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的原理及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检测B细胞功能的试验是A.Smlg荧光抗体染色试验B.巨噬细胞或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检测B细胞功能的试验是

    A.Smlg荧光抗体染色试验

    B.巨噬细胞或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C.CD3抗体荧光计数

    D.溶血空斑形成试验

    E.E玫瑰花环试验


    正确答案:D
    B细胞功能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反向溶血空斑试验(RHPA)和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

  • 第2题:

    试述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原理、方法及意义。


    正确答案: (1)原理:正常人一次食人大量葡萄糖后,其血糖浓度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8.88mmol/L,于2小时内恢复正常,这种现象为耐糖现象。
    (2)方法:空腹抽血,1次口服葡萄糖75g,然后于3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时各抽血分别测血糖及胰岛素。
    (3)结果及诊断意义:葡萄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浆葡萄糖<7.8mmol/L为正常,≥7.8~<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11.1mmol/L考虑为糖尿病。

  • 第3题:

    简述NBT试验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试验:
    本法用以检测中性粒细胞的胞内杀菌能力,由于中性粒细胞在杀菌过程中能量消耗剧增,耗氧量亦随之相应增加,磷酸己糖旁路代谢活力增强,葡萄糖6-磷酸氧化脱氢,此时加入NBT可接受所脱的氢,使原先呈淡黄色的NBT还原成点状或块状甲簪颗粒并沉积在胞浆内。
    临床意义:
    (1)NBT还原试验可检测中性粒细胞的胞内杀菌能力;
    (2)为疾病的鉴别指标,如:全身性细菌感染时NBT阳性率明显升高,而病毒感染时,NBT阳性率反而下降。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BT阳性率约为10%;全身性细菌性感染NBT试验阳性率明显升高;病毒感染时,NBT试验阳性率一般在10%以下;器官移植术后细菌感染伴发热,NBT试验阳性率升高;器官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伴发热,NBT试验阳性率正常。

  • 第4题:

    简述义齿抛光的原理及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抛光是在磨光的基础上对义齿的最后精加工。机械抛光是使铸件表面温度升高,表面原子重新排列,填满磨痕,形成薄膜的过程;电解抛光(electrolytic polishing)是正负极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使铸件表面形成一粘性薄膜。

  • 第5题:

    简述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原理及方法。


    正确答案: 1)原理:当血清中特异性抗体与流感病毒血凝素结合后,则可以抑制红细胞凝集的出现。即为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HAI)。
    2)操作方法:第一步:制备用于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的4个血凝单位的抗原。计算需用的病毒量,按血凝试验测定的病毒效价除以8,得到的商即为4个血凝单位的稀释度。配成后进行复核测定:取50μL稀释好的抗原,用等量PBS做2倍系列稀释(同病毒滴定)后加入50μL红细胞悬液,至室温孵育30~60分钟观察凝集结果。4个血凝单位抗原必须每次用前新配制。第二步:稀释血清。
    ①在U型微孔板中,每孔加入PBS25μL。
    ②在A列中加入25μL已用RDE处理的分型血清。
    ③从A-H列做2倍稀释,从H列吸出25μL弃去。第三步:加入4个血凝单位抗原。
    ①加入待分型的4个血凝单位抗原。
    ②用振荡器振荡混匀。
    ③室温放置30分钟。④每孔加入50μL0.5%的豚鼠血球。
    ⑤用振荡器振荡混匀。
    ⑥室温放置1小时。第四步:结果判断。红细胞凝集抑制效价是指抑制红细胞凝集出现时血清的最高稀释度的倒数。

  • 第6题:

    简述风力治沙概念、意义、原理及常用技术。


    正确答案: (1)概念:风力治沙是以风的动力为基础,人为地干扰控制风沙的蚀积搬运,因势利导,变害为利的一种治沙方法。
    从风沙运动规律认识:风力治沙指应用空气动力学原理,采用各种措施,造成沙粒走动或地表风蚀的一种治沙方法。
    (2)意义
    ①应用地区广泛
    ②行之有效的治沙方法
    ③固输结合效果显著
    ④风是沙区的宝贵能源之一
    (3)原理
    ①辩证统一规律是风力治沙的理论基础
    ②非堆积搬运和饱和路径学说是风力治沙的理论基础
    ③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4)常用技术
    风力治沙的基本措施是以输为主,兼有固。固输结合,则效果更佳。①以固促输,断源输沙用可以的治沙方法固定流沙,切断沙源,使流经防护区的风沙流成为非饱和气流,使此处的积沙被气流带走或非堆积搬运形式越过防护区,使被保护物免受积沙危害。
    ②集流疏导,增大风力,防止积沙集流疏导是聚集风力、加大风速、疏导防护区的积沙,防止沙
    埋危害。最常见的有聚风板,聚风输沙被输地段与主风方向交角成45°~90°。
    ③反折侧导,改变输移方向,避免障后被保护区积沙
    沙障方向<30°的效果最好
    ④改变地表状况,促进流沙输导
    Ⅰ创造平滑的环境条件
    Ⅱ加大上升力进行输沙增大粗糙度,增大上下层风速差
    Ⅲ附面层风速变化规律的应用
    风速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路基高于周围,风速大,便于输沙
    ⑤将沙丘移动形式的埋压危害变为风沙流形式输移

  • 第7题:

    简述负荷试验的原理及意义。


    正确答案: 1、运动负荷试验原理:当机体在运动状态时,心脏负荷加重,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扩张小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以满足心肌耗氧量增加的需求。当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50-85%时,冠脉通过自身调节作用,使静息状态下冠脉血流量可维持正常。但运动状态下,冠脉储备功能降低,狭窄的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相应增加以满足心肌耗氧需要,导致心肌缺血。
    2、药物负荷试验原理:与运动负荷试验原理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利用药物作用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或增加心肌收缩力。常用药物有潘生丁;腺苷;多巴酚丁胺。潘生丁是启动内源性腺苷,和外源性腺苷有同样强的扩冠作用,对狭窄冠脉产生“窃流”现象。多巴酚丁胺是正性肌力作用,产生类似运动负荷的作用。因此,负荷试验可以提高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检出率。

  • 第8题:

    单选题
    怀疑细胞免疫缺陷病时宜选择下列哪项试验?(  )
    A

    NBT还原试验

    B

    锡克试验

    C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试验

    D

    狄克试验

    E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正确答案: C
    解析:
    淋巴结活检是免疫缺陷病的常规检查方法,属于病理学检查。根据淋巴细胞数量和分布情况,可获得诊断。并可用疫苗作淋巴结局部免疫接种,观察有无局部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对T细胞和B细胞缺陷的诊断有帮助。

  • 第9题:

    单选题
    怀疑细胞免疫缺陷病时宜选择的试验是()。
    A

    锡克试验

    B

    狄克试验

    C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试验

    D

    NBT还原试验

    E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及意义。

    正确答案: 原理:用结核菌素来测定机体能否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一种细胞免疫反应的试验
    意义:阳性:曾感染过结核杆菌或卡介苗接种成功,对结核杆菌感染有一定免疫力不一定有结核病。
    强阳性:可能有活动性结核。
    阴性:在排除原发感染早期、老年人、严重结核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后,表明未曾感染过结核杆菌,对结核病无免疫力,或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使用过免疫抑制剂患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疑似细胞免疫缺陷的患者,应做下列中的()。
    A

    锡克试验

    B

    狄克试验

    C

    O-T试验

    D

    NBT还原试验

    E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疑似细胞免疫缺陷的患者,应做下列中的(  )。
    A

    锡克试验

    B

    狄克试验

    C

    OT试验

    D

    NBT还原试验

    E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疑似细胞免疫缺陷的患者,应做下列中的

    A.锡克试验
    B.狄克试验
    C.O-T试验
    D.NBT还原试验
    E.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答案:C
    解析:

  • 第14题:

    怀疑细胞免疫缺陷病时宜选择的试验是()

    • A、锡克试验
    • B、狄克试验
    • C、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试验
    • D、NBT还原试验
    • E、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简述酸溶血试验原理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酸溶血试验也称Ham’s试验,正常人为阴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病人红细胞膜对补体敏感,在酸性条件下能被正常人新鲜血清中补体溶解,Ham’s试验基于此原理。若将正常人血清灭活,就不能溶解病人的红细胞,该试验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的确诊试验。

  • 第16题:

    怀疑细胞免疫缺陷病时宜测试()

    • A、锡克试验
    • B、狄克试验
    • C、白色念珠菌皮肤试验
    • D、NBT还原试验
    • E、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试述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及纠正试验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STGT)的原理是用受检者稀释全血溶液作为试验所需的全部凝血因子的来源,自身红细胞溶解产物替代PF3按一定时间加入基质血浆(提供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测定凝血活酶生成所需时间,以检查内源凝血系统凝血活酶生成有无障碍。
    纠正试验:在STGT延长的受检稀释全血溶血液中分别加入1/100容量的正常BaS04浆、正常吸附血清、正常血清和正常新鲜血浆,分别测定正常基质血浆的最短凝固时间,以确定内源性凝血活酶生成缺陷的因子。

  • 第18题:

    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及意义。


    正确答案: 原理:用结核菌素来测定机体能否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一种细胞免疫反应的试验
    意义:阳性:曾感染过结核杆菌或卡介苗接种成功,对结核杆菌感染有一定免疫力不一定有结核病。
    强阳性:可能有活动性结核。
    阴性:在排除原发感染早期、老年人、严重结核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后,表明未曾感染过结核杆菌,对结核病无免疫力,或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使用过免疫抑制剂患者。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NBT试验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试验:
    本法用以检测中性粒细胞的胞内杀菌能力,由于中性粒细胞在杀菌过程中能量消耗剧增,耗氧量亦随之相应增加,磷酸己糖旁路代谢活力增强,葡萄糖6-磷酸氧化脱氢,此时加入NBT可接受所脱的氢,使原先呈淡黄色的NBT还原成点状或块状甲簪颗粒并沉积在胞浆内。
    临床意义:
    (1)NBT还原试验可检测中性粒细胞的胞内杀菌能力;
    (2)为疾病的鉴别指标,如:全身性细菌感染时NBT阳性率明显升高,而病毒感染时,NBT阳性率反而下降。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BT阳性率约为10%;全身性细菌性感染NBT试验阳性率明显升高;病毒感染时,NBT试验阳性率一般在10%以下;器官移植术后细菌感染伴发热,NBT试验阳性率升高;器官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伴发热,NBT试验阳性率正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原理及方法。

    正确答案: 1)原理:当血清中特异性抗体与流感病毒血凝素结合后,则可以抑制红细胞凝集的出现。即为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HAI)。
    2)操作方法:第一步:制备用于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的4个血凝单位的抗原。计算需用的病毒量,按血凝试验测定的病毒效价除以8,得到的商即为4个血凝单位的稀释度。配成后进行复核测定:取50μL稀释好的抗原,用等量PBS做2倍系列稀释(同病毒滴定)后加入50μL红细胞悬液,至室温孵育30~60分钟观察凝集结果。4个血凝单位抗原必须每次用前新配制。第二步:稀释血清。
    ①在U型微孔板中,每孔加入PBS25μL。
    ②在A列中加入25μL已用RDE处理的分型血清。
    ③从A-H列做2倍稀释,从H列吸出25μL弃去。第三步:加入4个血凝单位抗原。
    ①加入待分型的4个血凝单位抗原。
    ②用振荡器振荡混匀。
    ③室温放置30分钟。④每孔加入50μL0.5%的豚鼠血球。
    ⑤用振荡器振荡混匀。
    ⑥室温放置1小时。第四步:结果判断。红细胞凝集抑制效价是指抑制红细胞凝集出现时血清的最高稀释度的倒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怀疑细胞免疫缺陷病时宜测试()
    A

    锡克试验

    B

    狄克试验

    C

    白色念珠菌皮肤试验

    D

    NBT还原试验

    E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斑贴试验的原理、适应症、意义及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1)原理:某些致敏物质接触皮肤后,可引起机体的T淋巴细胞致敏,这种致敏的T淋巴细胞一旦再受到同类致敏物质刺激就可能发生局部的炎症反应,是测定机体迟发型(Ⅳ型)变态反应的一种方法。
    (2)适应症:接触性皮炎、职业性皮炎、手部湿疹、化妆品皮炎。
    (3)意义:阳性反应说明患者对受试物过敏,但应排除假阳性。阴性反应说明患者对试验物无敏感性。
    (4)注意事项:①注意区分过敏反应和假阳性反应;
    ②假阴性反应可能与试验物的浓度等因素有关。
    ③不宜在皮肤病急性发作期做试验,不可用高浓度的原发刺激物做试验。
    ④受试前两周和受试期间服糖皮质激素,受试前三天和受试期间服抗组胺类药物均可出现假阴性。
    ⑤如果试验后72小时至一周局部出现红斑、瘙痒等表现,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怀疑细胞免疫缺陷病时宜测试()
    A

    锡克试验

    B

    狄克试验

    C

    白色念珠菌试验

    D

    NBT还原试验

    E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