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猪瘟的主要病变有哪些?集约化养猪场如何控制和消灭猪瘟?”相关问题
  • 第1题:

    猪瘟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发病急、死亡率高;
    (2)体温通常升至41℃以上、厌食、畏寒;
    (3)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4)腹部皮下、鼻镜、耳尖、四肢内侧均可出现紫色出血斑点,指压不褪色,眼结膜和口腔黏膜可见出血点。

  • 第2题:

    我国控制猪瘟的主要方法是治疗。()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猪瘟应该如何控制?


    正确答案: (1)规模猪场应该用荧光抗体法检测淘汰隐性感染猪和带毒猪。
    (2)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认真实施
    仔猪:20日龄首免,450—600RID(常规疫苗3—4头份)
    55日龄二免,600—750RID(常规疫苗4—5头份)
    后备母猪:配种前4周免疫750—900RID(常规疫苗5—6头份)
    经产母猪:空怀期(产后20天)免疫900—1050RID(常规疫苗6—7头份)
    妊娠母猪:原则上不得接种猪瘟疫苗,以避免胎猪感染和造成仔猪免疫耐受。
    种公猪:每4个月接种一次,6—7头份。
    (3)定期消毒
    选择对猪瘟病毒效果好的消毒药,如农福、卫康等定期进行消毒。
    (4)免疫前消毒
    接种猪瘟疫苗的前一天一定进行一次彻底消毒,避免免疫空白期感染。
    (5)集市购入仔猪的免疫
    购入后观察一周,无异常情况注射5头份猪瘟疫苗。

  • 第4题:

    猪瘟免疫常用疫苗有哪些?


    正确答案:猪瘟免疫常用疫苗有:猪瘟活疫苗(组织苗),猪瘟活疫苗(细胞苗),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

  • 第5题:

    猪瘟临床剖检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有哪些?


    正确答案: 体表有紫斑或出血点,淋巴结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变,脾脏出血性梗死,盲肠、回肠、结肠内形成纽扣状肿胀,肾脏表面有针尖状出血,严重时呈麻雀卵样变化,膀胱粘膜有针尖状出血。

  • 第6题:

    近年来猪瘟流行发生了变化,出现()、温和型猪瘟,呈散发性流行。

    • A、非典型性猪瘟
    • B、非洲猪瘟
    • C、慢性型猪瘟
    • D、急性型猪瘟

    正确答案:A

  • 第7题:

    急性和慢性猪瘟特征性病理变化有哪些?


    正确答案: 急性型:粘膜、浆膜、淋巴结、心、肺、喉头、肾盂、膀胱、胆囊等处常有数量不等、程度不一的出血斑点;淋巴结呈大理石状外观,以腹腔内淋巴结最为典型,肿大、暗红色、切面多汁,呈弥漫性出血或周边出血;脾不肿大,有的见出血性梗塞,以边缘最为多见。
    慢性型:主要病变为坏死性纤维素性肠炎,一般见于回肠末端、盲肠和结肠的粘膜上有同心轮层状的扣状肿,黑褐色,突出粘膜表面,中央低陷,有的剥脱形成溃疡,这是慢性猪瘟的典型特征。

  • 第8题:

    如何诊断和治疗非典型猪瘟?


    正确答案: 非典型猪瘟不具备教科书和图谱所描述的典型症状及病理剖检变化,因此造成诊断上的困难。又由于病程稍长会继发细菌感染(如继发猪肺疫、仔猪副伤寒、放线杆菌胸膜肺炎和副猪嗜血杆菌)而表现出细菌性疾病的变化掩盖了原发猪瘟的真相,造成诊断和用药困难。猪瘟确诊需要做荧光抗体检测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但在猪场和养猪户无法做到。通过几年临床实践,总结如下经验供参考:
    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者可怀疑猪瘟感染
    (1)长期高烧不退(稽留热)达41—42℃以上,并有脓性眼眵。
    (2)连续用三天抗菌药无效。
    (3)病程稍长者出现腹部、耳尖、尾部、鼻端发绀,并有后躯麻痹现象。
    (4)猪瘟疫苗接种剂量、接种时间或疫苗本身查出问题。
    治疗措施:
    (1)猪瘟血清注射
    通过血清注射,症状消失后3—5天再重新进行猪瘟疫苗接种。
    (2)猪瘟疫苗紧急接种
    接种剂量为15--25头份,可根据病猪体重大小、病程长短选择。同时,配合注射免疫增强剂。接种疫苗24小时后可根据临床症状对症下药,不必拘泥。
    通过三年多实践,临床治疗数千病例,效果如下:
    发病0—3天,治愈率可达85%。
    发病4—7天,治愈率可达70%。
    发病8天以上,治愈率可达50%。
    非典型猪瘟的治疗效果,主要在于早诊断、早治疗,在无继发感染时效果更佳。

  • 第9题:

    问答题
    猪瘟的诊断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体温升高,稽留不退;皮肤和黏膜发红或紫绀,有点状出血。
    2.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
    3.脾脏的边缘有暗红色出血性梗死灶。
    4.肾脏、膀胱、喉头黏膜和心包膜等处有许多点状出血。
    5.肠粘膜可见数量不等的纽扣状溃疡和坏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猪瘟的主要病变有哪些?集约化养猪场如何控制和消灭猪瘟?

    正确答案: 急性和亚急性猪瘟呈现以多发生出血为特征的败血症变化,此外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有卡他性、纤维素性和出血性炎症反应。淋巴结和肾脏是病变出现频率最高的部位。所有淋巴结均可受害。除肾脏和淋巴结以外,全身浆膜、黏膜和心、肺、膀胱、胆囊均可出现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脾脏的梗死是猪瘟最有诊断意义的病变,大多数猪瘟病猪都有脑炎,在回肠末端、盲肠和结肠常有特征性的坏死和溃癌变化,呈钮扣状。迟发性猪瘟的突出变化是胸腺萎缩和外周淋巴器官严重缺乏淋巴细胞和生发滤泡。
    防治方法:
    禁止从有猪瘟的国家和地区引进生猪、猪肉和未充分加热的猪肉产品等措施,防止重新引进猪瘟病毒。如出现猪瘟病例则立即采取扑灭方法,销毁感染群的全部猪只,追踪传染源和可能的接触物,彻底消毒被污染场所。
    在猪瘟地方流行的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疫苗接种,或疫苗接种辅之以扑灭政策,以控制本病。应加强对猪群进行免疫监测,可以掌握猪群体的免疫水平和免疫效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我国已经消灭的动物疫病有().
    A

    牛瘟

    B

    牛肺疫

    C

    猪瘟

    D

    马传染性贫血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我国控制猪瘟的主要方法是治疗。()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慢性猪瘟的典型病变是()


    正确答案:回盲瓣处“扣状肿”

  • 第14题:

    我国已经消灭的动物疫病有().

    • A、牛瘟
    • B、牛肺疫
    • C、猪瘟
    • D、马传染性贫血

    正确答案:A,B

  • 第15题:

    猪瘟的样品采集部位有哪些?


    正确答案:猪瘟的样品采集部位有:急性病例首选扁桃体,慢性病例首选直肠末端。此外,还应采集脾脏、肾脏、淋巴结和回肠末端。

  • 第16题:

    发生猪瘟时脾脏边缘有出血性梗死病变。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猪瘟的主要临床特征和主要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症状:体温升高41℃以上,食欲废绝,有脓性结膜炎,鼻盘干燥,行动缓慢,背腰拱起;常挤卧一起;初便秘后下痢,耳根、腹下及四肢内侧皮肤上有暗红色出血点;阴茎鞘积尿,呈浑浊白色液体,具恶臭。
    病变:主要为出血性败血症和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变化。全身皮肤、浆膜、勃膜和实质脏器有程度不同的出血点,以肾脏和淋巴结最常见。淋巴结边缘出血,断面呈大理石样花纹;肾脏呈土黄色,表面有多量针尖大暗红色出血点。脾脏边缘有呈球状梗塞性坏死灶,色黑而隆起。肠管的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变化主要在大肠,尤其在回肠口附近呈轮状、扣状溃疡(扣状肿)。

  • 第18题:

    如何从皮肤上鉴别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


    正确答案: 猪瘟:全身点状出血变化。耳根、腹部、四肢内侧、会阴等处皮肤,有暗红色小点出血或融合性红斑,指压不退色。
    猪丹毒急性型:在耳、腹及腿内侧的皮肤出现红斑,红斑的大小和形状不一,指压时退色,指去复原。亚急性型:在颈肩、胸、背及四肢等处皮肤出现疹块,疹块比周围正常皮肤略隆起,有明显的界限,大小不等,多呈方形、棱形、圆形或不规则形;疹块的色泽为紫色或边缘红色而中心苍白色,触摸时比正常的皮肤为硬。
    猪肺疫:皮肤有紫斑或小出血点。

  • 第19题:

    猪瘟的临床症状(即流行和发病特征)有哪些?分析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正确答案: 临场症状:
    ①体温升高、精神高度沉郁,停食;
    ②化脓性结膜炎;
    ③初便秘后拉稀,皮肤出血斑点,指压不褪色,公猪包皮发炎积液肿大;
    ④后期共济失调,部分病例出现神经症状,病程5—20天。
    ⑤慢性猪瘟体温时高时低,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明显消瘦,或形成僵猪,可因衰竭死亡,病程20天以上
    原因:
    ①猪瘟病毒毒力的变异;
    ②母猪带毒,仔猪免疫耐受;
    ③疫苗的保存和使用方法不当;
    ④免疫程序不合理;
    ⑤生产免疫力的时间和饲养管理不当。
    对策:
    ①选择优秀的疫苗;
    ②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③积极进行检测,淘汰感染母猪;
    ④提高猪自身免疫力;
    ⑤做好平时的消毒工作。

  • 第20题:

    什么是猪瘟?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 临床症状:患猪瘟病的猪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温、稽留热、双眼结膜炎、前肢正常后肢瘫麻、跛行、皮肤毛孔出血后期出现大面积斑点、后期白细胞减少、抗菌药物治疗无效、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妊娠母猪表现为流产、死胎、产弱仔,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给胎儿。
    剖检变化:剖检病变主要表现为全身淋巴结大理石样、脾脏的出血性梗死、喉头膀胱黏膜上有针尖状点状出血、胃底黏膜出血、急性猪瘟肾点状出血、慢性猪瘟大肠的扣状肿(主要在回盲口、盲结口)
    猪瘟防治:假定健康猪要注射猪瘟疫苗,病猪不要乱扔,病猪不能注射疫苗,如有血清最好注射免疫血清小猪2~4倍、大猪6~8倍,也可用药物治疗:抗病毒药+高效抗菌药(控制继发感染)+免疫增强剂+维生素C。

  • 第21题:

    问答题
    猪瘟的病理变化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淋巴结水肿、出血,呈现大理石样变;
    ②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状出血点;
    ③全身浆膜、黏膜和心脏、膀胱、胆囊、扁桃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脾脏边缘出现梗死灶;
    ④脾不肿大,边缘有暗紫色突出表面的出血性梗死;
    ⑤慢性猪瘟在回肠末端、盲肠和结肠常见“钮扣状”溃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急性和慢性猪瘟特征性病理变化有哪些?

    正确答案: 急性型:粘膜、浆膜、淋巴结、心、肺、喉头、肾盂、膀胱、胆囊等处常有数量不等、程度不一的出血斑点;淋巴结呈大理石状外观,以腹腔内淋巴结最为典型,肿大、暗红色、切面多汁,呈弥漫性出血或周边出血;脾不肿大,有的见出血性梗塞,以边缘最为多见。
    慢性型:主要病变为坏死性纤维素性肠炎,一般见于回肠末端、盲肠和结肠的粘膜上有同心轮层状的扣状肿,黑褐色,突出粘膜表面,中央低陷,有的剥脱形成溃疡,这是慢性猪瘟的典型特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猪瘟病毒和抗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病毒检测方法有:
    (1)病毒(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用途为直接分离病毒;
    (2)免疫荧光法(猪瘟荧光抗体染色法),用途为检测扁桃体等组织以及细胞培养物中病毒抗原;
    (3)免疫酶法(包括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免疫过氧化物酶细胞单层试验),用途为检测组织、细胞培养物中病毒抗原;
    (4)兔体交叉免疫试验,用以检测是否含有猪瘟病毒的定性依据
    (4)中和试验,用已知阳性血清检测病毒,金标准方法
    (5)ELISA方法(猪瘟单克隆抗体纯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已知阳性血清检测病毒抗原
    (6)RT-PCR(含荧光RT-PCR),用途为检测病毒核酸
    (7)核酸序列测定,解析病毒核酸
    抗体检测方法有:
    (1)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用已知血凝抗原检测特异抗体
    (2)中和试验,用已知病毒检测血清,金标准方法
    (3)ELISA方法(猪瘟病毒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已知病毒抗原检测特异抗体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