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是一种巧妙的安排,让我们这个地球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火、土资源。但是,藉此而赖以生存的人类绝不满足于仅仅从这些自然资源中获取谷物等以填饱肚子。当然,也只有当他们远离饥饿的时候,才有心思去利用其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对周围丰富的联想能力以及由此而迸发出的无限创造力,从而将某些自然物转换成为人所需的人造物,创造出一种与当时人类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形式--制陶。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温饱问题的解决是艺术创造的必要的物质基础B、制陶技术是人类创造性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结果C、人类生产形式的改进源于提升生活

题目

确实是一种巧妙的安排,让我们这个地球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火、土资源。但是,藉此而赖以生存的人类绝不满足于仅仅从这些自然资源中获取谷物等以填饱肚子。当然,也只有当他们远离饥饿的时候,才有心思去利用其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对周围丰富的联想能力以及由此而迸发出的无限创造力,从而将某些自然物转换成为人所需的人造物,创造出一种与当时人类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形式--制陶。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温饱问题的解决是艺术创造的必要的物质基础
  • B、制陶技术是人类创造性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结果
  • C、人类生产形式的改进源于提升生活方式的需求
  • D、制陶技术是人类利用自然满足所需能力的标志

相似考题
更多“确实是一种巧妙的安排,让我们这个地球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相关问题
  • 第1题:

    风能是一种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分布广泛。()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吗?


    正确答案: 从总体上看,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拥有的水资源可不算少。但是,由于大自然赋予水极好的溶解性,自然水体的水皆不能保持原有的性质,所以并非全都适应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多方需求。严格地说,唯有淡水——含盐量低于0.3%的水,才是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
    虽然,地球上的水资源总共有14.5亿立方千米,按世界人口摊分,相当于20个人占有一座三门峡水库,似乎没有匮乏短缺之虑。但是,其中97%以上的是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镁的海水,不能供人们直接利用。真正保存在大陆上的淡水还不到3%。何况这个“3%”有的禁锢在极地冰帽和高山冰川之中;有的埋藏在不为人知的地层底下;有的又被无情的太阳挟持而去,升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气空间。这样七折八扣地算下来,方便让人们利用的淡水,只有淡水总量的0.25%,如同地球上的全部淡水是一百个馒头,人们分到的只有半个的一半。如果说每人每年需用淡水是1500吨的话,地球上当今60亿人口,每年共计需用淡水便不下9万亿吨,到21世纪中叶,还得翻番,增加到18万亿吨。这个数目约等于地球淡水总量的1/30。
    当然,淡水资源是一种可以再生的水资源。被太阳挟持到大气空间去了的淡水,还可通过降雨的方式还给大陆。然而降雨既随地区变化,也随季节变化,降雨量的分布,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极不均匀。于是便造成了有的地方水源资源丰富,有的地方水源枯竭,有的涝,有的旱。通常,淡水丰度高的地方,人口密度也相应高得多。
    现在,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尤其是可供人们利用的那一部分,是何等的稀少、何等的精贵!毋庸讳言,随着人口的剧增和工农业迅猛地发展,淡水资源眼看就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譬如我国目前的人均淡水资源量,是世界人均淡水资源量的1/4,是世界13个缺水的国家之一。据统计,全国668个城市中,400个城常年供水不足,其中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日缺水量达1600万吨。由于缺水,每年影响工业产值达2000多亿元。这样看来,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认为淡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尽藏”,已经成为历史。而鲁迅先生在《二心集》“进化和退化”中所说的“林木伐尽,水泽湮灭,将来的一滴水和血液等价”,却正在变为现实。
    为了引起全世界人民对水资源,尤其是淡水资源的极度关注,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自当年起,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 第3题:

    人们常说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对,这种说法不但没有事实根据,而且是有害的。虽然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却不充裕,人们可以利用的0.65%,而且分布很不均匀,人类就是依靠这些水维持生命和从事生产建设的。
    有的科学家曾这样预测:“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所以每个人都应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树立起节约用水的好风尚。

  • 第4题:

    阳光、空气、水是我们生存的保证,我们同学们都知道地球上淡水资非常缺乏,要节约用水,但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地球上的80%空气集中在地球上空的对流层中,总重量大约只有6000亿吨,所以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第5题:

    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B、地球上的水总储量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
    • C、全球淡水资源主要储存于河流中

    正确答案:B

  • 第6题:

    化石燃料在地球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下述那些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A、空气
    • B、水
    • C、森林
    • D、粮食
    • E、石油

    正确答案:A,B

  • 第8题:

    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正确答案:错误

  • 第9题:

    多选题
    下述那些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A

    空气

    B

    C

    森林

    D

    粮食

    E

    石油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正确答案: 由于地球上存在着水循环作用,大气降水(雨、雪等)会不断的对水资源进行补给,所以水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但是水资源的这种可恢复性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却是有限的,如果不讲究科学,超过限度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定会带来很多恶果,有些地区长期超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等即是例子。因此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水是常用的灭火剂,在所有的灭火剂中被广泛应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水是常用的灭火剂,在灭火中广泛应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各种船舶都设有水消防系统。其灭火对象主要为以下几种:
    1、用于扑灭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
    2、喷雾水枪喷出税务能罩住燃烧物,吸热后形成蒸汽窒息火焰,可用于扑灭原油、重油的火灾;
    3、水柱或水雾能对油舱壁、甲板及油柜表面进行冷却和保护消防人员免受火辐射的灼伤,使消防人员 可以更加接近火场。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地球上的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

    地球上的水总储量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

    C

    全球淡水资源主要储存于河流中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正确答案: 由于地球上存在着水循环作用,大气降水(雨、雪等)会不断的对水资源进行补给,所以水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但是水资源的这种可恢复性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却是有限的,如果不讲究科学,超过限度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定会带来很多恶果,有些地区长期超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等即是例子。因此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第14题: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5题:

    为什么说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正确答案: 地表、地下的各种淡水处在水循环系统中,不断得到大气降水的补给。每年参与全球水循环的水量为577万亿立方米,占地球水储量的0.04%,而作为陆地上各种水体补给来源的降水量就更少了,年平均只有119万立方米,占地球水储量的0.0086%。这119万亿立方米水就是世界各种耗水量的极限,所以说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第16题:

    海洋生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随意使用。()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水是常用的灭火剂,在所有的灭火剂中被广泛应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水资源是一种()。

    • A、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 B、再生资源
    • C、非再生资源
    • D、无限的资源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问答题
    人们常说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对,这种说法不但没有事 实根据,而且是有害的。虽然地球的总水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却不充裕,人们可以利用的0.65%,而且分布很不均匀,人类就是依靠这些水以推持生命和从事生产建设的。有科学家曾这样预测:“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所以每个人都应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树立起节约用水的好风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水资源是一种()。
    A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B

    再生资源

    C

    非再生资源

    D

    无限的资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风能是一种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分布广泛。()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吗?

    正确答案: 从总体上看,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拥有的水资源可不算少。但是,由于大自然赋予水极好的溶解性,自然水体的水皆不能保持原有的性质,所以并非全都适应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多方需求。严格地说,唯有淡水——含盐量低于0.3%的水,才是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
    虽然,地球上的水资源总共有14.5亿立方千米,按世界人口摊分,相当于20个人占有一座三门峡水库,似乎没有匮乏短缺之虑。但是,其中97%以上的是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镁的海水,不能供人们直接利用。真正保存在大陆上的淡水还不到3%。何况这个“3%”有的禁锢在极地冰帽和高山冰川之中;有的埋藏在不为人知的地层底下;有的又被无情的太阳挟持而去,升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气空间。这样七折八扣地算下来,方便让人们利用的淡水,只有淡水总量的0.25%,如同地球上的全部淡水是一百个馒头,人们分到的只有半个的一半。如果说每人每年需用淡水是1500吨的话,地球上当今60亿人口,每年共计需用淡水便不下9万亿吨,到21世纪中叶,还得翻番,增加到18万亿吨。这个数目约等于地球淡水总量的1/30。
    当然,淡水资源是一种可以再生的水资源。被太阳挟持到大气空间去了的淡水,还可通过降雨的方式还给大陆。然而降雨既随地区变化,也随季节变化,降雨量的分布,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极不均匀。于是便造成了有的地方水源资源丰富,有的地方水源枯竭,有的涝,有的旱。通常,淡水丰度高的地方,人口密度也相应高得多。
    现在,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尤其是可供人们利用的那一部分,是何等的稀少、何等的精贵!毋庸讳言,随着人口的剧增和工农业迅猛地发展,淡水资源眼看就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譬如我国目前的人均淡水资源量,是世界人均淡水资源量的1/4,是世界13个缺水的国家之一。据统计,全国668个城市中,400个城常年供水不足,其中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日缺水量达1600万吨。由于缺水,每年影响工业产值达2000多亿元。这样看来,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认为淡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尽藏”,已经成为历史。而鲁迅先生在《二心集》“进化和退化”中所说的“林木伐尽,水泽湮灭,将来的一滴水和血液等价”,却正在变为现实。
    为了引起全世界人民对水资源,尤其是淡水资源的极度关注,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自当年起,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