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放射性药物操作时的技术要求?”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烟叶烘烤定色阶段的主要技术操作要求


    正确答案: (1)湿球温度由37℃左右逐渐升高到40℃;烧火稳中加大,防止猛升温和降温。
    (2)升温速度: 烟叶变黄快,则快升温,快排温,快定色。烟叶变黄慢,则慢升温,慢排湿,慢定色。烧火要稳,升温要准,排湿要适当及时。
    (3)排湿技术:强调主动排湿。 先调控天窗,后调控地洞。排湿前调整烧火。供热与排湿协调;烟叶变黄和干燥均衡发展;在54℃解决叶背面灰白色现象

  • 第2题:

    简述给予病人的放射性药物剂量应考虑的因素。


    正确答案: 放射性药物剂量的设计要求以能得到最优化的显像效果,同时应考虑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分布,器官的放射性敏感性及放射性核素的物理化学特性。根据病人的身材适当增减剂量。对Tc放射性药物,如主要分布在个别器官,剂量要用得低;如用于肺灌注显像的Tc-MAA,一般剂量为111-185MBq(3-5mCi)。用游离Tc作甲状腺显像时,合适的剂量约为74-185MBq(2-5mCi),而作全身骨显像则用555-740MBq(15-20mCi)。Tc放射性药物,如主要分布在个别器官,剂量要用得低;如用于肺灌注显像的Tc-MAA,一般剂量为111-185MBq(3-5mCi)。用游离Tc作甲状腺显像时,合适的剂量约为74-185MBq(2-5mCi),而作全身骨显像则用555-740MBq(15-20mCi)。

  • 第3题:

    简述实验室工作台上如发生放射性药物液体外漏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实验室内,工作台上如发生放射性药物容器破损,药物液体外漏时切忌用抹布擦洗,用水冲或用拖把清除等方法,而要用专用的吸纸将外漏液体吸干,并加以适当的屏障,暂时停止使用等方法使其自然衰变,以减少放射性污染源的扩散。

  • 第4题:

    简述肾静态显象操作技术要求是什么?


    正确答案:受检者采取卧位,(腹卧、仰卧视探头位置而定)。腰部要平直,用低能高分辨率准直器,能量140kev,窗宽20%;每帧计数为5X105。一般在注射显像剂1小时后检查,拍摄体位(后位,右后斜,左后斜,视病情需要加做位置。如肾功能不全者,因其血液中放射性下降速度缓慢,需进行2~4小时延迟显象)。

  • 第5题:

    简述对体内诊断用放射性药物的要求。


    正确答案: 对体内诊断用放射性药物应根据各脏器显像或功能检查的要求来选用,一般要求如下。①无菌、无热源、化学毒副作用小等。②对发射射线的要求:仅发射γ光子的核素才适用,因其穿透力强,注射人人体后能在体表探测到;另外其在体内电离密度较低,引起的辐射损伤较小,最好是纯γ射线发射体放射性药物。③核素的物理半衰期(t1/2)一般10小时左右为宜,若核素半衰期过长,病人将受到较多不必要的辐射,且造成放射性废物处理上的困难;t1/2过短则影响某些延迟显像的完成。④来源容易:目前首选的最理想的单光子体内诊断用核素为99m Tc。

  • 第6题:

    简述操作液气大钳有哪些技术要求?


    正确答案: (1)钳头腭板尺寸要与钻杆接头尺寸相符。
    (2)移送大钳到井口时,严禁把气阀一次合到底,以防大钳快速向井口运动造成撞击。
    (3)在大钳没有离开井口以前,禁止上提钻具。
    (4)大钳停用时,要将所有液气阀恢复零位,单向阀恢复关位,停液压泵,关闭大钳气路阀门。
    (5)根据上卸螺纹决定上下钳的定位把手位置,变换位置时,钳头的各个缺口必须对正后才可操作,否则会导致机构失灵。

  • 第7题:

    简述放射性药物在靶组织中集聚的主要机制。


    正确答案: 放射性药物在靶组织中聚集的机制主要有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作用,以及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发展起来的分子识别单位的应用,包括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特异性配体对受体的特异性结合进行的受体显像,利用特定的标记氨基酸序列进行的显像和标记核酸特定序列的反义寡核苷酸进行的基因反义显像等。

  • 第8题:

    简述注射放射性药物MAA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正确答案:注射MAA时,注射器内的显像剂摇匀。静脉穿刺后,如确认在血管内,不抽回血,回血会造成肺部放射性"热区"注射应缓慢,可用γ照相机显示屏监测,如放射性微粒已达到显像要求可停止注射。

  • 第9题:

    判断题
    操作放射性碘标记的放射性药物时,应注意放射性物质在甲状腺内沉积的防护。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对体内诊断用放射性药物的要求。

    正确答案: 对体内诊断用放射性药物应根据各脏器显像或功能检查的要求来选用,一般要求如下。①无菌、无热源、化学毒副作用小等。②对发射射线的要求:仅发射γ光子的核素才适用,因其穿透力强,注射人人体后能在体表探测到;另外其在体内电离密度较低,引起的辐射损伤较小,最好是纯γ射线发射体放射性药物。③核素的物理半衰期(t1/2)一般10小时左右为宜,若核素半衰期过长,病人将受到较多不必要的辐射,且造成放射性废物处理上的困难;t1/2过短则影响某些延迟显像的完成。④来源容易:目前首选的最理想的单光子体内诊断用核素为99m T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PET放射性药物的主要优点

    正确答案: PET常用的标记核素C、O、N、F等均是组成生物机体的固有元素,能进行真正的示踪研究,用这些核素标记得到的放射性药物不会显著影响该药物原有的生物活性,且半衰期短,病人所受的辐射剂量小。C、O、N、F等均是组成生物机体的固有元素,能进行真正的示踪研究,用这些核素标记得到的放射性药物不会显著影响该药物原有的生物活性,且半衰期短,病人所受的辐射剂量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99mTc-MDP的制备过程中,始终应注意的是()
    A

    放射性药物的物理性状

    B

    放射性药物的体积

    C

    避免放射性污染和无菌操作

    D

    放射性药物的活度

    E

    放射性药物的放化纯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SPECT显像放射性药物的基本性能和特殊要求。


    正确答案: 药物的基本性质如下:
    (1)理想的物理性质:①射线种类:γ射线最好。②射线能量:100~300KeV正电子对为511KeV。③物理半衰期:以几小时为宜。
    (2)理想的生物特性(生化性质):定位性能、血液清除快(血池显像例外),进入靶器官快,靶/非靶放射性比值高。生物半排期要适当、减少辐射、时间要能保证检查顺利进行。

  • 第14题:

    简述理想的放射性药物的生物学特性要求。


    正确答案: 放射性药物的生物特性要求放射性药物是在靶器官中聚集快、血液中清除快,在体内能得到尽量高的靶/非靶比值。即在靶器官和病变组织中有高的分布,尽量少进入非靶组织。

  • 第15题:

    简述制备放射性药物必须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1.药物的选择:药物必须具有适应疾病诊疗的生物学特性,例如该药物能够在某种脏器中选择性地浓聚且安全无害。
    2.核素的选择:一个理想的脏器显象核素应具有较短的物理半衰期,单一的γ射线,能量在200kev左右。

  • 第16题:

    简述放射性药物标记药盒使用注意事项是什么?


    正确答案:1.使用前检查药盒包装是否完整及有效使用日期。
    2.配制99mTc放射性药盒时,应按无菌操作规则进行,淋洗液必须新鲜,放射性活度应符合规定要求。
    3.在配制过程中,如有两种以上药品,注射器应分开使用,以免药液交叉,影响标记效果。
    4.配制完毕,不能任意添加99mTcO4--淋洗液,以免影响标记率,同时按规定有效时间使用。
    5.做好放化纯度的鉴定是药盒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

  • 第17题:

    简述SPECT体内显像放射性药物的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 (1)理想的核物理特性:①射线种类,γ射线最好,正电子对用于符合线路或双核素显像。②射线能量,100~300keV,正电子对要求具有符合线路或超高能准直器,适宜厚度的晶体。③合适的物理半衰期,体内诊断用放射性药物要求合适的短半衰期,以几小时为宜,过短则要求配有加速器。
    (2)理想的生物特性(生化性质):①定位性能,血液清除快,进入靶器官快,靶/非靶的放射性比值高。②生物半衰期,其适当既可减少辐射,在时间上又能保证检查顺利进行。

  • 第18题:

    简述去医院检查或治疗时服用了放射性药物的病人需要注意些什么?


    正确答案:出于诊断或治疗的目的注射或摄入放射性药物的病人一定要意识到自己的体内已经有子放射性核素,服用放射性物质后的短时间内自己相当于一个小小的放射源或辐射体,应该自觉地远离他人,尤其是远离孕妇以及3岁以下的小孩子。出于辐射安全的考虑,病人的活动区域以及出院时间是受到严格控制的,应在专用候诊室候诊,只有当其体内的放射性药物活度降至一定水平后才能出院。
    为了尽快将体内的放射性药物排出体外,病人要多喝水、多排尿和多排便,排尿后用纸巾将尿道口的残留尿液擦干净,避免这些具有放射性的尿液沾到裤子上面,影响核医学检查数据。
    此外,病人应尽量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或前往公共场所,在第一周也勿与他人亲密接触,在家期间应自己单独一室;建议患者多喝水。
    需要说明的是,并还是所有影像学检查时口服或注射用的药物都有放射性,如胃肠道检查时用的钡餐,CT检查时用的增强造影剂、核磁共振检查和B超等就不含放射性。

  • 第19题:

    简述放射性药物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1)化学量很少,几乎不存在体内蓄积而致化学损害;
    (2)具有放射性。

  • 第20题:

    简述肺灌注显像使用的放射性药物是什么?有什么特殊要求?


    正确答案:肺灌注显像一般使用99mTc--MAA,剂量为(4~5mci),其主要要求为放射性微粒不能超过100um(10~80um为宜)。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理想的放射性药物的生物学特性要求。

    正确答案: 放射性药物的生物特性要求放射性药物是在靶器官中聚集快、血液中清除快,在体内能得到尽量高的靶/非靶比值。即在靶器官和病变组织中有高的分布,尽量少进入非靶组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SPECT显像放射性药物的基本性能和特殊要求。

    正确答案: 药物的基本性质如下:
    (1)理想的物理性质:①射线种类:γ射线最好。②射线能量:100~300KeV正电子对为511KeV。③物理半衰期:以几小时为宜。
    (2)理想的生物特性(生化性质):定位性能、血液清除快(血池显像例外),进入靶器官快,靶/非靶放射性比值高。生物半排期要适当、减少辐射、时间要能保证检查顺利进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进行放射性实验操作时下列哪一做法是不正确的?(  )
    A

    用洗耳球配合移液管取放射性液体

    B

    用镊子将放射性药物从铅罐中取出

    C

    操作β核素时带铅眼镜

    D

    在通风柜中进行挥发性放射性药物的操作

    E

    及时将洒落的放射性药物清除


    正确答案: C
    解析:
    操作β核素时带有机玻璃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