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辨证要点本病虽有上、中、下三消之分,肺燥、胃热、肾虚之别,实际上三多症状往往同时存在,仅表现程度上有轻重的不同,或有明显的多饮,而其他二者不甚显著;或以多食为主,而其他二者为次;或以多尿为重,而其他二者较轻。由于三消症状各有偏重,故冠以上、中、下三消之名作为辨证的标志。通常把多饮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上消,多食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中消,多尿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下消。
2.治疗原则在治法上《医学心悟·三消》篇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宣滋其肾;兼补其肺";可谓深得治疗消渴之大旨。大体本证初起,多属燥热为主,病程较长者,则阴虚与炽热互见,病久则阴虚为主。治疗上无论上、中、下三消均应立足滋肾养阴,燥热较甚时,可佐以清热。下消病久,阴损及阳者宜阴阳并补。由于消渴多见阴虚燥热,常能引起血瘀,则可在以上各法中适当佐以活血化瘀之品。
3.分型论治上消肺热津伤:治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用消渴方加味。如肺肾气阴亏虚,可用二冬汤;肺胃热盛,耗损气阴之候;可用白虎加人参汤以清泄肺胃,生津止渴。中消胃热炽盛:治以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方用玉女煎加黄连、栀子。如大便秘结不行,可用增液承气汤润燥通腑。下消:①肾阴亏虚:治以滋阴固肾。方用六味地黄丸;②阴阳两虚:治以温阳滋肾固摄。方用金匮肾气丸。如阴阳气血俱虚可用鹿茸丸。
4.兼证治疗:白内障、雀盲、耳聋是肝肾精血不足,不能上承耳目所致,宜滋补肝肾,用杞菊地黄丸或合羊肝丸。疮疡、痈疽初起,热毒伤营,治宜解毒凉血,用五味消毒饮。病久气营两虚,脉络瘀阻,蕴毒成脓,治宜益气解毒化脓,用黄芪六一汤合犀黄丸。如并发痨、水肿、中风、厥证可参考有关内容。
更多“消渴辨证论治”相关问题
  • 第1题:

    可参照中医“消渴”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是

    A.肾盂肾炎
    B.更年期综合征
    C.功能性消化不良
    D.慢性消耗性疾病
    E.糖尿病

    答案:E
    解析: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一种病证,西医学的糖尿病以及尿崩症,精神性多饮、多尿症,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可参照消渴辨证治疗。

  • 第2题: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阴阳五行和辨证论治
    C.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E.阴阳五行和辨证论治

    答案:D
    解析:
    中医学理论体系有诸多特征,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 第3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

    • A、阴虚体质最易患消渴
    • B、《内经》认为内热为消渴主要病机
    • C、多饮多食多大小便为消渴特征
    • D、尿有甜味一定是消渴
    • E、内热为消渴的病因

    正确答案:C,D,E

  • 第4题:

    患者,女性,40岁。近半月来出现烦渴不止,小便频数,而脉数乏力等症,证多属()

    • A、脾胃气虚型消渴
    • B、肺热津亏,气阴两伤型消渴
    • C、胃热炽盛型消渴
    • D、肾阴亏虚型消渴
    • E、阴阳两虚型消渴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多选题
    关于辨证论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辨证论治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B

    辨证论治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基本原则

    C

    辨证论治就是针对主症给以相应的治疗

    D

    辨证论治就是中医认识和处理疾病的过程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消渴辨证论治

    正确答案: 1.辨证要点本病虽有上、中、下三消之分,肺燥、胃热、肾虚之别,实际上三多症状往往同时存在,仅表现程度上有轻重的不同,或有明显的多饮,而其他二者不甚显著;或以多食为主,而其他二者为次;或以多尿为重,而其他二者较轻。由于三消症状各有偏重,故冠以上、中、下三消之名作为辨证的标志。通常把多饮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上消,多食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中消,多尿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下消。
    2.治疗原则在治法上《医学心悟·三消》篇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宣滋其肾;兼补其肺";可谓深得治疗消渴之大旨。大体本证初起,多属燥热为主,病程较长者,则阴虚与炽热互见,病久则阴虚为主。治疗上无论上、中、下三消均应立足滋肾养阴,燥热较甚时,可佐以清热。下消病久,阴损及阳者宜阴阳并补。由于消渴多见阴虚燥热,常能引起血瘀,则可在以上各法中适当佐以活血化瘀之品。
    3.分型论治上消肺热津伤:治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用消渴方加味。如肺肾气阴亏虚,可用二冬汤;肺胃热盛,耗损气阴之候;可用白虎加人参汤以清泄肺胃,生津止渴。中消胃热炽盛:治以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方用玉女煎加黄连、栀子。如大便秘结不行,可用增液承气汤润燥通腑。下消:①肾阴亏虚:治以滋阴固肾。方用六味地黄丸;②阴阳两虚:治以温阳滋肾固摄。方用金匮肾气丸。如阴阳气血俱虚可用鹿茸丸。
    4.兼证治疗:白内障、雀盲、耳聋是肝肾精血不足,不能上承耳目所致,宜滋补肝肾,用杞菊地黄丸或合羊肝丸。疮疡、痈疽初起,热毒伤营,治宜解毒凉血,用五味消毒饮。病久气营两虚,脉络瘀阻,蕴毒成脓,治宜益气解毒化脓,用黄芪六一汤合犀黄丸。如并发痨、水肿、中风、厥证可参考有关内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单选题
    患者,男,30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中医辨证论治处方为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中君药是()
    A

    熟地黄

    B

    酒萸肉

    C

    山药

    D

    茯苓

    E

    泽泻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8题:

    患者,男,30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中医辨证论治处方为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的功能是

    A.滋阴潜阳
    B.滋阴补肾
    C.滋阴降火
    D.滋阴清热
    E.清热养阴

    答案:B
    解析:
    六味地黄丸的功能是滋阴补。肾,主治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故本题选B。

  • 第9题:

    关于辨证论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辨证论治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 B、辨证论治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基本原则
    • C、辨证论治就是针对主症给以相应的治疗
    • D、辨证论治就是中医认识和处理疾病的过程

    正确答案:A,B,D

  • 第10题:

    辨证论治


    正确答案: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基本特点之一。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即通过分析四诊资料,辨清疾病某一阶段病变本质(证候),再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则和治法,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 第11题:

    如何辨别厥阴病提纲证之消渴与太阳蓄水证之消渴?


    正确答案:厥阴提纲证之消渴为木火燔灼津液所导致,属于上热证,除消水作渴之外,当伴有舌红脉数,心中疼热等证,治宜乌梅丸清上温下。而太阳蓄水之消渴,为膀胱气化功能失职,津液不能上承所导致,病在下焦,伴见脉浮,发热,小便不利等证,治宜五苓散化气行水。

  • 第12题:

    多选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
    A

    阴虚体质最易患消渴

    B

    《内经》认为内热为消渴主要病机

    C

    多饮多食多大小便为消渴特征

    D

    尿有甜味一定是消渴

    E

    内热为消渴的病因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单选题
    患者,女性,40岁。近半月来出现烦渴不止,小便频数,而脉数乏力等症,证多属()
    A

    脾胃气虚型消渴

    B

    肺热津亏,气阴两伤型消渴

    C

    胃热炽盛型消渴

    D

    肾阴亏虚型消渴

    E

    阴阳两虚型消渴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