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下列哪些药物适宜制成口服缓控释制剂()”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关于栓剂的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

    A.栓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口服给药的固体制剂

    B.栓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

    C.栓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腔道给药的半固体制剂

    D.栓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口服给药的半固体制剂

    E.栓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外用给药的半固体制剂


    正确答案:B

  • 第2题:

    如果药物在消化道各部位均有吸收,则可考虑制成( )口服一次的缓控释制剂

    A.8h

    B.12h

    C.24h

    D.36h

    E.48h


    正确答案:C

  • 第3题:

    抗生素类药物不适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4题:

    下列有关缓释、控释制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溶解度小、吸收无规则或吸收差的药物不适合制备缓控释制剂
    B.缓控释制剂制备费用较普通制剂便宜
    C.半衰期小于1h的药物适合制备缓控释制剂
    D.缓控释制剂剂量调节灵活性提高
    E.不能在小肠下端有效吸收的药物适合制备缓控释制剂

    答案:A
    解析:

  • 第5题:

    关于口服缓、控释制剂描述错误的是( )。

    A:剂量调整的灵活性降低
    B:药物的剂量、溶解度和脂水分配系数都会影响口服缓、控释制剂的设计
    C:药物释放速率可为一级也可以为零级
    D:口服缓、控释制剂应与相应的普通制剂生物等效
    E:服药时间间隔一般为24h或48h

    答案:E
    解析:
    口服缓控释制剂的服药时间间隔一般为12h或24h。

  • 第6题:

    有关缓、控释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药物都可制成缓、控释制剂
    B.药物的外文药名中如带有SR、ER时,则属于缓、控释制剂
    C.缓、控释制剂一般应整片或整丸吞服
    D.缓、控释制剂的服药时间宜固定
    E.缓、控释制剂可以一日3次给药

    答案:B,C,D
    解析:
    服用缓、控释制剂的药片或胶囊时需要注意:①服药前一定要看说明书或请示医师,因为各制药公司的缓、控释型口服药的特性可能不同,另有些药用的是商品名,未标明"缓释"或"控释"字样,若在其外文药名中带有SR、ER时,则属于缓释剂型;②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应整片或整丸吞服,严禁嚼碎和击碎分次服用;③缓、控释制剂每日仅用1~2次,服药时间宜固定。

  • 第7题:

    口服缓控释放制剂利用()、()来控制药物释放。


    正确答案:骨架材料;包衣

  • 第8题:

    所有的药物均可以采用适当的药剂学手段制成缓、控释制剂。()


    正确答案:错误

  • 第9题:

    下列对缓控释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具有吸收部位特异性的药物一般可通过制备缓控释制剂,提高生物利用度
    • B、用HPMC制备亲水凝胶骨架片,可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
    • C、半衰期很短或很长的药物不宜制成口服缓控释制剂
    • D、生物碱类药物与鞣酸形成难溶性盐,药效与母体药物比较显著延长
    • E、鱼精蛋白锌胰岛素的药效可维持18-24h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多选题
    关于口服缓控释制剂描述正确的()
    A

    剂量调整的灵活性降低

    B

    药物的剂量、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都会影响口服缓控释制剂的设计

    C

    生物半衰期短于1小时的药物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D

    口服缓控释制剂应与相应的普通制剂生物等效

    E

    稳态时血药浓度的峰谷浓度之比,口服缓控释制剂应大于普通制剂


    正确答案: E,A
    解析: 缓控释制剂的血药浓度平稳,减少峰谷现象,所以口服缓控释制剂的峰谷浓度之比小于普通制剂。

  • 第11题:

    填空题
    口服缓控释放制剂利用()、()来控制药物释放。

    正确答案: 骨架材料,包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哪些药物不适宜制备成缓、控释制剂?

    正确答案: 药物的剂量很大(>1g)、生物半衰期很短的药物(<1h)或生物半衰期很长的药物(>12h)、具有特定吸收部位、溶解度很小的药物以及药效剧烈的药物不宜做成缓、控释制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有关缓、控释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药物都可制成缓、控释制剂

    B、药物的外文药名中如带有SR、ER时则属于缓、控释制剂

    C、缓、控释制剂一般应整片或整丸吞服

    D、缓、控释制剂的服药时间宜在清晨起床后或睡前

    E、缓、控释制剂可以一日3次给药


    参考答案:CD

  • 第14题:

    下列有关缓控释制剂描述错误的是

    A.与普通制剂相比,缓控释制剂减少了给药次数

    B.控释制剂在规定释放介质内,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

    C.缓控释制剂的血药浓度较平稳

    D.某些药物不适合制备缓控释制剂

    E.控释制剂的设备和工艺费用比普通制剂昂贵


    正确答案:B
    控释制剂在规定释放介质内,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地释放药物。

  • 第15题:

    下列有关缓控释制剂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与普通制剂相比,缓控释制剂减少了给药次数

    B.控释制剂在规定释放介质内,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

    C.缓控释制剂的血药浓度较平稳

    D.某些药物不适合制备缓控释制剂

    E.控释制剂的设备和工艺费用比普通制剂昂贵


    正确答案:B
    解析:控释制剂在规定释放介质内,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地释放药物。

  • 第16题:

    下列有关缓释、控释制剂的描述错误的是

    A.控释制剂在规定释放介质中可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
    B.缓控释制剂与普通制剂相比可减少给药次数
    C.缓控释制剂可减少用药总剂量
    D.药效激烈的药物一般不适合制备缓控释制剂
    E.有特定吸收部位的药物适合制备缓控释制剂

    答案:E
    解析:

  • 第17题:

    哪些药物不宜制成缓释.控释制剂?()


    答案:
    解析:
    参考不宜制成缓释.控释制剂的药物有:(1)剂量很大(2)药效剧(3)溶解吸收很差(4)剂量需要精细调节的(5)抗菌效果依赖峰浓度的抗生素(6)半衰期极短或极长(>24h)的药物

  • 第18题:

    抗生素类药物不适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男性中度心衰患者,服用甲、乙两药厂生产的地高辛片剂(0.25mg)后,疗效相差较大。连服甲厂地高辛20天后,实测血药浓度为0.69ng/ml,绝对生物利用度(F)为30%。下列关于缓、控释制剂的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 A、药理活性强者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 B、抗生素若制成缓、控释制剂,可延缓细菌的耐药性
    • C、口服缓、控释制剂应充分考虑消化道的pH对其稳定性的影响
    • D、缓、控释制剂的剂量一般为普通制剂的1/5-1/4
    • E、缓、控释制剂的释放度测定不应低于5个时间点
    • F、必须选用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的方式研究,才可全面评价缓、控释制剂的药物动力学

    正确答案:A,C,F

  • 第20题:

    试述哪些药物不适宜制备成缓、控释制剂?


    正确答案:药物的剂量很大(>1g)、生物半衰期很短的药物(<1h)或生物半衰期很长的药物(>12h)、具有特定吸收部位、溶解度很小的药物以及药效剧烈的药物不宜做成缓、控释制剂。

  • 第21题:

    判断题
    抗生素类药物不适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哪些药物不适宜制成缓释或控释制剂?

    正确答案: 以下药物不宜制成缓释、控释制剂:
    ①半衰期很短(小于1小时)或很长(大于24小时)的药物。
    ②单服剂量很大(大于1g)的药物。
    ③药效剧烈、溶解度小、吸收无规律或吸收差或吸收易受影响的药物。
    ④在体内有特定吸收部位的药物,如胃肠系统上端吸收的维生素B2、在十二指肠吸收的铁,都不宜制成口服缓释制剂。口服缓释制剂要求在整个消化道都有吸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目前对适合制备缓控释口服制剂的药物没有明确的限定,应视临床治疗需要而定。一些原先认为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的药物也已经被制成缓、控释制剂使用,如:①生物半衰期很短(t1/2<1小时,如硝酸甘油)或很长(t1/2>12小时,如地西泮)的药物;②抗生素:过去认为抗生素制成缓、控释制剂后容易导致细菌的耐药性,而目前已有头孢氨苄缓释胶囊和克拉霉素缓释片等上市;③首关作用强的药物,如美托洛尔和普罗帕酮等;④一些成瘾性强的药物也可制成缓释制剂,以适应特殊医疗的需要。关于缓、控释制剂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

    减少给药次数

    B

    避免峰谷现象

    C

    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D

    适用于半衰期很长的药物(t1/2<24小时)

    E

    减少用药总剂量

    F

    提高患者的顺从性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