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结合家禽的解剖特点,试述家禽抗病能力差的原因。”相关问题
  • 第1题:

    叙述家禽痛风的发生原因?


    正确答案:引起家禽痛风的原因较为复杂,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一是体内尿酸生成过多,二是机体尿酸排泄障碍,后者可能是尿酸盐沉着症中的主要原因。
    引起尿酸生成过多的因素有:
    ①大量饲喂富含核蛋白和嘌呤碱的蛋白质饲料。这些饲料包括动物内脏(肝、脑、肾、胸腺、胰腺)、肉屑、鱼粉、大豆、豌豆等。如鱼粉用量超过8%,或尿素含量达13%以上或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超过28%时,由于核酸和嘌呤的代谢终产物——尿酸生成太多,引起尿酸盐血症;
    ②当家禽极度饥饿又得不到能量补充或家禽患有重度消耗性疾病(如淋巴白血病,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时,因体蛋白迅速大量分解,体内尿酸盐生成增多。
    引起尿酸排泄障碍的因素,包括所有引起家禽肾功能不全(肾炎、肾病等)的因素,可分为两类。
    ①传染性因素:凡具有嗜肾性,能引起肾机能损伤的病原微生物,如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禽腺病毒中的鸡包涵体肝炎和鸡产蛋下降综合征(EDS-76),败血性霉形体、雏白痢、艾美尔球虫、组织滴虫等可引起肾炎、肾损伤造成尿酸盐的排泄受阻。
    ②非传染性因素有两类。
    A.营养性因素:如日粮中长期缺乏维生素A,可引起肾小管、输尿管上皮代谢障碍,发生痛风性肾炎;饲料中含钙太多,含磷不足,或钙、磷比例失调引起钙异位沉着,形成肾结石或积砂;饲料中含镁过高,也可引起痛风;食盐过多,饮水不足,尿量减少,尿液浓缩等均可引起尿酸的排泄障碍。
    B.中毒性因素包括嗜肾性化学毒物、药物和毒菌毒素。如饲料中某些重金属如铬、镉、铊、汞、铅等蓄积在肾脏内引起肾病;石炭酸中毒引起肾病;草酸含量过多的饲料如菠菜、莴苣、开花甘蓝、蘑菇和蕈类等饲料中草酸盐可堵塞肾小管或损伤肾小管;磺胺类药物中毒,引起肾损害和结晶的沉淀;霉菌毒素如棕色曲霉毒素(ochratoxins)、镰刀菌毒素(fusariumtoxin)和黄曲霉毒素(aflatoxin)、卵泡霉素(oosporein)等,可直接损伤肾脏,引起肾机能障碍并导致痛风。
    此外,饲养在潮湿和阴暗的禽舍、密集的管理、运动不足、年老、纯系育种、受凉、孵化时湿度太大等因素皆可能成为促进本病发生的诱因。另外,遗传因素也是致病原因之一,如新汉普夏鸡就有关节痛风的遗传因子。

  • 第2题:

    以禽流感疫情为例,试述如何控制或消灭家禽烈性传染病?


    正确答案: (1)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立即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同时对病鸡群或场进行封锁和隔离
    (2)一旦确诊,立即在有关兽医部门指导下,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
    (3)同时扑杀疫点内的一切禽类,扑杀的禽类及其相关产品包括种苗,种蛋,菜蛋,动物粪便,饲料,垫料等,必须经深埋或焚烧等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4)对疫点内的禽舍,养禽工具,运输工具,场地及周围实施严格的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禁止疫区内的家禽及其产品贸易和流动,设立零时消毒关卡对运输工具等进行严格消毒,对疫区内贸易感禽群进行监控,同时加强对受害区内禽类的监察
    (5)在对疫点内的禽类及相关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后,还要对疫点进行反复彻底消毒,彻底消毒后21D,如受威胁区内的禽类未发现有新的病例出现,即可解除封锁令
    (6)对非高致病力禽流感,从现有资料看。加强饲养管理,适时使用抗病毒药物,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性感染有一定的效果。

  • 第3题:

    鸭属型()家禽,鹅属典型的()型家禽,而鸡属()型家禽。


    正确答案:杂食;节粮;精粮

  • 第4题:

    结合家禽的生殖系统解剖结构,阐述蛋形成的过程。


    正确答案: 母禽生殖器官由卵巢和输卵管组成,右侧卵巢和输卵管在孵化中期退化,仅左侧发育完善。输卵管分漏斗部、膨大部、峡部、子宫部和阴道部,阴道部开口于泄殖腔。漏斗部承接卵子是受精部位。
    (1)卵巢上有许多呈葡萄状大小不等的卵泡(其中的卵黄来自肝脏),卵泡成熟后排出,由输卵管漏斗部接纳(受精);
    (2)输卵管能蠕动,推进卵黄沿长轴选转前进;
    (3)在膨大部包裹上蛋白,约3小时后能蠕动到峡部;
    (4)在峡部大约经过80min形成内外蛋壳膜并渗入水分和盐分;
    (5)然后进入子宫部,经18-20h,形成蛋壳,着色并分泌较护膜,最后经阴道产出。

  • 第5题:

    结合家禽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试述蛋的形成过程。


    正确答案: 1漏斗部(喇叭部)接纳卵子,精卵受精
    2膨大部(蛋白分泌部)分泌蛋白
    3峡部(管腰部)形成蛋壳膜,雌雄原核融合
    4子宫部(蛋壳腺)形成蛋壳,蛋壳颜色,壳上胶护膜
    5阴道部,贮存精子。蛋的产出
    蛋的剖解 
    由外向里:1,胶护膜,2蛋壳,3外壳膜,4内壳膜,5气室,6外稀蛋白,7浓蛋白,8内稀蛋白,9系带,10系带层浓蛋白,11蛋黄膜,12浅色蛋黄,13深色蛋黄,14蛋黄心,15胚珠(胚盘)

  • 第6题:

    试述家禽的饲养方式。


    正确答案: (1)放养:传统养殖比较普遍;
    (2)半舍饲:种鸭、种鹅使用较多;
    (3)舍饲:鸡和鸭的主要饲养方式A、垫料平养:肉仔鸡12只/m2、肉鸭4.5只/m2;B、网上平养:肉鸡14只/m2、肉鸭6只/m2;C、混合地面饲养:肉种鸡4.3只/m2;D、笼养:现代养禽业多采用这种方式。

  • 第7题:

    试述家禽主要产蛋性状的主要指标


    正确答案: ⑴产蛋量:产蛋数、产蛋总重、产蛋率。
    ⑵蛋重。
    ⑶蛋的品质:蛋壳强度,蛋白品质,蛋壳的颜色,血斑和肉斑。

  • 第8题:

    结合家禽的解剖特点,简述家禽抗病力差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1)鸡的肺小,连接许多气囔一直到肌肉组织,呼吸时未经过过滤直接与各个组织接触。
    (2)鸡的生殖孔和排泄孔都经过泄殖腔,蛋经过时易受微生物影响
    (3)鸡没有横膈膜,胸部感染易影响胸腔
    (4)鸡无淋巴,所以无局部免疫防御体系

  • 第9题:

    简述世界范围家禽生产向粮食产区转移的原因


    正确答案: 从世界范围来看,家禽生产向饲料粮(主要是玉米)产区转移是普遍的趋势。我国目前形成的养禽密集区主要在山东、河北、江苏、河南、吉林、辽宁、四川等省。
    这些地区的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地处饲料粮产区,饲料价格低,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二是靠近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地处京广、京沪等交通干线,有利于将产品迅速、集中地销往大城市和南方各省份。也有的靠近海港口岸,便于出口;三是气候条件比较适合家禽生产。

  • 第10题:

    试述家禽羽毛的更换规律


    正确答案:家禽的羽毛从出雏到成年,要经过三次更换。雏禽出雏时全身被绒羽,绒羽在出壳后不久即开始脱换,由正羽代替绒羽。此时的正羽称幼羽。脱换顺序为翅一尾一胸腹一头部。通常在6周龄左右换齐,仅有少数存留。6周龄到13周龄二次更换,称青年羽,由13周龄到开产前再更换一次,称成年羽。性成熟时羽毛丰满有光泽。更换为成年羽后从第二年开始,每年秋冬都要更换一次。换羽时,由于需要大量营养,鸡即停止产蛋。从开始产蛋到第二年换羽停止产蛋为止,叫做一个生物学产蛋年。生物学产蛋年的时间长短并不是一定的,而是随品种、个体的不同而不同。开产早,换羽迟的鸡,则生物学产蛋年就长,有可能远远超过365天。相反,开产迟,换羽早的鸡,则它的生物学产蛋年就短,有的还不到300天。由于禽类羽毛重量占活体空腹重的4%~9%,因此,禽类羽毛的年度更换,会给禽类造成一种很大的生理消耗,故换羽时应注意营养。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家禽发生喹乙醇中毒时的症状及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中毒症状
    (1)中毒禽羽毛松乱,挤堆,脚软,用飞节着地行走,后期瘫痪,常可见飞节红肿。
    (2)禽日龄越小,表现的症状越早越重。
    病理变化
    (1)血液凝固不良,呈深紫褐色;
    (2)腺胃充血,有时出血,肌胃角质层下有出血或出血斑。十二指肠粘膜弥漫性出血,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泻殖腔严重出血。
    (3)肝、肾肿大淤血,肾有大量出血点,心冠脂肪有点状出血,心外膜严重充血,出血。
    (4)腿部肌肉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叙述家禽痛风的发生原因?

    正确答案: 引起家禽痛风的原因较为复杂,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一是体内尿酸生成过多,二是机体尿酸排泄障碍,后者可能是尿酸盐沉着症中的主要原因。
    引起尿酸生成过多的因素有:
    ①大量饲喂富含核蛋白和嘌呤碱的蛋白质饲料。这些饲料包括动物内脏(肝、脑、肾、胸腺、胰腺)、肉屑、鱼粉、大豆、豌豆等。如鱼粉用量超过8%,或尿素含量达13%以上或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超过28%时,由于核酸和嘌呤的代谢终产物——尿酸生成太多,引起尿酸盐血症;
    ②当家禽极度饥饿又得不到能量补充或家禽患有重度消耗性疾病(如淋巴白血病,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时,因体蛋白迅速大量分解,体内尿酸盐生成增多。
    引起尿酸排泄障碍的因素,包括所有引起家禽肾功能不全(肾炎、肾病等)的因素,可分为两类。
    ①传染性因素:凡具有嗜肾性,能引起肾机能损伤的病原微生物,如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禽腺病毒中的鸡包涵体肝炎和鸡产蛋下降综合征(EDS-76),败血性霉形体、雏白痢、艾美尔球虫、组织滴虫等可引起肾炎、肾损伤造成尿酸盐的排泄受阻。
    ②非传染性因素有两类。
    A.营养性因素:如日粮中长期缺乏维生素A,可引起肾小管、输尿管上皮代谢障碍,发生痛风性肾炎;饲料中含钙太多,含磷不足,或钙、磷比例失调引起钙异位沉着,形成肾结石或积砂;饲料中含镁过高,也可引起痛风;食盐过多,饮水不足,尿量减少,尿液浓缩等均可引起尿酸的排泄障碍。
    B.中毒性因素包括嗜肾性化学毒物、药物和毒菌毒素。如饲料中某些重金属如铬、镉、铊、汞、铅等蓄积在肾脏内引起肾病;石炭酸中毒引起肾病;草酸含量过多的饲料如菠菜、莴苣、开花甘蓝、蘑菇和蕈类等饲料中草酸盐可堵塞肾小管或损伤肾小管;磺胺类药物中毒,引起肾损害和结晶的沉淀;霉菌毒素如棕色曲霉毒素(ochratoxins)、镰刀菌毒素(fusariumtoxin)和黄曲霉毒素(aflatoxin)、卵泡霉素(oosporein)等,可直接损伤肾脏,引起肾机能障碍并导致痛风。
    此外,饲养在潮湿和阴暗的禽舍、密集的管理、运动不足、年老、纯系育种、受凉、孵化时湿度太大等因素皆可能成为促进本病发生的诱因。另外,遗传因素也是致病原因之一,如新汉普夏鸡就有关节痛风的遗传因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家禽的繁殖特点是:①();②();③()。


    正确答案:卵生;胚胎体外发育;有就巢性

  • 第14题:

    简述家禽有哪些营养生理特点?


    正确答案: 家禽的营养生理特点有:
    (1)家禽体温高,代谢旺盛,活动力强,呼吸、脉搏快,维持消耗所占比重较大。
    (2)生长快,成熟早,饲料转化效率高,单位体重产品率高。所以,单位体重所需的能量及养分比其他家畜多。
    (3)家禽的消化道较短,容积小,饲料通过消化道的时间较短,因而家禽对某些营养物质的消化率较低。

  • 第15题:

    家禽初生雏禽中“健雏”的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准时出壳。
    ②羽毛清洁光亮。
    ③叫声响亮。
    ④活泼有力。
    ⑤腹部收缩好、不外突。

  • 第16题:

    家禽对粗饲料利用率低的原因?


    正确答案: (1)家禽的盲肠有消化粗纤维的作用,但由于从小肠来的食物仅有6%~10%进入盲肠,所以家禽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很低;
    (2)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不能过高,否则会因不易消化的粗纤维而降低饲料的利用率,造成饲料浪费。

  • 第17题:

    结合家禽的消化系统解剖结构,思考家禽的营养特点。


    正确答案: 一、家禽的消化器官包括喙、口腔、咽、食道、嗉囊(鸭和鹅称为食道膨大部)、腺胃、肌胃、小肠、盲肠、大肠、直肠、泄殖腔以及肝、胰等。
    二、
    ①家禽没有牙齿,食物摄入口腔后不经咀嚼而在舌的帮助下直接吞咽,虽然口腔中有唾液腺,但分泌唾液不多,且主要成分是黏液,含唾液淀粉酶量少,因此唾液的消化作用不大。
    ②嗉囊或食道膨大部主要用于贮存饲料,同时可以湿润和软化饲料,由于嗉囊或食道膨大部内栖居着大量的微生物,饲料在此处发酵分解,少部分产物被嗉囊壁吸收,剩余大部分发酵产物则在消化道后段被进一步消化吸收。
    ③嗉囊收缩使食物由嗉囊进入腺胃。腺胃的体积小,食物停留的时间较短,胃液的消化作用主要是在肌胃内进行;而且由于腺胃黏膜缺乏主细胞,家禽的胃液(胃蛋白酶原和盐酸)由其壁细胞分泌。混有胃液的食物在肌胃内除了充分发挥胃液的消化作用外,肌胃坚实的肌肉及其较坚实的角质膜、肌胃内所含一定数量的砂粒,及其有节律性的收缩使饲料粒度变小,有助于消化。
    ④家禽肠道的消化液不含分解纤维素的酶,其他成分大体上与单胃哺乳动物相同,多种酶类共同作用可降解饲料中相应的营养成分。家禽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内进行,但家禽的肠道长度与体长比值较哺乳动物的小,饲料在肠内停留时间较短,许多营养成分未经充分消化吸收就随粪便排出体外。

  • 第18题:

    以鸡新城疫为例,试述如何控制或消灭家禽烈性传染病?


    正确答案: 按规定,怀疑为新城疫时,应该及时报告当地兽医部门,确诊后立即由当地政府部门划定疫区进行扑杀,封锁,隔离和消毒等严格的防疫措施。
    对假定健康的鸡群及受威胁的鸡群应当立即进行紧急预防接种,一般可以用5~10倍IV系疫苗做肌肉注射接种。紧急接种后几天,鸡群发病数和死亡数可能会有3-7d的上升,然后会逐渐下降及至正常。对这样的鸡群,适当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大肠杆菌的感染,可以减少死亡损失。
    免疫接种是预防新城疫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许可使用的疫苗包括弱毒疫苗和油佐剂灭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目前尚未进入大量生产的实际应用。

  • 第19题:

    试述家禽主要肉用性状的主要指标


    正确答案:⑴体重与增重⑵屠体性能⑶体型与骨骼发育

  • 第20题:

    现代家禽生产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使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均有很大提高。
    (2)生产规模大。(3)通过采用适当的禽舍和环境控制措施,为家禽创造适宜的饲养环境,使家禽生产不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从而可以均衡供应市场。(4)使用各种饲养设备,方便饲养管理,并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产工厂化、集约化
    理机械化、自动化
    营专业化、配套化
    种品系化、杂交化
    养平衡化、全价化

  • 第21题:

    论述家禽的繁殖特点


    正确答案: (1)现代家禽的育种规模大,专门化程度高,过去的标准育种,育种场多,且规模都较小,各育种场之间缺乏协作,培育出的品种生产水平不高。而现代家禽育种场虽然很少,但各育种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各专业生产场的分工越来越细,研究方向也很明确,这样形成的庞大体系,由于相互依赖,互相协作与配合。所以,规模大,素材多,选择优秀群体的几率大,效率高。培育出的禽种生产水平高,在市场上很具竞争实力。
    (2)现代家禽育种采用的理论更加科学,技术装备日趋先进,相关专业紧密配合。在家禽育种过程中,遗传学、生理学、营养学及兽医学等各门类学科紧密协作,把现代科学理论直接运用到家禽的育种实践中,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计算机在家禽繁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显得重要。高效能的电子计算机信息网络.可以收集有关情报,掌握动态,统计分析育种资料。使育种工作不走弯路。同时,微机对禽舍环境和生产条件的控制,对孵化过程的控制,都能使禽群高产,稳产,得到更好的效果。
    (3)现代家禽育种在种禽的选择上更注意群体的平均生产性能而对个体性能的选择已不被重视。对性状的选择上更重视与经济价值有关的性状,如产蛋量,饲料利用率等,而对体形、外貌则考虑的较少。
    (4)种鸡由原来的平养改为笼养,人工授精的优越性和迫切性已被人们所认识。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使受精率显著提高。目前,国内人工授精使鸡的受精率达到96%以上。人工授精可以明显降低饲养公禽费用,使雏禽成本大幅度下降。一些国家正在研究鸡在2周内只输一次精的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必将在家禽的育种和繁殖上起更大的作用。
    (5)随着家禽业的进一步发展,家禽育种面临更高的挑战。由于现存的家禽遗传变异性越来越少,基因库出现贫乏,从而开始着手研究如何使现有家禽基因库丰富,继续对产蛋等经济性状进行研究。同时,由于笼养技术的日趋成熟,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使家禽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影响到家禽的生物学特性。所以,培育能适应相对较差的饲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家禽品种,以改善目前家禽品种适应性差的状况,是育种的又一方向。
    (6)分子遗传技术在家禽繁育上的研究进展喜人。转基因研究的重点为抗病基因的研究,转基因鸡的出现也将为期不远。禽受精卵单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正日趋完善。

  • 第22题:

    问答题
    论述产蛋家禽的钙磷营养特点。

    正确答案: 产蛋家禽对钙的需要特别高,不管每天钙的采食量有多高,而每天储存钙只有1.5g,如果饲料供钙不足,母鸡短期内动用体内38%的钙也只能产6枚蛋。蛋壳中含磷量较少,蛋内容物中含量较多,家禽的饲料大部分来自植物性饲料的磷。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家禽不能充分利用。而动物性饲料中的磷几乎可以全部利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论述家禽的繁殖特点

    正确答案: (1)现代家禽的育种规模大,专门化程度高,过去的标准育种,育种场多,且规模都较小,各育种场之间缺乏协作,培育出的品种生产水平不高。而现代家禽育种场虽然很少,但各育种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各专业生产场的分工越来越细,研究方向也很明确,这样形成的庞大体系,由于相互依赖,互相协作与配合。所以,规模大,素材多,选择优秀群体的几率大,效率高。培育出的禽种生产水平高,在市场上很具竞争实力。
    (2)现代家禽育种采用的理论更加科学,技术装备日趋先进,相关专业紧密配合。在家禽育种过程中,遗传学、生理学、营养学及兽医学等各门类学科紧密协作,把现代科学理论直接运用到家禽的育种实践中,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计算机在家禽繁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显得重要。高效能的电子计算机信息网络.可以收集有关情报,掌握动态,统计分析育种资料。使育种工作不走弯路。同时,微机对禽舍环境和生产条件的控制,对孵化过程的控制,都能使禽群高产,稳产,得到更好的效果。
    (3)现代家禽育种在种禽的选择上更注意群体的平均生产性能而对个体性能的选择已不被重视。对性状的选择上更重视与经济价值有关的性状,如产蛋量,饲料利用率等,而对体形、外貌则考虑的较少。
    (4)种鸡由原来的平养改为笼养,人工授精的优越性和迫切性已被人们所认识。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使受精率显著提高。目前,国内人工授精使鸡的受精率达到96%以上。人工授精可以明显降低饲养公禽费用,使雏禽成本大幅度下降。一些国家正在研究鸡在2周内只输一次精的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必将在家禽的育种和繁殖上起更大的作用。
    (5)随着家禽业的进一步发展,家禽育种面临更高的挑战。由于现存的家禽遗传变异性越来越少,基因库出现贫乏,从而开始着手研究如何使现有家禽基因库丰富,继续对产蛋等经济性状进行研究。同时,由于笼养技术的日趋成熟,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使家禽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影响到家禽的生物学特性。所以,培育能适应相对较差的饲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家禽品种,以改善目前家禽品种适应性差的状况,是育种的又一方向。
    (6)分子遗传技术在家禽繁育上的研究进展喜人。转基因研究的重点为抗病基因的研究,转基因鸡的出现也将为期不远。禽受精卵单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正日趋完善。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