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MTT法(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其原理是活细胞内线粒体脱氢酶能将四氮唑化物(MTT)由黄色还原为蓝色的甲月替,后者溶入有机溶剂(如二甲亚砜、无水乙醇或酸化异丙醇等),浓度与活细胞成正比。其可在560nm处用酶标仪进行检测。
更多“简要说明MTT法的原理。”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要说明催化剂密相输送原理。


    正确答案: 密相输送常以少量气体输送大量固体,输送推动力为静压差,用以克服沿程摩擦力。

  • 第2题:

    简要说明蛋白质电泳法、透析法、超速离心法和盐析法的基本原理。


    正确答案: ①电泳法的基本原理:在同一pH溶液中,由于各种蛋白质所带电荷性质和数量不同,分子量大小不同,因此它们在同一电场中移动的速率不同,利用这一性质可将不同蛋白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开来。
    ②透析法的基本原理:蛋白质胶体的颗粒很大,不能透过半透膜。利用这一特性,可将混杂有低分子物质的蛋白质溶液放于半透膜袋内,以除去低分子物质、纯化蛋白质。
    ③超速离心法的基本原理:不同蛋白质分子量大小不同,分子形状不同,在一定的离心力场作用下沉降速率不同,故可利用此特性分离不同的蛋白质。
    ④盐析法的基本原理:各种蛋白质的亲水性及所带电荷均有差别,因此不同蛋白质盐析时所需盐类浓度不同。利用此—特性,逐步增加中性盐浓度使蛋白质从溶液中分段析出而分离。

  • 第3题:

    简要说明有机溶剂沉淀法的基本原理


    正确答案: 降低水溶液的介电常数,增加蛋白质不同电荷之间的静电引力,使蛋白质产生沉淀;
    有机溶剂与水作用使蛋白质的表面水化层厚度压缩,导致蛋白质脱水,蛋白质间的疏水作用增强,从而产生沉淀。

  • 第4题:

    简要说明气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


    正确答案: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作相对移动时,使这些物质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原来微小的分配差异产生了很明显的分离效果,从而依先后顺序流出色谱柱。

  • 第5题:

    简要说明果蔬干制原理。


    正确答案: 干制原理为:减少新鲜果蔬所含水分,提高原料中可溶性物质浓度,降低水分活度,迫使微生物不能生长发育;同时抑制果蔬中酶活力,使干制品得以保存。

  • 第6题:

    简要说明电液调压装置的调压原理。


    正确答案:制动手柄角位移使自整角机电压变化十字弹簧成圈,位移带动导杆变化使溢流阀G腔压力变化,D腔压力变化,溢流阀芯位移高压油管K管压力变化使系统压力变化,盘形闸油压变化工作。

  • 第7题:

    问答题
    简要说明蛋白质电泳法、透析法、超速离心法和盐析法的基本原理。

    正确答案: ①电泳法的基本原理:在同一pH溶液中,由于各种蛋白质所带电荷性质和数量不同,分子量大小不同,因此它们在同一电场中移动的速率不同,利用这一性质可将不同蛋白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开来。
    ②透析法的基本原理:蛋白质胶体的颗粒很大,不能透过半透膜。利用这一特性,可将混杂有低分子物质的蛋白质溶液放于半透膜袋内,以除去低分子物质、纯化蛋白质。
    ③超速离心法的基本原理:不同蛋白质分子量大小不同,分子形状不同,在一定的离心力场作用下沉降速率不同,故可利用此特性分离不同的蛋白质。
    ④盐析法的基本原理:各种蛋白质的亲水性及所带电荷均有差别,因此不同蛋白质盐析时所需盐类浓度不同。利用此—特性,逐步增加中性盐浓度使蛋白质从溶液中分段析出而分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MTT比色法的原理及操作过程。

    正确答案: ⑴原理:活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将染料MTT(二甲基噻唑二苯基四唑溴盐)转变为不可溶性的紫色结晶,后者被DMSO(或酸性异丙醇)溶解后所呈现的色度(用OD值表示)反映出活细胞的代谢水平。死亡细胞则无此酶活性。
    1.MTT溶液的配制
    用PBS液(pH7.2)或者生理盐水将MTT配成5mg/m1的溶液。(用0.2μm滤膜过滤)。
    保存:于4℃避光保存。可用2周。若暂不用,可冻存。
    2.实验过程:
    (1)将细胞培养于96孔培养板。
    (2)按不同实验要求处理细胞。
    (3)每孔加入15-20μlMTT液,继续培养3~4h。
    (4)吸去培养液,每孔加入200μlDMSO,在微型振荡器振荡5min,充分溶解混匀。
    (5)在酶标仪上测定光吸收。测定波长为490nm,以只加培养液的的培养皿为空白对照。
    3.结果分析:细胞存活率=实验组光吸收值/对照组光吸收值*100%
    4.注意事项:
    (1)高浓度血清可影响光吸收值,常使用含10%血清的培养液,在加入异丙醇溶液或DMSO前尽量吸净培养液。
    (2)吸去培养液时动作要慢,以免吸去形成的结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要说明光纤直放站工作原理。

    正确答案: 光纤直放站系统主要由光近端机、光纤、光远端机(覆盖单元)几个部分组成。光近端机和光远端机都包括射频单元(RF单元)和光单元。无线信号从基站中耦合出来后,进入光近端机,通过电光转换,电信号转变为光信号,从光近端机输入至光纤,经过光纤传输到光远端机,光远端机把光信号转为电信号,进入RF单元进行放大,信号经过放大后送入发射天线,覆盖目标区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要说明盐析法的基本原理

    正确答案: 盐离子与水分子作用,原来溶液中大部分的自由水转变为盐离子的水化水,从而降低蛋白质极性基团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破坏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化层,暴露出来的蛋白质表面疏水性区域相互结合,形成沉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简要说明安全阀的作用原理?


    正确答案: 安全阀是一种根据介质工作压力而自动启闭的阀门。当阀的入口介质工作压力超过规定值时,它就能将阀口自动开启,并将过量的介质排除,使压力不再升高;当压力恢复正常后,阀口又能自动关闭,恢复正常工作,从而确保了管路和设备的安全。

  • 第12题:

    简要说明盐析法的基本原理


    正确答案: 盐离子与水分子作用,原来溶液中大部分的自由水转变为盐离子的水化水,从而降低蛋白质极性基团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破坏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化层,暴露出来的蛋白质表面疏水性区域相互结合,形成沉淀。

  • 第13题:

    MTT法


    正确答案: 又称MTT比色法,是一种检测细胞存活和生长的方法。在一定细胞数范围内,MTT结晶形成的量与细胞数成正比。活细胞表现出线粒体脱氢酶活性,可将染料MTT还原为难溶的紫色结晶物沉积在细胞内,经酸性异丙醇溶解后呈现的色度可反映出生活细胞的代谢水平,而死细胞则无此酶活性。

  • 第14题:

    简要说明光电倍增管的工作原理。


    正确答案: 光阴极在光子作用下发射电子,这些电子被外电场(或磁场)加速,聚焦于第一次极。这些冲击次极的电子能使次极释放更多的电子,它们再被聚焦在第二次极。这样,一般经十次以上倍增,放大倍数可达到108~1010。最后,在高电位的阳极收集到放大了的光电流。输出电流和入射光子数成正比。

  • 第15题:

    简要说明并网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原理。


    正确答案: 并网风力发电机组的原理是将缝中的动能转换成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以固定的电能频率输送到电网中的过程。

  • 第16题:

    问答题
    简述MTT试验原理、试验步骤及应用。

    正确答案: 试验原理:活细胞中脱氢酶能将四唑盐还原成不溶干水的蓝紫色甲攒颗粒(formazan),并沉淀在细胞中,而死细胞没有这种功能。二甲基亚砜(DMSO)能溶解沉积在细胞中蓝紫色结晶物,溶液颜色深浅与所含的formazan量成正比。再用酶标仪测定OD值
    试验步骤:
    (1)单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培养板;103-104细胞/孔,每孔培养基总量200微升(96孔培养板每孔容积370微升),37℃、5%CO2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2)加入2毫克/毫升的MTT液(50微升/孔);继续培养3小时。
    (3)吸出孔内培养液后,加入DMSO液(150微升/孔),将培养板置于微孔板振荡器上振荡10分钟,使结晶物溶解。
    (4)酶标仪检测各孔OD(570nm),记录结果。
    (5)绘制曲线:以时间为横坐标,吸光值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
    应用:MTT法简单快速、准确,广泛应用于新药筛选、细胞毒性试验、肿瘤放射敏感性实验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简要说明有机溶剂沉淀法的基本原理

    正确答案: 降低水溶液的介电常数,增加蛋白质不同电荷之间的静电引力,使蛋白质产生沉淀;
    有机溶剂与水作用使蛋白质的表面水化层厚度压缩,导致蛋白质脱水,蛋白质间的疏水作用增强,从而产生沉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要说明电控自动空调的工作原理。

    正确答案: 1) 用户启动汽车空调系统之后,压缩机在发动机带动下开始工作,制冷剂使用(R134a,是一种环保型制冷剂,不会破坏臭氧层、无毒性、无刺激、不燃烧、无腐蚀性)在密封的空调系统中循环流动,压缩机将气态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后排出压缩机。
    2) 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经管路流入冷凝器后,在冷凝器内散热、降温,冷凝成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流出。
    3) 高温高压液态制冷剂经管路进入干燥储液器内,经过干燥、过滤后流进膨胀阀。
    4) 高温高压液态制冷剂经膨胀阀节流,状态发生急剧变化,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
    5) 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立即进入蒸发器内,在蒸发器内吸收流经蒸发器的空气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吹出冷风,产生制冷效果,制冷剂本身因吸收了热量而蒸发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
    6) 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经管路被压缩机吸入,进行压缩,进入下一个循环,只要压缩机连续工作,制冷剂就在空调系统中连续循环,产生制冷效果;压缩机停止工作,空调系统内制冷剂随之停止流动,不产生制冷效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要说明超量工程法提高服务质量的原理。

    正确答案: 超量工程法是指在网络规划时预留足够的带宽,并限制进入网络的流量,使得任何时候都能获得可接受的QoS。这种方法不需要对IP网络进行改造就能在较大范围内支持实时业务,提供可接受的服务质量。现在有些运营商就采用这种方法组建NGN承载网络,将NGN业务网与Internet业务公用网分开,为NGN业务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带宽;当进入网络的呼叫数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不再允许新的呼叫进入,从而保证进入该网络的呼叫都有足够的带宽,获得可接受的服务质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要说明Wardop第一原理与第二原理的的联系与区别

    正确答案: 第一原理主要是建立个体驾驶员使其自身出行费用最小化的行为规模。第二原理是面向交通规划师和工程师的 一般来说 ,这两个原理所得到的流量是不同的。人们只能期望实际交通流按照Wardrop第一原理的近似解来分配,第二原理为交通管理人员提供了一种决策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