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骨折的三期辨证治疗。

题目

试述骨折的三期辨证治疗。


相似考题
更多“试述骨折的三期辨证治疗。”相关问题
  • 第1题:

    结合原文试述《呕吐哕下利病篇》中热性呕吐的辨证治疗。


    正确答案: 热性呕吐的辨证治疗包括:
    ①胃肠实热,大黄甘草汤,原文第17条。
    ②热郁少阳,小柴胡汤,原文第15条。
    ③热利兼呕,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原文第11条。

  • 第2题:

    试述骨折治疗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骨折治疗的基本原则依次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接连正常的位置。骨折愈合需要一定时间,固定是保持骨折端的稳定,有利愈合,方式分内固定与外固定两种。功能锻炼的作用是肌肉收缩可防止萎缩,促进骨折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保持肌腱的滑动和韧性,防止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

  • 第3题:

    试述眼丹的辨证治疗。


    正确答案: 辨证治疗本病,可以分为以下4型。
    (1)风毒束睑证:病初起,胞睑漫肿微红,按之较软,痒痛并作;伴有身热,头痛恶风;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治法:疏风消肿,清热解毒。银翘散加减。
    (2)热毒壅盛证:胞睑漫肿而硬,皮色红赤如涂丹,甚至紫暗,焮痛如火灼;全身兼见壮热口渴,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洪数。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仙方活命饮加减。
    (3)邪入营血证:胞睑漫肿掀热,色紫暗黑,疼痛剧烈;全身兼见身热烦躁,面红气粗;舌红绛,苔黄而糙,脉洪数。
    (4)正虚邪留证:胞睑局限脓肿,溃后脓液不尽,经久难愈;全身兼见面色少华,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益气养血,脱毒排脓。托里消毒散加减。

  • 第4题:

    试述尺桡骨干双骨折的康复治疗。


    正确答案: 固定后应立即做握拳、屈伸手指及上肢肌肉的收缩活动,当肿胀消退后,做肩肘关节的功能练习,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及次数,约6周后解除外固定,做前臂的旋前旋后练习,直到前臂的旋转功能恢复。

  • 第5题:

    问答题
    试述秋燥初、中、末三期的治疗大法。

    正确答案: ①初起邪在肺卫,以辛凉甘润为先;②中期宜清养并施,即在清肺胃,通腑之时注意养阴增液;③后期若邪热深入下焦,须滋培真阴。④即所谓“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试述骨折的三期辨证治疗。

    正确答案: (1)早期:骨折后1~2周,骨折局部肿胀疼痛明显,骨折端容易发生再移位,筋骨脉络可反复损伤,气血受损、血离经脉、恶血留滞、壅塞于经道、气滞血瘀、经络受阻。故而骨折早期以瘀血为主要病理表现,治疗当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①攻下逐瘀法。“留者攻之”,且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故伤后瘀血停积者宜用此法,本法适用于早期蓄瘀见便秘腹胀、舌苔黄、脉数的体实患者,常用方剂有桃核承气汤、鸡鸣散、大成汤等。此类方药攻下峻猛,对老年体弱、失血过多、气血亏虚、妇女妊娠、产后、月经期间应禁用或慎用。②行气活血法。“结者散之”,对于气滞血瘀、局部肿痛、无里实热证或宿伤而有瘀血内结及有某种禁忌而不能猛攻急下者可用此法,常用方剂以活血化瘀为主的有复元活血汤等;行气为主的有柴胡疏肝散、复元通气散;行气活血并重的有膈下逐瘀汤、顺气活血汤等。③清热凉血法,包括清热解毒与凉血止血。因损伤引起的气血错经妄行、创伤感染、火毒内攻、热邪蕴结或壅聚成毒等证宜用本法,常用清热解毒方剂有加味犀角地黄汤、清心汤、五味消毒饮;凉血止血方剂有十灰散、四生丸、小蓟饮子等。④补气摄血。严重创伤骨折常失血较多,多见气随血耗、气血俱损,故宜“散者收之”、“损者益之”,当补气摄血、益气统血,代表方剂为独参汤,常用于骨折创伤失血较多见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心烦口渴、冷汗自出、神疲眩晕、脉细无力或芤、多为失血后气血虚衰、亡阴亡阳之危证。⑤开窍通关法。以治疗创伤后气血逆乱、气滞血瘀、瘀血攻心、神昏窍闭等危重症。分别采用清心开窍法、豁痰开窍法、辟秽开窍法等治法,常用方剂有苏合香丸、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玉枢丹、行军散等。
    (2)中期:指伤后3~4周,骨折处疼痛减轻,肿胀消退,一般软组织损伤已修复,骨折断端亦初步稳定,原始骨痂已逐步形成。虽有瘀血,但攻下又恐伤正气,故以接骨续筋为主。①和营止痛法。此法具有调和营血、理气止痛、祛瘀生新之功用,适用于骨折中期仍有瘀滞、气滞、肿痛未尽,而续用攻下之法又恐伤正气者。常用方剂有和营止痛汤、定痛活血汤、七厘散、正骨紫金丹。②接骨续筋法。此法用于骨折中期骨位已正,筋已理顺,筋骨已有连接但未坚实,尚有瘀血未去者。常用方剂有续骨活血汤、新伤续断汤、接骨丹、接骨紫金丹等。③舒筋活络法。本法主要是使用活血药与祛风通络药,并加理气药以宣通气血、消除凝滞、舒筋通络,适用于骨折中期见血气未畅、筋膜粘连,或兼风湿、筋络挛缩、强直、关节屈伸不利者,常用方剂有舒筋活血汤、活血舒筋汤、蠲痹汤等。
    (3)后期:骨折1个月以后(即修复后期),一般已有骨痂生长,骨折断端也较稳定,为使脏腑气血趋于平和,促进骨折部骨痂的不断生长改建,故后期治疗以壮筋骨、养气血、补肝肾为主。①补气养血法。本法是使用补气养血药物,使气血旺盛而濡养筋骨,无论是外伤筋骨还是内伤气血,以及长期卧床不能经常活动,日久致气血亏损,皆宜采用补气养血法。中气不足、脾胃虚弱者,以四君子汤类补气;血虚为主者,以补血为主,方以四物汤为代表;气血俱虚者,宜八珍汤、归脾汤等气血双补。②健脾益胃法。损伤日久、耗伤正气、益补脾胃、化生气血,常用方为归脾汤等。③补益肝肾法。肝主筋、肾主骨且肝肾同源,补肝肾可壮筋骨,常用补肾壮筋汤、左归丸等。④温经通络法。本法使用温热的祛风、散寒、除湿药物,佐以调和营卫或补益肝肾之药,以祛除留注于骨节经络的风寒湿邪。适用于骨折后期,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侵袭经络、骨节,留而成痹者,常用方为麻桂温经汤、乌头汤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试述股骨干骨折的康复治疗。

    正确答案: 无论内固定或牵引治疗患者,均应尽早进行股四头肌肌力练习及膝关节的功能练习。从术后3~4天开始做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并逐渐过渡到小范围的主动伸膝。内固定后无外固定者可在膝下垫枕,逐渐加高,以扩展主动伸膝的范围。在骨折未达到骨性愈合前,应严禁做直腿抬高运动。在治疗的次日即可开始踝关节主动活动及髌骨被动活动。如患者不受卧床限制,可用双拐杖作步行练习,但负重应根据骨折固定的坚固性和骨折愈合程度而从部分逐渐过渡到完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试述大头瘟的辨证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大头瘟的辨证首先当辨其邪毒郁结局部的证候,如头面肿胀的部位、肿胀的先后、肿核硬度等,以辨明风热外毒的轻重,邪毒蕴结经络的范围。其次辨明传变病机,本病初起多犯肺卫,继而以肺胃热毒壅盛为主要病机。大头瘟的治疗原则以疏风清热、解毒消肿为主。初起邪犯肺卫,治宜疏风达邪,兼以解毒消肿;后期胃阴耗伤则当滋养胃阴。此外,可配合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之方药外敷,以增强内服药之功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肺脏病证的辨证原则和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肺系疾病的辨证应分虚实。虚证有阴虚、气虚、气阴两虚;实证有风、寒、热、痰、饮、瘀等证。治疗原则为肺实者,宜疏邪祛痰利气;偏于寒者宜温宣;偏于热者宜清肃;肺虚者,应辨其阴虚、气虚而培补之;阴虚者,滋阴养肺;气虚者,补益肺气;气阴并虚者,治当兼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试述视瞻有色的辨证治疗。


    正确答案: 辨证治疗本病,主要可分为以下3型。
    (1)水湿上犯:症见视物模糊,眼前出现有色阴影,视物变小或视物变形,眼底可见视网膜黄斑水肿,反光晕轮明显,中心凹反光减弱或消失,胸闷纳呆,呕恶,便溏;舌苔滑腻,脉濡或滑。治法:利水渗湿。四苓汤加减。
    (2)痰湿化热:症见视物模糊,眼前棕黄色阴影,视物变小或变形,眼底可见黄斑水肿及黄白色渗出,脘腹痞满,纳呆呕恶,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治法:清热化痰,健脾利湿。三仁汤加减。
    (3)肝肾不足:症见视物模糊,眼前有暗灰色阴影,视物变小或变形,黄斑部色素紊乱,少许黄白色渗出,中心凹反光减弱,兼头晕耳鸣,梦多滑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治法:滋补肝肾,和血明目。四物五子丸加减。

  • 第11题:

    试述秋燥初、中、末三期的治疗大法。


    正确答案:①初起邪在肺卫,以辛凉甘润为先;②中期宜清养并施,即在清肺胃,通腑之时注意养阴增液;③后期若邪热深入下焦,须滋培真阴。④即所谓“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 第12题:

    试述股骨干骨折的康复治疗。


    正确答案: 无论内固定或牵引治疗患者,均应尽早进行股四头肌肌力练习及膝关节的功能练习。从术后3~4天开始做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并逐渐过渡到小范围的主动伸膝。内固定后无外固定者可在膝下垫枕,逐渐加高,以扩展主动伸膝的范围。在骨折未达到骨性愈合前,应严禁做直腿抬高运动。在治疗的次日即可开始踝关节主动活动及髌骨被动活动。如患者不受卧床限制,可用双拐杖作步行练习,但负重应根据骨折固定的坚固性和骨折愈合程度而从部分逐渐过渡到完全。

  • 第13题:

    问答题
    试述呕吐的辨证及治疗。

    正确答案: 实证
    (1)外邪犯胃发病急骤,突然呕吐,有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兼见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舌苔白,脉濡缓。治宜解表疏邪,和胃降逆。方用藿香正气散。
    (2)饮食停滞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得食欲甚,吐后反快,兼见大便或溏或结,气味臭秽,苔厚腻,脉滑实。治宜消食导滞,和胃降逆。方用保和丸。
    (3)痰饮内停呕吐多为清水痰涎,头晕心悸,兼见胸脘痞闷,不思饮食,或呕而肠鸣有声,苔白腻,脉滑。治宜温化痰饮,和胃降逆。方用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呕吐吞酸,嗳气频作,兼见胸胁胀满,烦闷不舒,每因情志不遂而呕吐吞酸更甚,舌边红,苔薄腻,脉弦。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呕。方用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
    虚证
    (1)脾胃虚寒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大便溏薄,时作时止,兼见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治宜益气健脾,和胃降逆。方用理中丸或香砂六君子汤。
    (2)胃阴不足呕吐反复发作,时作干呕,兼见呕量不多,或仅唾涎沫,口燥咽干,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舌质红,少津,脉细数。治宜滋养胃阴,降逆止呕。方用麦门冬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4题:

    问答题
    试述烂喉痧毒燔气营(血)的病机,并说明如何辨证治疗。

    正确答案: ①毒燔气营是烂喉痧重笃之证,是邪毒化火,燔灼气血所致。
    ②气分热盛,则见壮热、汗多、口渴、烦躁。营血热炽则见丹痧密布,红晕如斑。热毒化火,热灼营阴则见舌绛干燥,遍舌芒刺,状如杨梅,脉细数。
    ③治则:清气凉血(营),解毒救阴。方用凉营清气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问答题
    试述骨折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正确答案: (1)骨折的病因:外伤性和病理性;
    (2)骨折的症状:
    ①一般症状:出血性肿胀;剧烈疼痛;严重跛行,且多为支跛。
    ②特有症状:肢体变形;异常活动;骨摩擦音。
    (3)诊断方法:
    Ⅰ全骨折根据临床症状可初步诊断;
    Ⅱ放射拍片确诊,注意正位与侧位对比;
    Ⅲ大动物腰椎、髋骨及骨盆骨折应配合直检;
    Ⅳ骨传导音叩诊。
    (4)骨折的治疗:
    ①临场急救:
    Ⅰ固定患部;
    Ⅱ充分止血;
    Ⅲ清洗消毒防止感染。
    ②治疗方法:整复固定,机能锻炼,药物辅疗。
    Ⅰ整复--“欲合先离,离而复合”;
    Ⅱ固定∶分内固定和外固定;
    Ⅲ机能锻炼;
    Ⅳ药物治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问答题
    试述颧骨颧弓骨折的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颧骨颧弓骨折治疗的原则有:
    (1)骨折移位不明显,畸形不显著,无张口受限、复视等功能障碍,可不需治疗。
    (2)争取尽早复位,一般不宜超过3周。
    (3)解剖复位和功能复位并重。既要恢复正常张口度,消除复视,又要骨折精确复位,重建面部外形。
    (4)颧骨颧弓联合骨折时,先行颧骨复位固定再行颧弓复位固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试述心悸的辨证及治疗。

    正确答案: (1)心虚胆怯心悸不宁,善惊易恐,稍惊即发,劳则加重,胸闷气短,自汗,坐卧不安,恶闻声响,少寐多梦而易惊醒,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动数或细弦。治宜镇惊定志,养心安神。方用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朱砂。
    (2)心脾两虚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思虑劳心则甚,神疲乏力,眩晕健忘,面色无华,口唇色淡,纳少腹胀,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用归脾汤。
    (3)肝肾阴亏心悸失眠,眩晕耳鸣,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视物昏花,两目干涩,咽干口燥,筋脉拘急,肢体麻木,急躁易怒,舌质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治宜滋补肝肾,养心安神。方用一贯煎合酸枣仁汤加山萸肉。
    (4)心阳不振心悸不安,动则尤甚,形寒肢冷,胸闷气短,面色白,自汗,畏寒喜温,或伴心痛,舌质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治宜温补心阳。方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5)水饮凌心心悸眩晕,面肢浮肿,下肢为甚,甚者咳喘,不能平卧,胸脘痞满,纳呆食少,渴不欲饮,恶心呕吐,形寒肢冷,小便不利,舌质淡胖,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细而滑。治宜振奋心阳,化气利水。方用苓桂术甘汤。
    (6)血瘀气滞心悸,心胸憋闷,心痛时作,两胁胀痛,善太息,形寒肢冷,面唇紫暗,爪甲青紫,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结、或代。治宜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方用桃仁红花煎。
    (7)痰浊阻滞心悸气短,胸闷胀满,食少腹胀,恶心呕吐,或伴烦躁失眠,口干口苦,纳呆,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治宜理气化痰,宁心安神。方用导痰汤。
    (8)邪毒犯心心悸,胸闷,气短,左胸隐痛,发热,恶寒,咳嗽,神疲乏力,口干渴,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或结代。治宜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方用银翘散或生脉散加减。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