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35岁,16个月前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左乳浸润性导管癌,腋淋巴结转移6/21。免疫组织化学:ER(+),PR(-),HER-2(+++)。术后行AC→TH辅助治疗,曲妥珠单抗(赫赛汀)辅助治疗52周,末次使用曲妥珠单抗时间为7个月前。近日复查:多发脑转移,伴多发肝转移;无颅内高压症状及脑膜刺激征;肝功能无明显异常;ECOG=1。目前首选的全身治疗为()。A、单药卡培他滨治疗B、单药拉帕替尼治疗C、拉帕替尼+卡培他滨联合治疗D、单药曲妥珠单抗治疗E、曲妥珠单抗+卡培他滨联合治疗

题目

患者女,35岁,16个月前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左乳浸润性导管癌,腋淋巴结转移6/21。免疫组织化学:ER(+),PR(-),HER-2(+++)。术后行AC→TH辅助治疗,曲妥珠单抗(赫赛汀)辅助治疗52周,末次使用曲妥珠单抗时间为7个月前。近日复查:多发脑转移,伴多发肝转移;无颅内高压症状及脑膜刺激征;肝功能无明显异常;ECOG=1。目前首选的全身治疗为()。

  • A、单药卡培他滨治疗
  • B、单药拉帕替尼治疗
  • C、拉帕替尼+卡培他滨联合治疗
  • D、单药曲妥珠单抗治疗
  • E、曲妥珠单抗+卡培他滨联合治疗

相似考题
更多“患者女,35岁,16个月前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左乳”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女,42岁。因发现左乳外上象限肿物,于2年前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左乳浸润性导管癌Ⅲ级,2.5cm×2.0cm×2.0cm,ER(-),PR(-),HER-2(+),腋淋巴结转移10/32。全面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术后接受6个周期的紫杉醇(泰素)和表阿霉素化学治疗,后定期随访。该患者术后出现局部区域复发的概率为()。

    • A、0~10%
    • B、10%~15%
    • C、20%~40%
    • D、40%~50%
    • E、50%~60%

    正确答案:C

  • 第2题:

    多选题
    患者女,43岁,未绝经,1个月前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4/20。免疫组织化学:ER(++),PR(-),HER-2(++)。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区域包括()。
    A

    左侧胸壁

    B

    左侧锁骨上、下区

    C

    左侧腋窝

    D

    右乳

    E

    右侧锁骨上、下区

    F

    右侧腋窝


    正确答案: D,F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3题:

    单选题
    患者女,62岁,1个月前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左乳浸润性导管癌,腋淋巴结转移2/21。免疫组织化学:ER(++),PR(-),HER-2(+)。首选的内分泌治疗为()。
    A

    三苯氧胺

    B

    托瑞米芬

    C

    芳香化酶抑制药

    D

    卵巢功能抑制+芳香化酶抑制药

    E

    卵巢功能抑制+三苯氧胺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4题:

    患者女,43岁,因“发现左乳肿物1个月”来诊。有明确的乳腺癌家族史。查体:左乳内上象限可触及肿物,约2cm×2cm,质中,活动度可;腋窝及锁骨上、下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左乳肿物穿刺活检:小叶原位癌。BRCA1突变。 最佳治疗为()。

    • A、保乳术
    • B、双侧乳腺切除+乳房重建术
    • C、左乳肿物局部切除
    • D、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 E、放射治疗

    正确答案:A

  • 第5题:

    单选题
    患者女,56岁,左乳外上象限4cm×3cm肿块,可推动,但患者双手叉腰时肿块活动度明显受限,左腋窝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该患者若确诊为乳腺癌,手术方式应选择()
    A

    乳腺癌根治术

    B

    乳腺癌扩大根治术

    C

    保留胸大肌、胸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D

    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E

    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