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25岁,四肢无力伴有肌肉触痛2个月,不规则低温37.8℃左右,服用吲哚美辛(消炎痛)等症状时轻时重。体检:四肢肌力4级,不能连续进行蹲立动作。关节无红肿,肌痛尤以近端大肌群为著,腱反射存在。血沉40mm/1h,血磷酸肌酸激酶(CPK)2638U/L。若接受神经电生理检查,典型表现是()A、神经重复频率刺激出现动作电位波幅递减10%以上B、运动单位电位数目减少,呈宽时限、高波幅以及多相的波形,巨运动单位电位多见C、低波幅、短时限的运动单位电位,多相波比例增多以及运动单位电位不稳定D、F波或H波反射延迟或

题目

女,25岁,四肢无力伴有肌肉触痛2个月,不规则低温37.8℃左右,服用吲哚美辛(消炎痛)等症状时轻时重。体检:四肢肌力4级,不能连续进行蹲立动作。关节无红肿,肌痛尤以近端大肌群为著,腱反射存在。血沉40mm/1h,血磷酸肌酸激酶(CPK)2638U/L。若接受神经电生理检查,典型表现是()

  • A、神经重复频率刺激出现动作电位波幅递减10%以上
  • B、运动单位电位数目减少,呈宽时限、高波幅以及多相的波形,巨运动单位电位多见
  • C、低波幅、短时限的运动单位电位,多相波比例增多以及运动单位电位不稳定
  • D、F波或H波反射延迟或消失,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
  • E、正常

相似考题
更多“女,25岁,四肢无力伴有肌肉触痛2个月,不规则低温37.8℃左右”相关问题
  • 第1题:

    女性,7岁,持续发热l周,体温可达39.6~40.2℃,每天最低温度为37.8℃左右,此热型属于A.波浪热

    女性,7岁,持续发热l周,体温可达39.6~40.2℃,每天最低温度为37.8℃左右,此热型属于

    A.波浪热

    B.间歇热

    C.稽留热

    D.弛张热

    E.不规则热


    正确答案:C

  • 第2题:

    女性,7岁。持续发热1周,体温可达39.6~40.2℃,每天最低温度为37.8℃左右,此热型属于

    A:波浪热
    B:间歇热
    C:稽留热
    D:弛张热
    E:不规则热

    答案:D
    解析:
    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温差在2.0℃以上,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

  • 第3题:

    女性,48岁,近2个月来感双肩发沉,举臂无力,走路耐力下降,查ESR.47mm(第1小时末)多发性肌炎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 A、四肢近端及远端肌肉进行性肌力下降
    • B、四肢近端肌肉进行性肌力下降
    • C、四肢远端肌肉进行性肌力下降
    • D、四肢无力伴有视力障碍
    • E、四肢无力伴有体重明显下降

    正确答案:B

  • 第4题:

    女,25岁,四肢无力伴有肌肉触痛2个月,不规则低温37.8℃左右,服用吲哚美辛(消炎痛)等症状时轻时重。体检:四肢肌力4级,不能连续进行蹲立动作。关节无红肿,肌痛尤以近端大肌群为著,腱反射存在。血沉40mm/1h,血磷酸肌酸激酶(CPK)2638U/L。若接受神经电生理检查,典型表现是()

    • A、神经重复频率刺激出现动作电位波幅递减10%以上
    • B、运动单位电位数目减少,呈宽时限、高波幅以及多相的波形,巨运动单位电位多见
    • C、低波幅、短时限的运动单位电位,多相波比例增多以及运动单位电位不稳定
    • D、F波或H波反射延迟或消失,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
    • E、正常

    正确答案:C

  • 第5题:

    单选题
    女,25岁,四肢无力伴有肌肉触痛2个月,不规则低温37.8℃左右,服用吲哚美辛(消炎痛)等症状时轻时重。体检:四肢肌力4级,不能连续进行蹲立动作。关节无红肿,肌痛尤以近端大肌群为著,腱反射存在。血沉40mm/1h,血磷酸肌酸激酶(CPK)2638U/L。该病例诊断为()
    A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

    B

    风湿性关节炎

    C

    多发性肌炎

    D

    吉兰-巴雷综合征

    E

    周期性麻痹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患儿女,7岁。持续发热1周,体温可达39.6~40.2℃,每天最低温度为37.8℃左右,此热型属于A.波浪热SXB

    患儿女,7岁。持续发热1周,体温可达39.6~40.2℃,每天最低温度为37.8℃左右,此热型属于

    A.波浪热

    B.间歇热

    C.稽留热

    D.弛张热

    E.不规则热


    正确答案:D
    本题为记忆题。本题无难度,只需记住几种热型的定义即可分辨:本例为高热39.6~40.2℃,但最低至37.8℃,未达正常。24小时内体温高低相差1℃以上,符合弛张热。本例无间歇热(体温可正常),无回归(或波浪热型),也无马鞍状热型(其间可退热)。故A、B及E均不对。本例如无最低37.8℃体温,则应为24小时之内温差为0.6℃(1℃)的稽留热。因此A也不对。

  • 第7题:

    患者,女,7岁,持续发热1周,体温可达39. 6~40.2°C,每天最低温度为37.8°C左右。此热型属于

    A.波浪热
    B.间歇热
    C.稽留热
    D.弛张热
    E.不规则热

    答案:C
    解析:

  • 第8题:

    女,25岁,四肢无力伴有肌肉触痛2个月,不规则低温37.8℃左右,服用吲哚美辛(消炎痛)等症状时轻时重。体检:四肢肌力4级,不能连续进行蹲立动作。关节无红肿,肌痛尤以近端大肌群为著,腱反射存在。血沉40mm/1h,血磷酸肌酸激酶(CPK)2638U/L。该病例诊断为()

    • A、肢带型肌营养不良
    • B、风湿性关节炎
    • C、多发性肌炎
    • D、吉兰-巴雷综合征
    • E、周期性麻痹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单选题
    患者,女,7岁,持续发热一周,体温可达39.6℃~40.2℃,每天最低温度为37.8℃左右,此热型属于()。
    A

    波浪热

    B

    间歇热

    C

    稽留热

    D

    弛张热

    E

    不规则热


    正确答案: B
    解析: 一天内体温波动大于2℃,最低体温高于正常,符合弛张热特点。

  • 第10题:

    单选题
    女,25岁,四肢无力伴有肌肉触痛2个月,不规则低温37.8℃左右,服用吲哚美辛(消炎痛)等症状时轻时重。体检:四肢肌力4级,不能连续进行蹲立动作。关节无红肿,肌痛尤以近端大肌群为著,腱反射存在。血沉40mm/1h,血磷酸肌酸激酶(CPK)2638U/L。若接受神经电生理检查,典型表现是()
    A

    神经重复频率刺激出现动作电位波幅递减10%以上

    B

    运动单位电位数目减少,呈宽时限、高波幅以及多相的波形,巨运动单位电位多见

    C

    低波幅、短时限的运动单位电位,多相波比例增多以及运动单位电位不稳定

    D

    F波或H波反射延迟或消失,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

    E

    正常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