏振免疫分析(FPIA)法
E、高压液相色谱(HPLC)法
第15题:
双位点一步法钩状效应的产生是因为
A.标本中的抗原不纯
B.洗涤不充分
C.孵育时间过长
D.酶标抗体过量
E.标本中的抗原浓度过高
第16题:
第17题:
()对偏振荧光免疫分析测定有干扰,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消除此干扰,是保证FPIA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的关键
第18题:
放射免疫分析法是用来测定样品中()的浓度。
第19题:
在用RIA检测某种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时,其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放射性强度越大,表明()
第20题:
FPIA分析中标本抗原浓度越高()
第21题:
该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越高
该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越低
游离的标记激素的浓度越高
对这种激素的特异性抗体浓度越高
游离的标记激素浓度越低
第22题:
发出的偏振荧光越强
游离的标记抗原越少
形成的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越多
形成的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越少
游离的已知抗体越多
第23题:
抗原
抗体
抗原或抗体
抗原和抗体
以上都不是
第24题:
1/5
1/4
1/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