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33岁。B超检赶在左乳房外上象限发现0.3cm×0.2cm大小的结节,局部切除送病理检查。结节内查见癌细胞,累及上皮全层,但未侵破基底膜。正确的病理诊断是()A、上皮内瘤变I级B、上皮内瘤变II级C、重度非典型增生D、原位癌E、早期浸润癌

题目

女,33岁。B超检赶在左乳房外上象限发现0.3cm×0.2cm大小的结节,局部切除送病理检查。结节内查见癌细胞,累及上皮全层,但未侵破基底膜。正确的病理诊断是()

  • A、上皮内瘤变I级
  • B、上皮内瘤变II级
  • C、重度非典型增生
  • D、原位癌
  • E、早期浸润癌

相似考题
更多“女,33岁。B超检赶在左乳房外上象限发现0.3cm×0.2cm大”相关问题
  • 第1题:

    病历摘要:
    女,24岁,初产妇,产后6周。左乳房疼痛,乏力3天。测体温为39.5℃。查体发现左乳房外上象限红肿,皮温高,有压痛。血WBC13×10/L,N80%。


    答案:
    解析:
    分析步骤:(22分)
    1.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1)初步诊断:急性乳腺炎。
    (2)诊断依据
    ①育龄期女性,初产妇,产后6周。
    ②乳房有红、肿、热痛,伴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③既往无殊。
    ④查体T39.5℃,左乳房外上象限红肿,皮温高,有压痛。
    ⑤辅助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高。
    2.鉴别诊断(6分)
    (1)乳房内积乳囊肿:无局部的红、肿,亦无发热等全身表现。患者局部红肿及全身发热表现不支持此诊断。
    (2)乳房皮肤丹毒:全身毒血表现明显,但局部疼痛较轻,乳房实质松软,无炎性肿块扪及。患者局部疼痛明显且有局部肿块,不支持此诊断。
    3.进一步检查(4分)
    (1)乳汁细菌培养:脓肿形成后行细针穿刺后细菌培养,可以做药物敏感试验。
    (2)乳房B超检查:除外脓肿形成。
    4.治疗原则(4分)
    (1)消除感染、排空乳汁,患侧乳房停止哺乳,用吸乳器吸尽乳汁。
    (2)脓肿形成前应行抗生素治疗。
    (3)脓肿形成后行切开引流。

  • 第2题:

    左乳腺外上象限发现一孤立无痛硬结,不移动,可能为()

    • A、乳腺囊性增生症
    • B、左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 C、左乳房脓肿
    • D、左乳癌
    • E、左乳房结核

    正确答案:D

  • 第3题:

    乳腺纤维腺瘤好发部位是()

    • A、乳房内上象限
    • B、乳房外下象限
    • C、乳房外上象限
    • D、乳房外下象限
    • E、乳晕区

    正确答案:C

  • 第4题:

    乳癌多发生于()

    • A、乳晕内
    • B、乳房内上象限
    • C、乳房内下象限
    • D、乳房外上象限
    • E、乳房外下象限

    正确答案:D

  • 第5题:

    女,25岁,产后3周,左乳房胀痛,伴发热。查左乳房内上象限压痛,有波动感。确诊应先做()

    • A、B超
    • B、CT
    • C、乳腺穿刺
    • D、细胞学检查
    •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C

  • 第6题:

    问答题
    病历摘要: 女,24岁,初产妇,产后6周。左乳房疼痛,乏力3天。测体温为39.5℃。查体发现左乳房外上象限红肿,皮温高,有压痛。血WBC13×109/L,N80%。

    正确答案: 分析步骤:(22分)1.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1)初步诊断:急性乳腺炎。(2)诊断依据①育龄期女性,初产妇,产后6周。②乳房有红、肿、热痛,伴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③既往无殊。④查体T39.5℃,左乳房外上象限红肿,皮温高,有压痛。⑤辅助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高。2.鉴别诊断(6分)(1)乳房内积乳囊肿:无局部的红、肿,亦无发热等全身表现。患者局部红肿及全身发热表现不支持此诊断。(2)乳房皮肤丹毒:全身毒血表现明显,但局部疼痛较轻,乳房实质松软,无炎性肿块扪及。患者局部疼痛明显且有局部肿块,不支持此诊断。3.进一步检查(4分)(1)乳汁细菌培养:脓肿形成后行细针穿刺后细菌培养,可以做药物敏感试验。(2)乳房B超检查:除外脓肿形成。4.治疗原则(4分)(1)消除感染、排空乳汁,患侧乳房停止哺乳,用吸乳器吸尽乳汁。(2)脓肿形成前应行抗生素治疗。(3)脓肿形成后行切开引流。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