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样方法除了可以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外,还可用于调查活动力小、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如某种昆虫乱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和跳蝻的密度等。
更多“样方法只能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吗?”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是Nt=Noλt
    B.器械捕杀和药物捕杀是控制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根本措施
    C.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和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可改变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使种群密度下降

    答案:B
    解析:
    A项,理想条件下是指食物充足,空问无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其数学模型是Nt-Noλt,故正确;B项,降低环境容纳量是控制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根本措施,故错误;C项,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昆虫卵、蚜虫个体小、活动能力弱可采用样方法,故正确;D项,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可改变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使种群密度下降,故正确。

  • 第2题:

    在条件稳定的情况下,对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

    问题:
    (1)该调查可采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A种群与B种群之问存在的__________关系可能是导致A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影响B种群数量变化的可能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9分)
    (2)A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最终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稳定性下降。(6分)


    答案:
    解析:
    (1)样方法;竞争;光、温度、水等 (2)以A种群为食物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抵抗力
    解析:(1)样方法适用于对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调查时应该随机取样,样方数量尽量多,即样本量足够大。表格中的数据显示,A种群与B种群的数量“此消彼长”,可以判断二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这可能是导致A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影响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光、温度、水等。
    (2)A种群属于生产者,所以A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对其他生物最直接的影响是以A种群为食物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减少,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 第3题:

    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相符的是()。

    A.给鲫鱼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蚂蚁的种群密度
    C.用样方法调查鱼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
    D.用样方法调查棉田中棉铃虫的种群密度

    答案:D
    解析:
    洄游是鱼类行为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些鱼类的主动、定期、定向、集群、具有种的特点的移动,鲫鱼不是洄游鱼类,A项错误。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蚂蚁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B项错误。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C项错误、D项正确。

  • 第4题: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
    • B、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 C、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 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

    正确答案:C

  • 第5题:

    关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
    • B、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
    • C、高温多雨,分解者的活动旺盛
    • D、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种乔木的种群密度

    正确答案:B

  • 第6题:

    近期,我国长江流域淡水豚类科考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大幅减少,全流域不足千头,其数量比“国宝”大熊猫还稀少。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江豚的种群密度
    •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江豚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 C、可依据江豚种群的年龄组成来预测其种群数量未来的变化
    • D、江豚种群的数量减少是因为形成了新物种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怎样调查它们的是种群密度?


    正确答案:可用黑光灯在一定面积的区域中收集趋光的昆虫,统计数量后进一步计算种群密度。

  • 第8题:

    ()表示所调查样地上植物种的个体数量。

    • A、多度
    • B、密度
    • C、盖度
    • D、频度

    正确答案:A

  • 第9题:

    有关植物种群密度效应的两条定律是:()和()。


    正确答案:最后产量恒值法则、-2/3自疏法则

  • 第10题:

    什么情况下采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


    正确答案:调查植物、活动力小、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样方法。

  • 第11题:

    下列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中,哪些属于相对密度调查方法?()

    • A、去除取样法
    • B、单位时间(距离)内记录到的动物数量
    • C、痕迹计数
    • D、标志重捕

    正确答案:B,C

  • 第12题:

    多选题
    调查木本植物种群密度时,选择样方需要()
    A

    随机取样

    B

    样方面积从0.25~10m2

    C

    根据密度确定样方面积

    D

    调查期无大量砍伐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菌体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答案:B
    解析:
    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密度公式: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的标记数(M)=再次捕获个体数(n)/再次捕获的标记个体数(m),由公式可知,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分母变小,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A错误。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少计了方格相邻两边上的酵母菌数量,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B正确。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则基数偏大,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C错误。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则由于患者家系中患病率偏高,导致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D错误。故答案选B。

  • 第14题:

    关于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样方法可用于估算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
    B.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的出生率最大
    C.迁入大量同种个体会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
    D.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的种群属于衰退型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对于不活动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可用样方法估算该种动物的种群密度,A正确。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B错误。K值是环境允许动物生存的最大容纳量,迁人大量同种个体不会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C错误。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的种群属于增长型,D错误。

  • 第15题:

    下列活动中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
    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答案:B
    解析:
    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故A项错误。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黑、避高温的特性,所以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会导致采集的小动物数偏少,这样使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小,故B项正确。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对于边界线上的个体,要计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中的数目,若将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会导致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偏大,故C项错误。在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若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会导致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偏大,故D项错误。

  • 第16题:

    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要较准确地估算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最适合的调查方法是()

    • A、目测估计法
    • B、标志重捕法
    • C、逐个计数法
    • D、样方法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下列实验中,最合适用标志重捕法的是()

    • A、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
    • B、调查农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
    • C、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
    • D、调查土壤中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调查木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应该是()

    • A、随机取样
    • B、样方面积为1m2
    • C、样本数量随机大
    • D、调查期无大量砍伐

    正确答案:A,D

  • 第19题:

    标志重捕法只能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简述植物种群种内关系及种群调节方法?


    正确答案:植物种群种内关系包括群聚,种内竞争,隔离种群调节办法有行为调节,生理调节和遗传调节。

  • 第21题:

    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会降低种群密度吗?


    正确答案:会。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后,会改变性别比例,从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出生率降低则种群密度可能会出现下降。

  • 第22题:

    什么情况下可以采用逐个计数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正确答案: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

    B

    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C

    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D

    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