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肛管的血液供应、神经支配以齿状线为界有何不同?
第1题:
关于齿状线的解剖特点,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齿状线以上是直肠上下动脉供应;齿状线以下是肛管动脉供应
B.齿状线以上直肠上静脉丛通过直肠上静脉回流入门静脉;齿状线以下直肠下静脉丛由肛管静脉回流入下腔静脉
C.齿状线以上是黏膜,由自主神经控制,无痛觉
D.齿状线以上的淋巴回流主要至腹股沟淋巴结
E.齿状线以下至肛缘为解剖性肛管,长3~4cm
第2题:
直肠肛管交界的齿状线在临床上的重要性是
A、齿线上的直肠有神经反射弧
B、齿状状线上的直肠易受感染
C、齿状线上下血液供应、神经、淋巴引流各异
D、齿状线、肛管容易受伤
E、齿状线下是外括约肌所在部位
第3题:
A、齿状线以上被覆黏膜,受阴部内神经支配,无疼痛感
B、齿状线以上由直肠上动脉供应,齿状线以下由直肠下动脉供应
C、齿状线以上的静脉回流最终注入门静脉,齿状线以下静脉回流最终注入腔静脉
D、齿状线以下的淋巴引流主要入腹股沟淋巴结及髂外淋巴结
E、齿状线以下被覆皮肤,痛感敏锐
第4题:
第5题:
齿状线是直肠肛管的重要分界线,下列解剖结构中,以齿状线为分界的是()
第6题:
齿状线在临床上的实用意义是()
第7题:
直肠肛管交界的齿状线在临床上的意义是()
第8题:
齿状线以上是粘膜,以下是皮肤
动脉血液供应不同
静脉回流不同
神经支配不同
淋巴回流不同
第9题:
齿状线上直肠有神经反射弧
齿状线上、下血液供应、神经及淋巴引流各异
齿状线上直肠易受感染
齿状线下肛管狭窄易受感染
齿状线下是肛门外括约肌所在部位
第10题:
齿状线以上是黏膜,以下是皮肤
齿状线以上发生的痔是内痔,以下的痔是外痔
齿状线以上由直肠上、下动脉供血,以下由肛管动脉供应
齿状线以上淋巴引流入髂外淋巴结,以下入腹股沟淋巴结
齿状线以上受自主神经支配,以下属阴部内神经支配
第11题:
齿状线以上是黏膜,受自主神经支配,齿状线以下为皮肤,受阴部内神经支配
齿状线以上由直肠上、下动脉供应,齿状线以下属肛管动脉供应
齿状线以上是黏膜,受自主神经支配,痛感敏锐;齿状线以下为皮肤,受阴部内神经支配,无疼痛感
齿状线以上是直肠上静脉丛通过直肠上静脉回流至门静脉;齿状线以下为直肠下静脉丛通过肛管静脉回流至腔静脉
齿状线以上的淋巴引流主要入腹主动脉旁或髂内淋巴结;齿状线以下的淋巴引流主要入腹股沟淋巴结及髂外淋巴结
第12题:
齿线上的直肠有神经反射弧
齿线上的直肠易受感染
齿线上下血液供应、神经、淋巴引流各异
齿线、肛管容易受伤
齿线下是外括约肌所在部位
第13题:
齿状线是直肠肛管的重要分界线,许多解剖结构中,不以齿状线为分界的是
A、直肠上动脉与直肠下动脉
B、直肠上静脉丛与直肠下静脉丛
C、直肠与肛管的淋巴引流
D、局部的交感、副交感神经与阴部神经
E、直肠上静脉与直肠下静脉、肛管静脉
第14题:
有关直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直肠一般长12~15cm
B.齿状线以上是体神经支配
C.以腹膜反折为界,分为上下两段
D.直肠下段与肛管相接
E.直肠肌层分为外层纵肌和内层环肌
第15题:
直肠肛管交界的齿状线在临床上的重要性是
A.齿状线上的直肠有神经反射弧
B.齿状线上的直肠易受感染
C.齿状线上下血液供应、神经、淋巴引流各异
D.齿状线、肛管容易受伤
E.齿状线下是外括约肌所在部位
第16题:
第17题:
下列关于齿状线以下的组织描述不正确的是()
第18题:
肛管和直肠以齿状线为界,在解剖上两者的不同有( )
第19题:
直肠肛管交界的齿状线在临床上的重要性是()。
第20题:
齿状线以上是黏膜,以下是皮肤
齿状线以上直肠上动脉供应,齿状线以下为直肠下动脉供应
齿状线以上静脉回流到门静脉,齿状线以下回流到体静脉
齿状线以上由植物神经支配,齿状线以下为阴部内神经支配
以上均是
第21题:
齿状线上的直肠有神经反射弧
齿状线上的直肠易受感染
齿状线上下血液供应、神经、淋巴引流各异
齿状线、肛管容易受伤
齿状线下是外括约肌所在部位
第22题:
齿状线以上是直肠上下动脉供应;齿状线以下是肛管动脉供应
齿状线以上的直肠上静脉丛是通过直肠上静脉回流入门静脉;齿状线以下的直肠下静脉丛是由肛管静脉回流入下腔静脉
齿状线以上是黏膜,由自主神经控制,无痛觉
齿状线以上的淋巴回流主要至腹股沟淋巴结
齿状线以下至肛缘为解剖性肛管,长3~4cm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