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pH值对113mIn洗脱液在体内分布的影响是什么?有何临床意义?

题目

不同的pH值对113mIn洗脱液在体内分布的影响是什么?有何临床意义?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113mIn洗脱液pH值不同,其在储器中的聚集也不同,低pH值时大部分是以一氯和二氯结合物的水合离子形式存在。高pH值时以氢氧化113mIn铟胶体形式存在。当113mInC13注入血液循环后,可迅速与血浆内的输铁球蛋白相结合,其结合率可在90%以上。但是,这种结合仅能在113mIn洗脱液pH<3.4时进行。故制备113mIn血池显像剂的pH不能大于3.4。如果pH>3.4则可形成胶体113mIn,被肝脏网状内皮细胞摄取而出现肝脏显影。
更多“不同的pH值对113mIn洗脱液在体内分布的影响是什么?有何临床”相关问题
  • 第1题:

    阳极液PH值过高对电解槽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离子膜上有小孔,通过小孔烧碱渗进阳极液。

  • 第2题:

    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是()

    • A、药物的理化性质
    • B、体液pH值
    • C、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 D、体内特殊屏障
    • E、给药剂量

    正确答案:B,C,E

  • 第3题:

    PH值对乳化液的影响()

    • A、PH值影响乳化液中的颗粒度
    • B、影响乳化液的稳定性
    • C、PH值偏碱性,乳化液会趋向稳定
    • D、PH值偏酸性,乳化液会趋向不稳定

    正确答案:A,B,C,D

  • 第4题:

    由于pH值可能对蛋白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故一般通常采用改变离子强度的梯度洗脱。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溶液的Ph值对电泳速度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溶液的pH值决定了带电质点的解离程度,也决定了物质所带电荷的多少。对蛋白质、氨基酸等两性电解质而言,pH值离等电点越远,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多,电泳速度也越快。反之,则越慢。

  • 第6题:

    指出在pH2.5、pH3.5、pH6、pH8、pH11.4时,四种核苷酸所带的电荷数(或所带电荷数多少的比较),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电泳分离四种核苷酸时,缓冲液应取哪个pH值比较合适?此时它们是向哪一极移动?移动的快慢顺序如何? (2)当要把上述四种核苷酸吸附于阴离子交换树脂柱上时,应调到什么pH值? (3)如果用洗脱液对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四种核苷酸进行洗脱分离时,洗脱液应调到什么pH值?这四种核苷酸上的洗脱顺序如何?为什么?


    正确答案:种核苷酸带电荷情况:pH2.5pH3.5pH6pH8pH11.4UMP负电荷最多-1-1.5-2-3GMP负电荷较多-0.95-1.5-2-3AMP负电荷较少-0.46-1.5-2-2CMP带正电荷-0.16-1.5-2-2
    (1)电泳分离四种核苷酸时应取pH3.5的缓冲液,在该pH值时,这四种单核苷酸之间所带负电荷差异较大,它们都向正极移动,但移动的速度不同,依次为:UMP>GMP>AMP>CMP
    (2)应取pH8.0,这样可使核苷酸带较多负电荷,利于吸附于阴离子交换树脂柱。虽然pH11.4时核苷酸带有更多的负电荷,但pH过稿对树脂不利。
    (3)洗脱液应调到pH2.5。当不考虑树脂的非极性吸附时洗脱顺序为CMP>AMP>UMP>GMP(根据pH2.5时核苷酸负电荷的多少来决定洗脱速度),但实际上核苷酸和聚苯乙烯阴离子交换树脂之间存在着非极性吸附,嘌呤碱基的非极性吸附是嘧啶碱基的3倍。静电吸附与非极性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洗脱顺序为:CMP>AMP>UMP>GMP。

  • 第7题:

    问答题
    溶液的pH值对电泳速度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溶液的pH值决定了带电质点的解离程度,也决定了物质所带电荷的多少。对蛋白质、氨基酸等两性电解质而言,pH值离等电点越远,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多,电泳速度也越快。反之,则越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指出在pH2.5、pH3.5、pH6、pH8、pH11.4时,四种核苷酸所带的电荷数(或所带电荷数多少的比较),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电泳分离四种核苷酸时,缓冲液应取哪个pH值比较合适?此时它们是向哪一极移动?移动的快慢顺序如何? (2)当要把上述四种核苷酸吸附于阴离子交换树脂柱上时,应调到什么pH值? (3)如果用洗脱液对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四种核苷酸进行洗脱分离时,洗脱液应调到什么pH值?这四种核苷酸上的洗脱顺序如何?为什么?

    正确答案: 种核苷酸带电荷情况:pH2.5pH3.5pH6pH8pH11.4UMP负电荷最多-1-1.5-2-3GMP负电荷较多-0.95-1.5-2-3AMP负电荷较少-0.46-1.5-2-2CMP带正电荷-0.16-1.5-2-2
    (1)电泳分离四种核苷酸时应取pH3.5的缓冲液,在该pH值时,这四种单核苷酸之间所带负电荷差异较大,它们都向正极移动,但移动的速度不同,依次为:UMP>GMP>AMP>CMP
    (2)应取pH8.0,这样可使核苷酸带较多负电荷,利于吸附于阴离子交换树脂柱。虽然pH11.4时核苷酸带有更多的负电荷,但pH过稿对树脂不利。
    (3)洗脱液应调到pH2.5。当不考虑树脂的非极性吸附时洗脱顺序为CMP>AMP>UMP>GMP(根据pH2.5时核苷酸负电荷的多少来决定洗脱速度),但实际上核苷酸和聚苯乙烯阴离子交换树脂之间存在着非极性吸附,嘌呤碱基的非极性吸附是嘧啶碱基的3倍。静电吸附与非极性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洗脱顺序为:CMP>AMP>UMP>GMP。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对一个富含His残基的蛋白质,在使用离子交换层析时应优先考虑()
    A

    严格控制蛋白质上样液的浓度

    B

    严格控制盐梯度

    C

    严格控制洗脱液的PH值

    D

    严格控制洗脱液的体积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润湿液中的ph值控制不当,对产品质量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1.酸性偏强:容易造成印版花版、网点变小,降低印版耐印力,油墨容易乳化,造成印迹不容易干、产品背面粘脏等质量弊病。
    2.酸性偏弱:印版网点易糊、易并、易起脏,造成糊版、龌龊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水的PH值对氯消毒作用有何影响?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一般来说,pH值越低,HOCl含量越大,消毒效果越好。氯消毒中起作用的是HOCl,PH值低有利于HOCl的生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木材PH值(酸碱性),对加工利用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1)木材的胶合性能,区别UF和PF的截然不同的影响;
    (2)木材对金属的腐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

    • A、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 B、药物的pKA值
    • C、体液的pH值
    • D、体内屏障

    正确答案:A,B,C,D

  • 第14题:

    尿液pH值升高或降低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尿液pH值升高:可见于频繁呕吐、尿路感染、换气过度及丢失CO2过多的呼吸性碱中毒以及服用重碳酸盐等。
    (2)尿液pH值降低: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酸中毒、痛风、糖尿病等排酸增加、呼吸性酸中毒CO2潴留等。

  • 第15题:

    矿质养分在韧皮部的移动性对其在体内的分布有何影响,试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1矿质营养在韧皮部的移动性强的包括:钾、镁、磷、硫、氯、氮;移动性中等的包括:铁、锌、铜、硼、钼;移动性弱的包括:钙和锰。
    2韧皮部中矿质养分的运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木质部运输的不足,使生长中心能获得所需的养分。然而,对于在韧皮部中移动性弱的元素来说,韧皮部的这种补偿作用就很难体现。以钙为例,在茎尖、幼叶、肉质果实等生长部位,由于蒸腾速率低,木质部的输入也低,而钙在韧皮部又难以运输,常常因为缺钙而在这些部位出现缺素症,或引起诸如苹果苦痘病等病害。对于多年生落叶植物来说,矿质养分在韧皮部中的移动是其再转移、再利用的一个条件。移动性弱的矿质养分的再转移、再利用显然比移动性强和中等的要困难。

  • 第16题:

    润湿液中的ph值控制不当,对产品质量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1.酸性偏强:容易造成印版花版、网点变小,降低印版耐印力,油墨容易乳化,造成印迹不容易干、产品背面粘脏等质量弊病。
    2.酸性偏弱:印版网点易糊、易并、易起脏,造成糊版、龌龊等。

  • 第17题:

    pH值对微生物生长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环境中的酸碱度通常以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即pH值来表示。环境中的pH值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影响很大,主要作用在于:引起细胞膜电荷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影响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改变生长环境中营养物质的可给性以及有害物质的毒性。每种微生物都有其最适pH值和一定的pH范围。在最适范围内酶活性最高,如果其他条件适合,微生物的生长速率也最高。大多数细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的最适pH为6.5-7.5,在pH4-10之间也可以生长;放线菌一般在微碱性即pH7.5-8最适合;酵母菌、霉菌则适合于pH5-6的酸性环境,但生存范围在pH1.5-10之间。有些细菌甚至可在强酸性或强碱性环境中生活。
    微生物在基质中生长,代谢作用改变了基质中氢离子浓度。随着环境pH值的不断变化,微生物生长受阻,当超过最低或最高pH值时,将引起微生物的死亡。为了维持微生物生长过程中pH值的稳定,配制培养基时要注意调节pH值,而且往往还要加入缓冲物以保证pH在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的相对稳定。强酸和强碱具有杀菌力。无机酸杀菌力虽强,但腐蚀性大。某些有机酸如苯甲酸可用做防腐剂。强碱可用作杀菌剂,但由于它们的毒性大,其用途局限于对排泄物及仓库、棚舍等环境的消毒。强碱对革兰氏阴性细菌与病毒比对革兰氏阳性细菌作用强。

  • 第18题:

    问答题
    何谓pH值?动脉血pH值正常值是多少?测定pH值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pH是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是酸碱度的指标。动脉血pH正常值是7.35~7.45,平均为7.40。pH是作为判断酸碱失衡的重要指标:pH<7.35(H+>45nmol/L)表示酸中毒(失代偿);pH>7.45(H+<35nmol/L)表示碱中毒(失代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微生物细胞内环境中的pH值处于何种范围pH值对细胞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微生物外环境中的pH变化很大,但内环境中的pH相当稳定,一般都接近中性,只有在周质空间中的酶和胞外酶的最适pH才比较接近环境的pH值。内环境中中性的pH值可免除DNA、ATP和叶绿素等成分被酸破坏,或RNA、磷脂等被碱破坏。pH值可间接影响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离子化程度,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pH值可间接影响环境中有害物质对微生物的毒性。pH值可间接影响代谢反应中各种酶的活性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pH值对微生物生长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环境中的酸碱度通常以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即pH值来表示。环境中的pH值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影响很大,主要作用在于:引起细胞膜电荷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影响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改变生长环境中营养物质的可给性以及有害物质的毒性。每种微生物都有其最适pH值和一定的pH范围。在最适范围内酶活性最高,如果其他条件适合,微生物的生长速率也最高。大多数细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的最适pH为6.5-7.5,在pH4-10之间也可以生长;放线菌一般在微碱性即pH7.5-8最适合;酵母菌、霉菌则适合于pH5-6的酸性环境,但生存范围在pH1.5-10之间。有些细菌甚至可在强酸性或强碱性环境中生活。
    微生物在基质中生长,代谢作用改变了基质中氢离子浓度。随着环境pH值的不断变化,微生物生长受阻,当超过最低或最高pH值时,将引起微生物的死亡。为了维持微生物生长过程中pH值的稳定,配制培养基时要注意调节pH值,而且往往还要加入缓冲物以保证pH在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的相对稳定。强酸和强碱具有杀菌力。无机酸杀菌力虽强,但腐蚀性大。某些有机酸如苯甲酸可用做防腐剂。强碱可用作杀菌剂,但由于它们的毒性大,其用途局限于对排泄物及仓库、棚舍等环境的消毒。强碱对革兰氏阴性细菌与病毒比对革兰氏阳性细菌作用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矿质养分在韧皮部的移动性对其在体内的分布有何影响,试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1矿质营养在韧皮部的移动性强的包括:钾、镁、磷、硫、氯、氮;移动性中等的包括:铁、锌、铜、硼、钼;移动性弱的包括:钙和锰。
    2韧皮部中矿质养分的运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木质部运输的不足,使生长中心能获得所需的养分。然而,对于在韧皮部中移动性弱的元素来说,韧皮部的这种补偿作用就很难体现。以钙为例,在茎尖、幼叶、肉质果实等生长部位,由于蒸腾速率低,木质部的输入也低,而钙在韧皮部又难以运输,常常因为缺钙而在这些部位出现缺素症,或引起诸如苹果苦痘病等病害。对于多年生落叶植物来说,矿质养分在韧皮部中的移动是其再转移、再利用的一个条件。移动性弱的矿质养分的再转移、再利用显然比移动性强和中等的要困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源水中的PH值对加矾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在用硫酸铝做混凝剂时,PH值在6.5-7.5之间效果最好,当PH<4和PH>8时,氢氧化铝易溶解,混凝效果较差。
    用三氯化铁混凝时,PH值大于3时才有效果,最好PH值在6.0-8.4之间。
    用硫酸亚铁做混凝剂时,PH值大于8.5,和氯气同时使用可在PH=6.0-8.4之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由于pH值可能对蛋白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故一般通常采用改变离子强度的梯度洗脱。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