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置导尿管时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A、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B、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C、应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充分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防止污染。男性: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按照由上至下,由外向内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井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D、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确保尿管固定稳妥E、置管过程

题目

放置导尿管时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 A、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 B、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
  • C、应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充分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防止污染。男性: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按照由上至下,由外向内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井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 D、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确保尿管固定稳妥
  • E、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发现尿管被污染,应重新更换

相似考题
更多“放置导尿管时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相关问题
  • 第1题:

    为了预防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留置尿管病人应每日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 第2题:

    不恰当的处理是

    A.立即行修补术

    B.行高锰酸钾坐浴

    C.留置导尿管

    D.放置导尿管至少14天

    E.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正确答案:A

  • 第3题: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置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置管时。
    (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3.置管后。
    (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7)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9)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10)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11)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
    (12)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 第4题:

    简述留置导尿管导致泌尿系感染的预防和处理


    正确答案:⑴导尿时无菌操作,轻柔插管,减少粘膜损伤。
    ⑵留臵导尿管必须使用完全密封而无菌的体外尿引流装臵,每周更换一次,引流装臵的放臵低于膀胱水平,防止尿液反流。
    ⑶尿道口周围及导尿管经常用清水或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每日2次。
    ⑷应尽量减少留臵导尿的时间。

  • 第5题: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中,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采集尿标本做微生物检测时应在导尿管侧面以无菌操作方法针刺抽取尿液,其他目的采集尿标本时应从集尿袋开口采集。
    • B、应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指征,应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
    • C、置管时间大于7d者,宜持续夹闭,定时开放。
    • D、应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密闭性,不应常规进行膀胱冲洗。
    • E、应保持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返流。

    正确答案:C

  • 第6题:

    为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多长时间清洁尿道口?


    正确答案: 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 第7题:

    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转往其他科室进行诊断、治疗时,如何实施预防与控制措施?


    正确答案: 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他们作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转送病人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

  • 第8题:

    简述皮肤软组织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正确答案: 1.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无汗液;衣服和被服清洁干燥、无皱褶,被汗液、尿液等浸湿时应及时更换;大小便失禁患者及时清洁局部皮肤,肛周可涂皮肤保护剂,减少皮肤摩擦和刺激。
    2.积极治疗或纠正可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疾病或危险因素。患有皮肤病者应积极治疗,避免抓破损伤;注意皮肤出现的浅表伤口,及时处理体表软组织的损伤,防止继发感染;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机体抵抗力。
    3.指导患者加强营养,增强皮肤抵抗力,预防褥疮发生。
    4.对昏迷、瘫痪、老年等患者定期检查受压部位皮肤,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协助定时变换体位,2h~3h一次,必要时缩短变换体位的时间。尽量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刺激;因治疗需要不允许过多翻身者,应使用特殊床垫、器具防止褥疮发生。
    5.新生儿护理应手法轻柔,更换尿布、内衣时要防止损伤皮肤。尿布应柔软,勤于更换。保持婴儿皮肤干燥,经常更换体位,以防局部长期受压。做好产房、母婴同室、婴儿沐浴室的消毒隔离工作,控制感染源,预防脐炎、婴儿脓疱病的发生。
    6.产妇要预防乳腺脓肿或乳腺炎的发生,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做好手卫生,如发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及时做理疗等治疗。
    7.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腰穿、骨髓穿刺、活检、关节穿刺、静脉输液等必须严格皮肤消毒;给患者换药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8.做好烧伤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做好环境、物表、医务人员手的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时采集标本送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必要时做好保护性隔离。
    9.严格执行《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10.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与管理制度,努力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11.严格器械清洗、消毒灭菌,严格执行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12.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工作。

  • 第9题:

    尿瘘术后处理错误的是()

    • A、给予抗生素抗感染
    • B、保证导尿管引流持续通畅
    • C、多饮水,增加尿量
    • D、导尿管一般放置24~48小时
    • E、保持大便通畅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皮肤软组织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正确答案: 1.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无汗液;衣服和被服清洁干燥、无皱褶,被汗液、尿液等浸湿时应及时更换;大小便失禁患者及时清洁局部皮肤,肛周可涂皮肤保护剂,减少皮肤摩擦和刺激。
    2.积极治疗或纠正可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疾病或危险因素。患有皮肤病者应积极治疗,避免抓破损伤;注意皮肤出现的浅表伤口,及时处理体表软组织的损伤,防止继发感染;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机体抵抗力。
    3.指导患者加强营养,增强皮肤抵抗力,预防褥疮发生。
    4.对昏迷、瘫痪、老年等患者定期检查受压部位皮肤,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协助定时变换体位,2h~3h一次,必要时缩短变换体位的时间。尽量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刺激;因治疗需要不允许过多翻身者,应使用特殊床垫、器具防止褥疮发生。
    5.新生儿护理应手法轻柔,更换尿布、内衣时要防止损伤皮肤。尿布应柔软,勤于更换。保持婴儿皮肤干燥,经常更换体位,以防局部长期受压。做好产房、母婴同室、婴儿沐浴室的消毒隔离工作,控制感染源,预防脐炎、婴儿脓疱病的发生。
    6.产妇要预防乳腺脓肿或乳腺炎的发生,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做好手卫生,如发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及时做理疗等治疗。
    7.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腰穿、骨髓穿刺、活检、关节穿刺、静脉输液等必须严格皮肤消毒;给患者换药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8.做好烧伤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做好环境、物表、医务人员手的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时采集标本送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必要时做好保护性隔离。
    9.严格执行《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10.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与管理制度,努力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11.严格器械清洗、消毒灭菌,严格执行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12.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工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有:
    (1)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
    (2)正确的清洗消毒灭菌措施,隔离措施。
    (3)严格执行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械的采购管理制度。
    (4)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5)落实医院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
    (6)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和管理知识的培训工作。
    (7)医疗废物的管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留置导尿管感染控制措施不正确的是:()。
    A

    严格执行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并尽早拔除。

    B

    使用抗菌药物作连续膀胱冲洗预防感染。

    C

    集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

    D

    定期作病原学检查。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预防导尿管相关感染的原则不包括

    A、必要时才使用导尿管,且应尽早拔除

    B、拔尿管时需注意无菌操作

    C、留取尿标本时应在消毒后抽取

    D、保持尿袋在膀胱水平以上

    E、有症状的尿路感染应及时拔除或更换导尿管


    参考答案:D

  • 第14题:

    简述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要点。


    正确答案: 1.置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置管时:
    (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3.置管后:
    (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7)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9)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10)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11)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
    (12)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 第15题:

    为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在置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卫生部制定印发《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主要目的是?


    正确答案: 为进一步加强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并规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

  • 第17题: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无感染征象时,()常规更换导管;()定期对穿刺点涂抹送微生物检测。

    • A、不宜,宜
    • B、不宜,不宜
    • C、宜,宜
    • D、宜,不宜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简述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管理要求?


    正确答案:⑴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
    ⑵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臵导尿管的维护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⑶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措施。
    ⑷应当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

  • 第19题:

    当留置导尿管患者出现导尿管阻塞时,为预防感染,应立即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尿管。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留置尿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措施正确的是()

    • A、妥善固定尿管,保持通畅
    • B、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 C、应常规使用含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以预防尿路感染
    • D、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应经常更换导尿管
    • E、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立即更换导尿管

    正确答案:A,B,E

  • 第21题:

    单选题
    尿瘘术后处理错误的是()
    A

    给予抗生素抗感染

    B

    保证导尿管引流持续通畅

    C

    多饮水,增加尿量

    D

    导尿管一般放置24~48小时

    E

    保持大便通畅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是( )
    A

    指留置导尿管8小时内发生的感染

    B

    指留置导尿管12小时内发生的感染

    C

    指留置导尿管24小时内发生的感染

    D

    指留置导尿管36小时内发生的感染

    E

    指留置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感染


    正确答案: E
    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当留置导尿管患者出现导尿管阻塞时,为预防感染,应立即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尿管。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留置尿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措施正确的是()
    A

    妥善固定尿管,保持通畅

    B

    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C

    应常规使用含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以预防尿路感染

    D

    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应经常更换导尿管

    E

    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立即更换导尿管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