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脑梗死CT表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缺血期可表现为灰白质界限模糊 B、梗塞死期脑组织肿胀、沟回变平 C、“模糊效应期”出现于2~3周 D、1~2月后梗死区可液化形成囊腔 E、病变区强化出现于24小时后

题目

关于脑梗死CT表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缺血期可表现为灰白质界限模糊 
  • B、梗塞死期脑组织肿胀、沟回变平 
  • C、“模糊效应期”出现于2~3周 
  • D、1~2月后梗死区可液化形成囊腔 
  • E、病变区强化出现于24小时后 

相似考题
更多“关于脑梗死CT表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关于胰腺癌CT表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局部实质性肿块
    • B、肿块远端胰体萎缩
    • C、胰周脂肪消失
    • D、胰管不规则钙化
    • E、胰周血管受侵包裹

    正确答案:D

  • 第2题:

    腔隙性脑梗死的CT表现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CT平扫基底节区或丘脑区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清楚,直径在10~15mm,无明显占位表现,可多发。4周左右形成脑脊液样低密度软化灶,同时出现病灶附近脑室扩大、脑沟、脑池增宽等脑部萎缩性变化。腔隙性脑梗死如累及皮质,表现为脑沟增宽,脑回变窄或消失;②增强扫描梗死1~3个月可发生均一或不规则斑片状强化,第2~3周最明显,形成软化灶后不再强化,并难与其他原因所致的软化灶相鉴别。

  • 第3题:

    请简述出血性脑梗死CT表现?


    正确答案:又称梗死后出血,常见于大面积脑梗死,占位效应明显,在低密度脑梗死灶中出现高密度影。

  • 第4题:

    关于急性肺脓肿CT表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病变常为单发
    • B、右肺多于左肺
    • C、上叶后段多见
    • D、与肺肿瘤的鉴别,增强扫描作用不大
    • E、可引起局部胸膜病变

    正确答案:D

  • 第5题:

    关于出血性脑梗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发生在大面积脑梗死之后
    • B、和面积无关,主要和梗死位置有关
    • C、风湿性心脏病伴发的梗死易发生该病
    • D、接近皮质的梗死易发生该病
    • E、在CT上可见混杂密度改变

    正确答案:A,C,D,E

  • 第6题:

    出血性脑梗死的CT表现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出血性脑梗死是指在脑梗死基础上原梗死灶内又发生出血,一般发生在梗死后数天至数十天之后。CT平扫表现为原有的低密度区内出现高密度脑出血影,根据CT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①中心型梗死灶较大,呈楔形分布,出血灶位于病灶中心,为高密度团片影,如果出血较多可覆盖整个梗死灶,致使周围水肿加重,占位效应明显。②边缘型梗死灶可大可小,出血灶位于边缘,呈带状、弧状、环状或断续环状,占位相对较轻。③混合型兼上述两型表现,多以中心型为主。

  • 第7题:

    简述脑梗死的CT表现。


    正确答案: 脑梗死CT表现与梗死类型及病期有关。
    (1)缺血性脑梗死:脑血管闭塞后24小时内,CT检查可无阳性发现。24小时后呈低或混杂密度区,常并发脑水肿和占位表现。1~2周后边缘变清楚,2~3周后病灶变成等密度,4~6周则变为低密度软化灶。病侧脑室扩大。脑梗死3天至6周时低密度区中可出现脑回状、斑状或环状增强。
    (2)出血性脑梗死:好发于皮质和基底核,为大片低度区中出现不规则的高密度出血斑。
    (3)腔隙性脑梗死:多位于基底核与脑干,表现为直径<1.0cm边缘清楚的低密度灶。

  • 第8题:

    问答题
    叙述脑梗死的病理变化和MRI表现的关系?

    正确答案: 脑梗死是因脑血管阻塞而造成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发生之后脑组织病理变化表现为由脑缺血到脑组织坏死,再到脑组织软化这一渐进过程。不同的病理阶段,MRI表现有所不同。
    (1)梗塞6小时之内,主要表现为脑缺血区水分增加,细胞内大量自由水聚集,血脑屏障尚未破坏。此时T1、T2弛豫时间延长,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称为超急性期。
    (2)梗塞后6~12小时,细胞毒性水肿进一步加重,髓鞘脱失,脑细胞坏死,血脑屏障破坏,血管源性水肿出现,水分和蛋白质大分子进入梗塞区,脑水肿进一步加重,继之发生的占位效应会阻塞微循环,梗塞范围进一步增大,T1、T2弛豫时间进一步延长,此时行Gd-DTPA增强,可见梗塞区脑回状强化,称为急性期。
    (3)梗塞后2~7天,由于血脑屏障破坏,梗塞区过度灌注,此期血管源性水肿继续加重,占位效应最明显,梗塞区仍呈长Tl、长T2信号,MRI增强继续可见强化,称为亚急性期。
    (4)梗塞后8~14天,梗塞中心细胞坏死,周围血管增生,血脑屏障通透性最大,占位效应消退,MRI平扫及增强表现基本同前,但部分病例此期易并发梗塞后脑出血,而在梗塞区见到斑片状高信号,称为稳定期。
    (5)梗塞15天以后,轻者病例逐渐恢复,重者逐渐形成囊变和软化,可长期持续并出现局限性脑萎缩。囊变软化区信号接近脑脊液信号,病程至此进入慢性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下列各项,关于脑梗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脑脊液压力增高

    B

    头颅CT梗死灶呈多发性

    C

    出血性梗死脑脊液可见红细胞

    D

    感染性梗死脑脊液可见白细胞增高

    E

    头颅磁共振可见颈动脉及主动脉狭窄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脑梗死的CT表现。

    正确答案: 脑梗死CT表现与梗死类型及病期有关。
    (1)缺血性脑梗死:脑血管闭塞后24小时内,CT可无阳性发现。24小时后呈低或混杂密度区,常并发脑水肿和占位表现。1~2周后边缘变清楚,2~3周后病灶变成等密度,4~6周则变为低密度软化灶。病侧脑室扩大。脑梗死3天至6周时低密度区中可出现脑回状、斑状或环状增强。
    (2)出血性脑梗死:好发于皮质和基底核,为大片低度区中出现不规则的高密度出血斑。
    (3)腔隙性脑梗死:多位于基底核与脑干,表现为直径小于10cm且边缘清楚的低密度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出血性脑梗死的CT表现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 出血性脑梗死是指在脑梗死基础上原梗死灶内又发生出血,一般发生在梗死后数天至数十天之后。CT平扫表现为原有的低密度区内出现高密度脑出血影,根据CT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①中心型梗死灶较大,呈楔形分布,出血灶位于病灶中心,为高密度团片影,如果出血较多可覆盖整个梗死灶,致使周围水肿加重,占位效应明显。②边缘型梗死灶可大可小,出血灶位于边缘,呈带状、弧状、环状或断续环状,占位相对较轻。③混合型兼上述两型表现,多以中心型为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脑梗死病灶在CT上的表现是____________,脑出血病灶在CT上的表现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低密度影 ;高密度影

  • 第13题:

    简述腔隙性脑梗死CT表现?


    正确答案:基底节区或丘脑区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清楚,直径在10-15mm,无明显占位表现,可多发。4周左右形成低密度软化状,同时附近脑室扩大,脑沟、脑池增宽等局部萎缩性变化。增强扫描可发生均一或不规则斑片状强化,2-3周最明显,形成软化灶后不强化。

  • 第14题:

    简述脑梗死的分类与CT表现和MRI表现。


    正确答案:脑梗死分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缺血性脑梗死CT表现:为边缘清楚的低密度区,其范围与闭塞血管分布区一致,同时累及灰、白质,多呈扇形。
    梗死后2~3周内,可出现模糊效应,CT平扫病灶为等密度;增强表现为脑回样强化。1~2个月后表现为低密度囊腔。出血性脑梗死:多在缺血脑梗一周后发生,CT表现:不规则的低密度脑梗死病灶内可有高密度出血灶,呈斑点状或片状,占位效应明显。
    腔隙性脑梗死:系深部髓质小动脉闭塞所致,缺血灶为10~15mm大小,好发于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CT表现为直径10~15mm大小,边缘清楚的低密度灶。

  • 第15题:

    关于脑梗死前期2b期CT灌注表现,叙述正确的是()

    • A、MTT、TTP延长,CBF、CBV下降
    • B、MTT延长,TTP、CBF、CBV正常
    • C、MTT、TTP延长,CBF、CBV正常
    • D、MTT、TTP正常,CBF、CBV下降
    • E、MTT、TTP延长,CBF、CBV增高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脑出血与脑梗死的CT表现相似是在慢性期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腔隙性脑梗死及其CT表现有哪些?


    正确答案: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发生于豆纹动脉、丘脑穿支动脉、基底动脉之旁中央支等穿通支而引起的梗塞灶。CT扫描表现为小于15mm的圆形、卵圆形缺血灶,多位于基底节内囊区、丘脑、脑室旁深部白质、脑桥等。发病24小时内CT扫描往往不易显示,多于48-72小时后可见到边界模糊的低密度病灶,3~4周后形成囊性软化灶。

  • 第18题:

    单选题
    关于脑梗死前期2b期CT灌注表现,叙述正确的是()
    A

    MTT、TTP延长,CBF、CBV下降

    B

    MTT延长,TTP、CBF、CBV正常

    C

    MTT、TTP延长,CBF、CBV正常

    D

    MTT、TTP正常,CBF、CBV下降

    E

    MTT、TTP延长,CBF、CBV增高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脑梗死CT表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缺血期可表现为灰白质界限模糊

    B

    梗死期脑组织肿胀,沟回变平

    C

    模糊效应期出现于2~3周

    D

    1~2个月后梗死区可液化形成囊腔

    E

    病变区强化出现于24小时后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填空题
    脑梗死病灶在CT上的表现是____________,脑出血病灶在CT上的表现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低密度影 ,高密度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脑梗死的分类与CT表现和MRI表现。

    正确答案: 脑梗死分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缺血性脑梗死CT表现:为边缘清楚的低密度区,其范围与闭塞血管分布区一致,同时累及灰、白质,多呈扇形。
    梗死后2~3周内,可出现模糊效应,CT平扫病灶为等密度;增强表现为脑回样强化。1~2个月后表现为低密度囊腔。出血性脑梗死:多在缺血脑梗一周后发生,CT表现:不规则的低密度脑梗死病灶内可有高密度出血灶,呈斑点状或片状,占位效应明显。
    腔隙性脑梗死:系深部髓质小动脉闭塞所致,缺血灶为10~15mm大小,好发于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CT表现为直径10~15mm大小,边缘清楚的低密度灶。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