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诊舌的方法”相关问题
  • 第1题:

    叙述舌诊脏腑部位的分属。


    参考答案:

     舌尖属心肺,舌边属肝胆,中心属脾胃,舌左边属肝,舌右边属胆,舌根属肾。


  • 第2题:

    诊舌的方法


    答案:
    解析:
    一般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先看舌体的色质,再看舌苔。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患者休息3~5分钟后,重复望舌1次。必要时可采用刮舌验苔法辅助诊断。

  • 第3题:

    诊舌的注意事项


    答案:
    解析:
    1)光线影响:望舌以白天充足、柔和的自然光线为佳,光线要直接照射舌面,光照的强弱与色调常常会影响正确的判断。更应避免有色光线照射影响舌苔的颜色。
    2)饮血和药物的影响:饮食和某些药物可以使舌象发生变化。如进食后由于口腔咀嚼的摩擦、自清作用而舌苔由厚变薄;多喝水可使舌苔由燥变润;刚进辛热食物,舌色偏红;多吃糖果、甜腻食物,舌苔变厚,口味酸腻;服用大量镇静剂后,舌苔厚腻;长期服用某些抗生素,可以产生黑腻苔或霉腐苔。由于服用某些食物或药物而使舌苔着色,称为"染苔"。染苔可以在短时间内自然退去,或经揩舌除去,一般染苔多不均匀地附着于舌面,与病情亦不相符。如发现疑问可询问病人的饮食、服药情况,或用揩舌的方法予以鉴别。
    3)口腔对舌象的影响:牙齿残缺,可造成同侧舌苔偏厚;镶牙可以使舌边留下齿印;张口呼吸可以使舌苔变干等等,这些因素引起的舌象异常,都不能作为机体的病理征象,应加以鉴别,避免误诊。

  • 第4题:

    舌诊的方法怎样?


    答案:
    解析:
    (1)望舌的体位和伸舌姿势:望舌时,医者姿势可略高于患者,以便俯视口舌部位。患者可以采用坐位或仰卧位,面向自然光线,头略扬起,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
    (2)诊舌的方法:望舌的顺序是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边,最后看舌根部。先看舌质,再看舌苔,再根据舌质、舌苔的基本特征,分项察看。望舌质,主要观察舌质的颜色、光泽、形状及动态等:察舌苔,重点观察舌苔的有无、色泽、质地及分布状态等。在望舌过程中,既要迅速敏捷,又要全面准确,尽量减少患者伸舌的时间,以免口舌疲劳。若一次望舌判断不准,可让病人休息片刻后,再重新望舌。根据临床需要,还可察看舌下静脉。
    除了通过望诊了解舌象特征之外,为了使诊断更加准确,必要时还应配合其他诊察方法。如刮舌验苔的方法进行舌诊,刮舌可用消毒压舌板的边缘,以适中的力量,在舌面上由舌根向舌尖刮三五次。如需揩舌,可用消毒纱布卷在食指上,蘸少许清洁水在舌面上揩抹数次。这两种方法可用于鉴别舌苔有根无根,以及是否属于染苔。
    此外,还可以询问舌上味觉的情况,舌体是否有疼痛、麻木、灼辣等异常感觉,舌体运动是否灵活等,以协助诊断。

  • 第5题:

    舌诊属于中医四诊的()

    • A、望诊
    • B、闻诊
    • C、问诊
    • D、切诊

    正确答案:A

  • 第6题:

    温病舌诊除了准确掌握舌苔、舌质、舌态征象外,尤要注意(),注重舌象的动态变化。


    正确答案:舌苔舌质互参

  • 第7题:

    舌诊以望诊为主,还可结合问诊,闻诊和()等方法进行全面观察。


    正确答案:揩刮

  • 第8题:

    问答题
    诊舌的方法

    正确答案: 一般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先看舌体的色质,再看舌苔。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患者休息3~5分钟后,重复望舌1次。必要时可采用刮舌验苔法辅助诊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名词解释题
    舌诊

    正确答案: 望诊内容之一。主要察看“舌苔”和“舌质”两方面的形态、色泽、润燥等变化,作为辨别病变的性质、病邪的浅深和病情的虚实等的依据。故有“辨舌质可辨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的说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舌诊以望诊为主,还可结合问诊,闻诊和()等方法进行全面观察。

    正确答案: 揩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是(),最早的脉诊专著是()

    正确答案: 《伤寒金镜录》,《脉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哪部著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
    A

    《伤寒金镜录》

    B

    《伤寒舌鉴》

    C

    《舌鉴辨证》

    D

    《辨舌指南》

    E

    《诊家正眼》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那项并非典型的“生物全息诊法”

    A.按诊
    B.脉诊
    C.目诊
    D.耳诊
    E.舌诊

    答案:A
    解析:

  • 第14题:

    舌诊的意义


    答案:
    解析:
    1)判断正气的盛衰:舌为气血所荣,苔为胃气所生,舌色可以反映气血盛衰,舌苔可以反映胃气的存亡。
    舌质红润--气血旺盛;舌质淡白--气血虚衰;舌苔薄白而润--胃气旺盛;舌光而无苔--胃气衰败,胃阴枯竭。
    2)分辨病位深浅:主要观察舌苔的厚薄和舌色的深浅。
    薄苔--疾病初期,邪浅,病位在表。
    厚苔--病邪入里,病位较深。
    3)区别病邪性质:黄苔--主热邪;白滑苔--主寒邪;腐腻苔--食积、痰浊;黄厚腻苔--湿热;舌体歪--风邪;瘀斑瘀点--瘀血。
    4)推断病情进退:苔色和苔质往往随邪正消长和病情变化星相应的动态变化。舌苔由白至黄灰的变化说明病邪由表入里,由轻变重,由寒化热;舌苔润至燥的变化说明热渐盛而津渐伤;舌苔由厚至薄,由燥至润的变化说明病邪渐退,津液复生。

  • 第15题:

    下列哪部著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

    A.《伤寒金镜录》
    B.《伤寒舌鉴》
    C.《舌鉴辨证》
    D.《辨舌指南》
    E.《诊家正眼》

    答案:A
    解析:

  • 第16题:

    试述中医舌诊原理?


    答案:
    解析:
    舌与许多脏腑之间通过经络和经筋的循行直接或间接地联系起来;舌为心之苗,且为呼吸、消化共同通道之要冲,为多气多血的器官;口腔之唾液系肾、胃津液上潮所致;舌苔乃胃气所生,胃为水谷之海,故脏腑精气上荣于舌。综上所述,由于舌与人体脏腑、气血、津液都广有联系,故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可反映于舌。

  • 第17题:

    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是()最早的脉诊专著是()


    正确答案:《伤寒金镜录》;《脉经》

  • 第18题:

    试诉舌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及舌诊的原理。


    正确答案: 关系:
    1.肝藏血、主筋,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2.肾藏精,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
    3.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
    4.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原理:其他脏腑组织,有经络沟通,也直接、间接与舌产生联系,因此,脏腑病变亦必然通过经络气血的变化而反映于舌。

  • 第19题:

    何谓舌诊?试述舌诊诊断疾病的原理?


    正确答案: 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是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舌与全身脏腑经络之间通过经筋和经别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心主血,肺主气,舌为心之苗,为脾之外候,脾胃又为气血生化之源;胃津、肾液通过金津、玉液上潮于舌。
    故通过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变化,可以判断脏腑、气血津液的盛衰。一旦脏腑气血津液发生病变,则可从舌上反映出来,此即舌诊的原理。

  • 第20题:

    问答题
    舌诊的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望舌的体位和伸舌姿势:望舌时,医者姿势可略高于患者,以便俯视口舌部位。患者可以采用坐位或仰卧位,面向自然光线,头略扬起,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
    (2)诊舌的方法:望舌的顺序是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边,最后看舌根部。先看舌质,再看舌苔,再根据舌质、舌苔的基本特征,分项察看。望舌质,主要观察舌质的颜色、光泽、形态及动态等;察舌苔,重点观察舌苔的有无、色泽、质地及分布状态等。在望舌过程中,既要迅速敏捷,又要全面准确,尽量减少患者伸舌的时间,以免口舌疲劳。若一次望舌判断不准,可让患者休息片刻后,再重新望舌。根据临床需要,还可察看舌下静脉。除了通过望诊了解舌象特征之外,为了使诊断更加准确,必要时还应配合其他诊察方法。如刮舌苔的方法进行舌诊,刮舌可用消毒压舌板的边缘,以适中的力量,在舌面上由舌根向舌尖刮三五次。如需揩舌,可用消毒纱布卷在食指上,蘸少许清洁水在舌面上揩抹数次。这两种方法可用于鉴别舌苔有根无根,以及是否属于染苔。此外,还可以询问舌上味觉的情况,舌体是否有疼痛、麻木、灼辣等异常感觉,舌体运动是否灵活等,以协助诊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何谓舌诊?试述舌诊诊断疾病的原理?

    正确答案: 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是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舌与全身脏腑经络之间通过经筋和经别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心主血,肺主气,舌为心之苗,为脾之外候,脾胃又为气血生化之源;胃津、肾液通过金津、玉液上潮于舌。
    故通过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变化,可以判断脏腑、气血津液的盛衰。一旦脏腑气血津液发生病变,则可从舌上反映出来,此即舌诊的原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下列哪项并非典型的“生物全息诊法”()
    A

    按诊

    B

    脉诊

    C

    目诊

    D

    耳诊

    E

    舌诊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诉舌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及舌诊的原理。

    正确答案: 关系:
    1.肝藏血、主筋,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2.肾藏精,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
    3.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
    4.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原理:其他脏腑组织,有经络沟通,也直接、间接与舌产生联系,因此,脏腑病变亦必然通过经络气血的变化而反映于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下列那项并非典型的“生物全息诊法”()。
    A

    按诊

    B

    脉诊

    C

    目诊

    D

    耳诊

    E

    舌诊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