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透析中失衡综合症分型及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血液透析中技术事故造成的并发症是()。

    • A、空气栓塞
    • B、出血
    • C、低血压
    • D、失衡综合症

    正确答案:A

  • 第2题:

    简述早期肺癌的分型及特点。


    正确答案: 癌侵犯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无局部淋巴结转移者称为早期肺癌。早期肺癌可分为以下三型:
    (1)管内型:癌局限在腔内呈息肉状或乳头状,黏膜呈颗粒状增厚。
    (2)管壁浸润型:癌沿管壁浸润致管壁增厚变硬。黏膜皱襞消失,但未侵及壁外肺组织。
    (3)管周型:癌由管壁向外侵及肺组织形成肿块,其直径在2cm以内者。

  • 第3题:

    何为失衡综合症?


    正确答案:在透析中由于清除溶质引起血浆渗透压明显下降,而细胞内液、脑脊液,甚至包括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缓慢,形成血浆与其它体液之间的渗透梯度差,导致体液重新分布,临床上可出现恶心、呕吐、头痛、血压增高、抽搐、昏迷等症状,称为失衡综合症。

  • 第4题: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容易发生的并发症有()

    • A、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 B、透析失衡综合症
    • C、感染
    • D、营养不良
    • E、肾性骨病及肿瘤

    正确答案:A,B,C,D,E

  • 第5题:

    病人王某,在行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护士应高度怀疑的并发症是()

    • A、低血压
    • B、失衡综合症
    • C、出血
    • D、溶血
    • E、致热源反应

    正确答案:A

  • 第6题:

    失衡综合症是由于哪项作用引起两侧的渗透压差()

    • A、渗透压
    • B、血脑屏障
    • C、首次透析
    • D、脑水肿

    正确答案:B

  • 第7题:

    简述手足癣的临床分型及各型临床特点。


    正确答案:手足癣可分为三型:1)水疱鳞屑型:好发于指(趾)间、掌心、足跖及足侧。初起为针尖大小深在性水疱,疱壁厚,可融合,瘙痒明显。水疱干涸后呈现脱屑。2)角化过度型:好发于足跟及掌跖部。皮损角质增厚,干燥脱屑,易发生皲裂、出血。一般不痒,有皲裂时疼痛。3)浸渍糜烂型:好发于指(趾)缝,患处皮肤浸渍发白,表皮松软易剥脱并露出糜烂面。有不同程度瘙痒。

  • 第8题:

    单选题
    血液透析中技术事故造成的并发症是()。
    A

    空气栓塞

    B

    出血

    C

    低血压

    D

    失衡综合症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唐氏综合症的分型及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分型:标准型、嵌合型、异位型,临床表现:
    (1)智力低下;
    (2)特殊面容:鼻梁低、眼距宽、眼裂小、双眼外眦向上、耳朵小、常张口伸舌等;
    (3)生长发育迟缓,伴有多种畸形;
    (4)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易患白血病;
    (5)男童可有隐睾、小阴茎,无生殖能力;女童性发育延迟,少数可生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横纹肌肉瘤的主要分型及病变特点?

    正确答案: (1)多形性横纹肌肉瘤:瘤细胞大,异形性明显,胞浆宽,红染,可见横纹。
    (2)胚胎性横纹肌肉瘤:黏液样背景中见蝌蚪样、带状瘤细胞。
    (3)腺泡性横纹肌肉瘤;小圆细胞排列成类腺样结构,胞浆红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血液透析时出现的失衡综合症应怎样预防和处理?


    正确答案: (1)最初几次透析时间应短,不超过4小时;
    (2)脱水速率不宜过快;
    (3)静注50%葡萄糖40ml;
    (4)或采用高钠、碳酸氢盐透析液;
    (5)发生失衡综合症时,可静注高渗糖、高渗钠,并可应用镇静剂。

  • 第12题:

    简述透析中失衡综合症的预防及处理。


    正确答案:充分合理的诱导是减少失衡综合症的主要措施,首次透析使用低效透析器,短时透析逐步过渡到规律性透析。提高透析液钠浓度,在透析中静滴甘露醇、高张葡萄糖等都是防止发生失衡综合症的有效方法。轻者缩短透析时间,重者要即刻中止透析,给予高张糖或高张钠。对症治疗,吸氧、给予解痉和镇痛药物。

  • 第13题:

    失衡综合症是()或者透析结束后()出现有脑电图特征性改变,以神经系统为主的综合症,临场表现为(),(),(),(),(),(),行为异常,严重者可出现惊厥,癫痫样发作甚至死亡。


    正确答案:透析中;一般在24小时内;头痛;恶心;呕吐;血压升高;肌肉痉挛;嗜睡

  • 第14题:

    简述喉癌的分型及各自的临床特点。


    正确答案: 根据喉癌发生的部位,将喉癌分为声门上型、声门型和声门下型。其临床表现分述如下:
    声门上型:早期可无显著症状。可能有喉部不适感;以后可出现吞咽疼痛,放射至耳部。痰中带血,有臭味。该区淋巴管丰富,易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
    声门型:早期出现声嘶,进行性加重。肿块较大时能阻塞声门引起呼吸困难。该区淋巴管较少,不易向颈淋巴结转移,且容易早期诊断,预后较好。
    声门下型: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发现。肿瘤溃烂时出现咳嗽及痰中带血;向上侵犯声带时,可出现声嘶;肿瘤增大可阻塞声门下出现呼吸困难。常有气管前或气管旁淋巴结转移。

  • 第15题:

    简述透析失衡综合征的概念


    正确答案:指透析时血尿素氮等物质降低过快,导致细胞内、外液间渗透压失衡,引起颅内压增加和脑水肿所致,出现恶心、呕吐、头痛,重者可出现惊厥。

  • 第16题:

    简述脊肌萎缩症的临床分型及特点。


    正确答案:脊肌萎缩症的临床分型及特点:(1)急性婴儿型脊肌萎缩(Ⅰ型):胎儿期出现胎动减少,出生后3~6个月发病。表现为自主运动减少,四肢近端无力,伴肌萎缩、束颤,不能抬头、屈颈,腱反射减低或消失。严重者出现髋关节外展外翻,吸吮及吞咽困难,常因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死亡。本型病情进展迅速,平均生存期7~9个月。(2)慢性婴儿型脊肌萎缩(Ⅱ型):通常在出生后6个月发病,个别患儿可1~2岁发病。以肢体近端对称性无力为主,下肢常重于上肢,近端肌群重于远端,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程早期可出现舌肌萎缩、束颤,但无呼吸肌和延髓麻痹症状。本型预后良好,除个别患儿死亡,多数可活到青少年。(3)少年型脊肌萎缩(Ⅲ型):大多数儿童或青春期隐匿起病,2~17岁常见。以下肢近端肌肉无力、萎缩起病,出现鸭步、站立、登楼困难,逐渐累及上肢带肌和上肢肌肉,一般不累及脑神经,但胸锁乳突肌易受累。大部分患者可出现全身肌束震颤,25%患者出现腓肠肌假性肥大;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可轻中度升高。由于病情进展速度不一,多数患者30岁时已不能行走,但个别发展缓慢患者至晚年仍能独立行走。(4)成人慢性脊肌萎缩症(Ⅳ型):发病年龄18~60岁。临床表现与Ⅲ型相似,以肢体近端为主的肌萎缩、无力。可累及后组脑神经及面部肌肉,出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及呼吸困难。多为良性病程,可至正常寿命。

  • 第17题:

    问答题
    简述脊肌萎缩症的临床分型及特点。

    正确答案: 脊肌萎缩症的临床分型及特点:(1)急性婴儿型脊肌萎缩(Ⅰ型):胎儿期出现胎动减少,出生后3~6个月发病。表现为自主运动减少,四肢近端无力,伴肌萎缩、束颤,不能抬头、屈颈,腱反射减低或消失。严重者出现髋关节外展外翻,吸吮及吞咽困难,常因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死亡。本型病情进展迅速,平均生存期7~9个月。(2)慢性婴儿型脊肌萎缩(Ⅱ型):通常在出生后6个月发病,个别患儿可1~2岁发病。以肢体近端对称性无力为主,下肢常重于上肢,近端肌群重于远端,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程早期可出现舌肌萎缩、束颤,但无呼吸肌和延髓麻痹症状。本型预后良好,除个别患儿死亡,多数可活到青少年。(3)少年型脊肌萎缩(Ⅲ型):大多数儿童或青春期隐匿起病,2~17岁常见。以下肢近端肌肉无力、萎缩起病,出现鸭步、站立、登楼困难,逐渐累及上肢带肌和上肢肌肉,一般不累及脑神经,但胸锁乳突肌易受累。大部分患者可出现全身肌束震颤,25%患者出现腓肠肌假性肥大;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可轻中度升高。由于病情进展速度不一,多数患者30岁时已不能行走,但个别发展缓慢患者至晚年仍能独立行走。(4)成人慢性脊肌萎缩症(Ⅳ型):发病年龄18~60岁。临床表现与Ⅲ型相似,以肢体近端为主的肌萎缩、无力。可累及后组脑神经及面部肌肉,出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及呼吸困难。多为良性病程,可至正常寿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单选题
    失衡综合症是由于哪项作用引起两侧的渗透压差()
    A

    渗透压

    B

    血脑屏障

    C

    首次透析

    D

    脑水肿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喉癌的分型及各自的临床特点。

    正确答案: 根据喉癌发生的部位,将喉癌分为声门上型、声门型和声门下型。其临床表现分述如下:
    声门上型:早期可无显著症状。可能有喉部不适感;以后可出现吞咽疼痛,放射至耳部。痰中带血,有臭味。该区淋巴管丰富,易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
    声门型:早期出现声嘶,进行性加重。肿块较大时能阻塞声门引起呼吸困难。该区淋巴管较少,不易向颈淋巴结转移,且容易早期诊断,预后较好。
    声门下型: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发现。肿瘤溃烂时出现咳嗽及痰中带血;向上侵犯声带时,可出现声嘶;肿瘤增大可阻塞声门下出现呼吸困难。常有气管前或气管旁淋巴结转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血液透析时出现的失衡综合症应怎样预防和处理?

    正确答案: (1)最初几次透析时间应短,不超过4小时;
    (2)脱水速率不宜过快;
    (3)静注50%葡萄糖40ml;
    (4)或采用高钠、碳酸氢盐透析液;
    (5)发生失衡综合症时,可静注高渗糖、高渗钠,并可应用镇静剂。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